关注装备核心技术前沿,瞄准铁路科技创新赋能——中国铁道学会车辆委员会2020年学术活动综述
2021-08-30田葆栓
田 葆 栓
(中国铁道学会 车辆委员会,山东 青岛 266031)
2020年,按照中国铁道学会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机辆部的要求,车辆委员会严守常态化疫情防控,开展了学术论坛交流、科学普及讲座、科技咨询服务、奖励评审推荐等工作,搭建智力汇聚和学术交流平台,将国家铁路局、国铁集团、造修企业、运维部门、科研院所、高校研究机构等凝聚在一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提升科技服务的能力,技术品牌和行业影响力进一步增强。
2020年初,根据《关于申报各专业学组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学术活动计划的通知》(学辆函[2019]015号)和《第七届车辆委员会活动制度》的要求,车辆委员会各学组按照《车辆委员会学术活动实施要点》及本专业发展形势,报送2020年重点学术活动项目,其中,高速列车制动学术交流会、中国铁路重载货运技术交流论坛由秘书处报中国铁道学会纳入学术活动计划管理,以学秘[2020]8号文批复。2020年,车辆委员会开展学术活动3项,见表1,其中主办2项,合办1项;参会单位共有70多家,300人次,征集论文304篇,评审录用295篇,交流演示48篇;评出优秀论文一等奖11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30篇、优秀奖10篇进行表彰奖励。
表1 车辆委员会2020年度重点学术活动项目
车辆委员会2020年具体工作概述如下:
(1) 关注当前关键技术和热点问题,注重选题。学术活动紧紧围绕铁路行业的主旋律,服务于主战场,达到了预期目标。围绕铁路关键核心技术前沿、热点难点问题,举办的轨道交通装备高层技术论坛和高速列车制动研讨会,针对性强,学术水平高,交流充分并达成共识,受到各方好评。
(2) 在会议组织上,按照国家疫情防控政策和会议举办地要求,严守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同时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灵活互动方式,使学术活动的关注度、活跃度及参与度几乎没有受疫情的影响,参会规模和代表领域、范围广度与往年基本相同。
(3) 走出铁路,邀请路外其他专业领域院士演讲,如衣宝廉院士《燃料电池汽车》、欧阳明高院士《新能源汽车与交通全面电动化》、贾振元院士《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等,增进了不同行业间相关技术发展态势的了解,开阔了视野,汇聚智力,助力铁路技术发展。
(4) 根据学术会议情况,秘书处编辑出版《车辆委员会简报》2期,提供最新学术活动信息,交流学会工作和通报工作动态,促进了学会各分支机构和车辆委员会各学组工作的开展和信息沟通。
(5) 第十二届国际重载大会将于2021年11月13—18日在中国北京召开,会议由国际重载协会和国铁集团共同举办,主题是“面向未来的智能重载技术”。车辆委员会积极参与筹备征文选题,协助中国铁道学会积极宣传、组织、引导相关单位撰写论文,以提升中国铁道学会及我国铁路工程师在国际舞台上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6) 中国铁路第二届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按学会要求,组织专家及时对19篇装备领域论文进行了评审,保证了会议的顺利召开。
(7) 参加《铁道学报》第二届理事会及编委会,提出《铁道学报》在专业性、学术性、前沿性、先进性和影响力等方面的建议。
(8) 针对《中国铁道学会国内学术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和《学术活动优秀论文评选管理暂行办法》及时提出建议,并被采纳。
2020年共编制2部学术会议论文集(纸制版)。其中,《推进重载运输技术深化研究,助力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下册),收录119篇文章;《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高层论坛论文集》收录136篇论文和摘要,其中24篇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高层论坛获奖优秀论文,编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大连交通大学学报》2021年第1期。
1 车辆委员会新一届制动学组成立大会暨2020年高速列车制动学术交流会
2020年12月2日,会议由车辆委员会主办在北京召开,21个单位的59位代表参加。会议围绕高速列车制动领域新材料、新技术推广应用,探讨了铁路车辆制动系统的发展方向,以更好地满足市场发展新需求。会上播放了一段国际组织和国外铁路公司祝贺制动学组成立和会议召开的视频,包括ISO、UIC、DB、FS公司。国铁集团机辆部副主任、车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吴国栋和车辆委员会主任委员陈伯施分别致辞。吴国栋主任希望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持续推动制动新技术创新研究与技术标准体系完善工作。陈伯施主任希望新一届制动学组高度重视学术活动,广泛沟通信息,交流成果,促进行业协作,推动技术进步。与会领导和专家就制动领域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会议共征集论文49篇,评出获奖论文10篇(表2),其中9名优秀论文奖获者现场进行了宣讲。
