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剪纸文化特性分析
2021-08-29王斯雨门小勇
王斯雨,门小勇
(内蒙古师范大学 国际设计艺术学院,呼和浩特 010022)
一、和林格尔剪纸文化起源
(一)和林格尔剪纸的文化起源
民间剪纸由于具有制作成本低廉,兼有审美性与实用性等特点,在中国民俗艺术中可以说是最为普及、最受人民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这一古老的传统艺术在民间长久流传,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逐步演变,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特点与地域文化气息。
早在10000—12000年前,人们便对艺术与审美进行初期的探索,现代学者发现,在阴山地区的岩石上留下了大量的岩画,记录了先人的宗教信仰、审美特点以及民族迁移等信息,是人类最早的文化遗产。约7000年前,彩陶艺术得到发展,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陶器上的纹饰与剪纸造型非常相似。一些学者认为,剪纸艺术便发源于岩画与彩陶纹饰。
在纸张发明之前,人们便开始在金银箔、皮革之类的材料上,利用雕刻、镂空等技术,制作“类剪纸”艺术作品,这些为后来剪纸艺术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公元1世纪造纸技术的产生,使得剪纸艺术逐渐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记录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与历史发展进程,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地域的人们对剪纸艺术有了各自的认识与实践。
和林格尔地区在古代历史上曾是中国北方边疆一块战略要地。由于地理位置的险要和独特,和林格尔成为中原地区与漠北以及更广阔地区具有过渡性的大通道。《中国文明起源新探》中指出,“从关中西部起,由渭河入黄河,经汾水通山西全境,在晋北向西与内蒙河套接,向东北经桑干河与冀西北并再向东北与辽西接,形成‘Y’形文化带,华山脚下仰韶文化与燕山地带红山文化就是通过这条通道交流撞击的”。和林格尔地区正好处于“Y”形文化带的交叉口的“金三角”区域,在这里南北文化相互碰撞、整合,它们共同孕育了和林格尔剪纸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也成为和林格尔剪纸的精神所在。
(二)和林格尔剪纸的流派属性
郭沫若先生曾就我国民间剪纸的地域特点做了大致区分:“曾见北国这窗花,其味天真而深厚;今见南方之刻纸,玲珑剔透得未有”。近年来,不少学者分别从地理分布、制作工艺、艺术风格等方面就民间剪纸的种类或者流派进行划分,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一种艺术形式的发展主要受种族、环境、时代这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个地区的生活环境、风土人情乃至饮食,对本地区的艺术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从地域特征以及文化蕴含两方面研究民间剪纸主要分为:以广东、湖北、福建等地区剪纸为代表的南派剪纸;以陕西、山西、河北、内蒙等地区为代表的北派剪纸,以及以江苏、浙江等地区为代表的江浙剪纸等三大民间剪纸流派。
各个剪纸流派都有着比较鲜明的特点。南派剪纸比较趋向工细、秀丽,在再现手法上用线较多,富有一种灵秀的装饰韵味;北派剪纸则多采用块、面与线的结合,粗犷刚健,浑厚朴实,大方而生动。和林格尔地区作为汉族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之地,和林格尔剪纸即为汉文化与蒙古文化相整合的结晶。
二、和林格尔剪纸文化特性
和林格尔剪纸的形成与发展深受当地文化流脉的影响,作为“北派”剪纸的典型代表,在剪纸的造型、创作手法以及应用场景等方面,受到山西剪纸的影响。在山西剪纸的基础上,历经多年的发展与积淀,逐渐形成了具有当地独特气息的剪纸文化。在剪纸造型方面,受到北方游牧民族文化的影响,和林格尔剪纸具有独特的纹样特点,诉说着当地人们对自然万物特有的认识与理解;在意境表达方面,受到当地地理环境以及民族融合的影响,和林格尔剪纸具有鲜明地域性与民族性特点。
(一)独特的纹样造形
