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扎根泥土 唱响生活
2021-08-30杨淑琼
杨淑琼
1978年,马可出生于山东枣庄的一个回族家庭。1岁多,他跟随父母搬迁到了内蒙古赤峰市。少年时期,马可虽然喜欢唱歌,却总是不好意思在人前唱,往往在没人的时候偷偷地唱,在这种“地下状态”中,他度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1997年,马可考上了内蒙古艺术学校。进入正规的艺术学校,他的爱好得到专业规范的训练。入校时,学校根据他的声带发音,把他归入中音训练部。但马可喜欢唱高音,课余时间,他偷偷地按高音的发音和唱法进行练习,这似乎又进入了另一种的“地下状态”。“那时,宽广的草原、优美的民歌对我的影响很大。同时,呼和浩特和赤峰一样,有着浓郁的少数民族氛围。自己是回族,就总想唱有回族特色的歌曲。”也因此,他毕业后,义无反顾地选择到宁夏工作。
来到银川,他被分配进银川市说唱艺术团。第一次演出是在银川掌政镇,紧张与兴奋交织在内心,演出效果却很好,群众的热烈掌声让马可对演唱事业有了更多的自信。
经常下乡演出,马可唱的多是群众喜欢的流行歌曲、民族歌曲等。他从没在公开场合唱过花儿,同事们都以为他不会唱,其实,刚来银川不久,他就开始拜师学习演唱花儿,还学习了鞭技。
2007年5月,马可被《月上贺兰》剧组选中,进人剧组工作,先后从事追光、后勤、道具、大字幕等幕后工作,对此他很坦然:“我没有觉得怎么了,反而从中明白一场演出、一个演员的成功,是那么多后勤人員的默默服务才得以完成的,幕后服务更能体现一种奉献精神。”
2009年3月的一天,马可终于等到了来自央视“星光大道”栏目组的通知:海选通过,3月16日进京参加“星光大道”的节目录制。
他成为第一个踏上“星光大道”的宁夏选手。那一年,他也成为宁夏媒体关注的焦点。
马可深信艺术要服务人民,他坚持深入基层、社区演出,曾组织“文化惠民,四送六进,送戏下乡”演出数百场;与贺兰县丰登镇润丰村和奕龙回民希望小学结成帮扶对子,提供艺术指导帮扶等。新冠疫情发生后,马可带领党支部党员第一时间投身到疫情防控第一线,志愿服务总时长达2234小时,参与疫情防控作品《生命有彩虹》《奔向你》《拥抱春暖》和曲艺快板《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创作演出,致敬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工作者。
“作为最基层的文艺工作者,把党的声音传递好、把党的政策宣传好,是一名共产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各类演出活动中,他始终不忘营造出积极向上的现场氛围,充分发挥文艺引领时代风尚的作用,把党的方针政策以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传播到千家万户。
马可认为,文艺要塑造人心,创作者首先要塑造自己,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努力追求真才学、好德行、高品位,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