表2 获奖论文
2 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高层论坛
2020年12月4日,轨道交通装备技术高层论坛在大连如期举办,主题为“自主创新装备先行,趁势而上开启未来”。此次论坛由中国铁道学会指导,中国铁道学会轨道交通装备分会、车辆委员会主办,大连交通大学和中车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承办。大连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阙澄宇,全国政协常委、辽宁省政协副主席武献华,中国铁道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马福海,中国中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化龙在开幕式上致辞。马福海秘书长指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企业要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道路上争分夺秒、砥砺前行,确保中国高铁和轨道交通持续占领世界范围内产业、技术制高点。相关企业、院校和科研院所要相互扶持,在各自研究内容、特点上精雕细琢、厚积薄发,为我国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营造共通、共识、共享的良好生态。刘化龙董事长表示,中国中车愿与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交通强国、制造强国、科技强国战略为牵引,强化关键共性、前沿引领、颠覆性技术创新,持续推进技术研发与产品升级换代,推动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助力国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及大连市政府、国铁集团及有关路局、国家铁路局、中国铁道学会、大连交通大学及其他高等院校领导,中车总部及相关子公司领导、专家等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此次论坛。会议设主论坛和分论坛。主论坛分3个阶段,分别由大连交通大学副校长关天民、轨道交通分会秘书长于跃斌和车辆委员会副秘书长田葆栓主持。主论坛安排11场大会特邀报告,见表3,先进制造、轨道交通运维、轨道交通控制3个分论坛报告见表4。
表3 主论坛报告
表4 分论坛报告
表4(续)
会议共征集论文136篇。经论坛支持媒体《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编辑部初审、行业专家函评和会审,共选出29篇获奖论文,推荐到《大连交通大学学报》等期刊杂志发表。
论坛期间,中车所属10家企业还与大连交通大学签订了《共建大连交通大学中车学院合作协议书》。参会领导为获得此次征集论文的获奖代表进行了颁奖。
本次论坛集聚了轨道交通相关领域院士专家和车辆造修企业专家的智力资源,深入探讨轨道交通技术创新趋势,分享前沿技术创新成果,搭建了一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高层次、开放式交流与合作平台,将对推进交通强国、科技强国、制造强国战略产生积极影响。论坛的成功举办将引领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车辆委员会和轨道交通装备分会将继续本着“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关注铁路装备核心技术创新,瞄准智慧轨道交通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实现交通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3 中国铁路重载货运技术交流论坛
为进一步发挥重载运输大运能、高效、节能环保的技术优势,助力中国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车辆委员会欲联合重载委员会、工务委员会、轨道交通装备分会召开重载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推进重载运输技术深化研究,助力我国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为此,车辆委员会牵头成立组委会,编制了《中国铁路重载运输技术研究应用情况》文件和《学术论坛工作方案》。2020年9月3日,车辆委员会和工务委员会联合发布征文通知。共征集论文119篇(车辆论文85篇,工务论文34篇),经专家网上评阅后,全部编入论文集。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了学术硏讨会筹备会,形成《筹备会会议纪要》。会议原定2020年12月25—26日在北京召开,因受疫情影响,延至2021年举办。
车辆委员会一直关注装备关键核心难点,聚焦技术创新前沿,研讨热点难点问题,广泛沟通业界信息,启迪智慧赋能思路,促进行业团结协作、融通发展,服务车辆科技人员。作为“铁路车辆科技工作者之家”,车辆委员会在中国铁道学会和国铁集团公司的指导下,群策群力,务实合作,努力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科技创新智库平台、科学普及平台和技术咨询服务平台,参与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制订,为助推中国铁路的科技创新发展不懈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