著名民俗艺术家陈竟教授指出:“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意象艺术,而不是写实艺术。”这一点在和林格尔剪纸独特的纹样造形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和林格尔纹样造型主要通过联想、类比、想象等思维方式,来表达当地民众普遍认可的文化形象和共同遵从的情感意愿,是民众共同认可的文化精神形式。通过对和林格尔剪纸纹样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揭示和林格尔剪纸生成的基本的文化逻辑,洞察民俗是如何塑造社会行为者的精神心态,以及民众是如何看待、感受、思索这个世界的,才能真正走进和林格尔剪纸世界,避免出现“形”“意”割裂的尴尬。
和林格尔剪纸中许多纹样透过“意象”,这种隐喻象征的语言方式,表达着图腾崇拜、生命崇拜等含义。在和林格尔剪纸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鹰、鹿、狼(犬)等等反映游牧民族文化的图腾,以及鸡、牛、猪等代表农耕民族文化的图腾,同时,还可以找到大量的有关鱼、蛇、葫芦、莲花等纹样的有关生命崇拜的作品。
1.鹰纹样
苍鹰作为一种漠北地区特有的猛禽,其翱翔于广袤草原以及突袭补食的场景,已渐渐融入到当地传统文化当中,成为力量与速度的化身,使得生活在这里的民族都对鹰有着深厚的崇拜之情,这一点从和林格尔剪纸中可看出有着大量的关于苍鹰的描述。图1所示的《鹰踏兔》,通过粗犷的线条勾勒出苍鹰袭击兔子的场面,画面感十足。整幅作品暗喻男女爱情,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反映了生殖崇拜。采用苍鹰纹样也是出于对其强健的身体的向往。
图1 鹰踏兔
2.狼纹样
狼可以说是草原上最为凶猛的动物,位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顶端,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古代,狼是草原上绝对的霸主。虽然狼有凶残的一面,但它也一定程度上维护着草原生态的平衡,可以说是草原的守护神。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对狼是敬畏的,久而久之,把狼作为神明加以崇拜。在和林格尔剪纸中狼纹样一般有祈求神明庇佑,健康平安之意。图2所示《双狼对立》,由中间一棵茂盛的生命树,两边两头狼对立而构成,蕴含着神灵庇佑家族,生命繁衍不息之意。
图2 双狼对立
3.莲花纹样
莲花纹样造型在和林格尔剪纸中的应用主要源于佛教,和林格尔县作为北魏国的都城,当时佛教盛行,可以说莲花造型在当地生活中是十分普遍的,由于莲花在佛教文化中着清净、圣洁、吉祥的象征,莲花纹样在和林格尔地区经常出现在婚丧嫁娶、岁时节令等场合,同时,由于莲蓬能孕育出许多莲子,十分符合人们对“人丁兴旺”的美好意愿,因此莲花纹样被人们赋予生殖崇拜的功能。在和林格尔剪纸中有着大量的莲花与“娃娃”的组合而成的作品。图3所示《娃娃坐莲花》,作品中一名女性盘坐在莲蓬之上,双手紧握莲花枝蔓,因莲蓬多子,使人自然联想到“多子多福,福禄兴旺”的意象。
图3 娃娃坐莲花
4.鹿纹样
和林格尔历史上有“鹿塞”的美誉,可见,鹿应该是历史上生活在这个区域游牧狩猎民族最为密切的动物之一,一度被鲜卑、匈奴、蒙古等马背民族所崇奉的瑞兽和灵物。在民间,古老的鹿崇拜文化观念的传承和发展便是集中体现在活态的和林格尔鹿纹样剪纸中,其中,对鹿生命树、鹿回头和鹿头花是和林格尔剪纸鹿崇拜剪纸纹样中最有代表的几种形式。图4所示《鹿衔仙草》,画面表现了一只肥硕的鹿回头衔着仙草,寓意着家庭和睦、家人平安。
图4 鹿衔仙草
5.树木纹样
纵观世界各个民族的发展历程,在其文化基因中都能找到对生命的敬畏以及种族的存续的希冀,这一点在和林格尔剪纸中也有诸多体现,其中,有关生命树的纹样就是最为典型的例证之一。图5所示《生命树》,其中上半部分是一个偌大的树冠,寓意着旺盛的生命力,作品的下半部分刻画的是粗壮的根系,在中间有一个人物造型,寓意着强大的繁衍力量。
图5 生命树
从以上和林格尔剪纸中经常出现的纹样中,可以看出不同的纹样造型一般都有着较为固定的意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民众得以在相互之间,或与后代间交流的“桥梁”,成为了解和林格尔剪纸的基本途径,也是推进和林格尔剪纸传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6.云头纹样
和林格尔地区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在他们的游牧、农耕等生产生活中积淀了丰富的传统符号,其中云头纹(图6)就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在居家装饰、衣饰鞋帽等众多方面,人们都会自觉的不同程度地使用它。云头纹俗称“云子纹”,它的作用非常独特,既可以单独地作为纹样,也可以补窗角或其他边角,又可以用若干角花经过组合而成为一个整体图案,形式多样,效果奇异。
图6 云头纹
(二)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环境是艺术创作的源头与灵感所在。剪纸作为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艺术形成,其形成与发展受到社会环境、物质基础、文化基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传统社会,受限于地理环境,人们的交流范围十分有限,同一地域的行为规范、风俗习尚、审美观念等,使剪纸的题材、形式和风格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中国是个民族众多的国家,不同民族都有着特有的文化特点,这极大地丰富了剪纸的题材、形式和和风格。
和林格尔剪纸的存在与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游牧与农耕相整合的文化架构色和民俗生活,在其作品中有大量的表达当地风土人情、历史变迁等体现人类主观能动性的作品,大都有着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一代代地创作者一直在用其作品向人们诉说着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飞驰的骏马、茫茫的草原、成群的牛羊等处处体现着北疆的粗犷;蒙古摔跤、敖包祭祖、蒙汉合亲等记录下当地民族风情与对历史的认知,讲述着民间所特有的朴素与真实的生活场景,用质朴的图案,生动地表现出草原生活的丰富多彩。
1.草原风情
内蒙古给很多人第一印象就是“风吹草低现牛羊”的大草原,可以说,草原已经成为内蒙古一张亮丽的名片。与此同时,草原也给和林格尔剪纸艺人带来广阔的创作源泉。在和林格尔剪纸作品中有大量的“草原”元素。图7所示的《草原童真》,造型复杂,凡剪刀过处不落俗套、冗密生动,作品取材于春天草原上儿童嬉戏的生活场景,在欢快祥和的氛围中,体现了草原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图7 草原童真
2.民族特质
和林格尔是游牧与农耕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地区,这一点在和林格尔剪纸上体现得非常突出,既可以看到蒙古摔跤、敖包祭祖、马头琴演奏等具有游牧民族元素的生活习俗,也可以看到田间劳作、挑担卖货以及过大年等具有农耕民族元素的生活习俗,又可以看到“走西口”“昭君出塞”“蒙汉合亲”等体现民族融合发展的历史。图8所示的《草原力士》,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人与牛相互“搏斗”的场面,充分地体现了此作品的生命力,在自由的、富于情趣的同时,还反映出人们在生活中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图9所示的《走西口》,通过描绘夫妻依依惜别的场景,记录着农耕民族向北方迁徙、进而与游牧民族相互融合的一段历史片段。
图8 草原力士
图9 走西口
三、结语
和林格尔剪纸的发展与传承得益于北方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相互融合的历史文化背景。从其独特的纹样中可以窥见当地人们的世界观;其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作品中,记录着当地风土人情与时代的变迁。它们承载着这片土地上古老而珍贵的文化基因,成为启迪我们探究和追索民族文化本原和真谛的一把钥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幅幅展现新时代当地人民风土人情的作品不断涌现,还与其他地区的剪纸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与此同时,和林格尔剪纸积极探索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在国家大力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今天,和林格尔剪纸迎来了新的生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