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召县绵羊沟石墨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2021-08-29张道阔徐卫东程继锋
张道阔,徐卫东,程继锋,张 旭
(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 郑州 450053)
河南省内石墨资源较为丰富,载至2019年底保有石墨资源量2 934.6万t[1],矿床类型主要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2]。省内主要有两个石墨成矿带:Ⅱ1华北地台南缘灵宝—鲁山—舞阳石墨成矿带;Ⅱ2秦岭—大别山褶皱系朱阳关—柳泉铺石墨成矿带[3-5]。南召县绵羊沟石墨矿床即位于灵宝—鲁山—舞阳石墨成矿带内,该带成矿地质条件较好,已发现矿床有灵宝市泉家峪中型石墨矿床、汝州市范庄(拉台)中型石墨矿床、鲁山县背孜大型石墨矿床、舞钢市杨树湾大型石墨矿床等[6-9](图1)。绵羊沟石墨矿床是南召县石墨勘查的新成果,与成矿带内发现的上述大中型石墨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本文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矿床成因和找矿前景,认为绵羊沟及附近地区具有中大型石墨矿的找矿前景。
图1 河南石墨成矿带矿床分布图(据参考文献[4]修改)
1 区域地质背景
绵羊沟石墨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南缘构造带,横跨卢氏—确山构造带和北秦岭板内增生带两个次级构造单元。本区成矿划为灵宝—舞阳与太古宙变质有关的铁、石墨矿床成矿亚系列[4]。地层分区属于华北地层区—北秦岭分区的南召小区,区内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Arth)片麻岩、中—上元古界宽坪群(Pt2-3K.)大理岩夹片岩、下古生界二郎坪群(Pz1E)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其中太华群为一套区域性中深变质岩系,分布范围广,是区内石墨的赋矿层。区域断裂构造发育,且规模大、切割深,主要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区内岩浆活动强烈,以二长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岩为主,少量闪长岩(图2)。变质作用以区域变质作用为主,动力变质作用和混合作用次之。在太古界太华群中普遍发生混合岩化作用,经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类和大理岩类等变质岩组合,为石墨矿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图2 绵羊沟一带区域地质图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为太古界太华群(Arth)、中—上元古界宽坪群(Pt2-3K.)和第四系(图3)。
图3 矿区地质简图
太华群(Arth)分布最广,出露宽大于1km,主要岩性有黑云斜长混合片麻岩、角闪斜长混合片麻岩、角闪二长混合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混合片麻岩及角砾状、眼球状混合花岗岩,局部夹斜长角闪片岩、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大理岩透镜体。已发现的石墨矿体均赋存于该地层中。
宽坪群(Pt2-3K.)分布于矿区中南部、栾川—维摩寺断裂(F1)南侧,主要岩性为浅灰—灰白色的厚—巨厚层状大理岩、石英云母片麻、绿泥石英片岩。与下伏太华群呈断层接触关系。
2.2 构造
区内构造形迹以断裂为主,主要为栾川—维摩寺断裂(F1),呈北西—南东向延伸。矿区位于昭君垛—黑石顶复背斜的南西翼,褶皱不发育,地层总体为一单斜构造。
2.3 岩浆岩
岩浆岩分布于矿区南部,受断裂控制明显,岩性为晚元古代变花岗斑岩(Pt3γπ);另有少量的细脉状闪长岩脉和石英脉分布。
3 矿床特征
3.1 矿体特征
区内发现一条石墨矿化带(Ⅰ),产于太华群(Arth)含石墨混合片麻岩中,呈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其产状与地层产状一致。矿化带内共圈出5条矿体(编号Ⅰ-1~Ⅰ-5),各矿体长200~1 200m,真 厚 度1.53~26.28m,固 定 碳 含 量2.72%~ 8.79%(表1)。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沿走向和倾向有分枝现象;产状多变,沿倾向变化较大,倾向172~256°,倾角48~86°,矿体局部倾向北东或北西。
表1 矿体特征一览表
3.2 矿石特征
本矿区矿石类型为片麻岩型晶质石墨矿。矿石矿物为石墨,在偏光显微镜下呈分散的黑色片状、弯曲状充填于脉石矿物缝隙之间,含量3%~15%。单晶鳞片直径一般0.12~0.6mm,最大1.725mm,聚晶集合体直径一般2~7mm,最大可达10mm,正目(≥100目)石墨占比82%。在局部构造作用强烈地段,石墨鳞片受到破坏,变得很小。
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次为斜长石、黑云母、透辉石、钾长石、方解石等,微量矿物有黄铁矿、榍石、锆石、磷灰石。
2个样品的化学全分析结果:SiO2平均75.85%,Al2O3平 均7.42%,Fe2O3平 均1.59%,FeO平均0.43%,CaO平均0.78%,K2O平均4.01%,MgO平 均0.86%,MnO平 均0.02%,Na2O平 均0.58%。化学成分显示矿石总体具有富Si、Al特征。
3.3 矿石组构
矿石结构为鳞片状、柱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片麻状构造、块状构造。当矿石中黑云母等片状矿物含量高时,片麻状构造比较明显;片状矿物少时,主要由石墨及柱状矿物定向分布形成弱片麻状构造或块状构造。
3.4 成矿带内石墨矿床对比
灵宝—鲁山—舞阳石墨成矿带内已发现并勘查5处石墨矿床,其中西北段为泉家峪中型石墨矿床,中段为范庄中型、背孜大型、绵羊沟小型石墨矿床,东南段为杨树湾大型石墨矿床。各矿床均形成于太古代,与该时期形成的太华群老变质岩系密切相关,为区域变质型晶质石墨矿。泉家峪矿床产于太华群观音堂组黑云混合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范庄、背孜、绵羊沟矿床产于太华群水底沟组黑云斜长片麻岩、黑云二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中,杨树湾矿床产于太华群杨树湾组斜长片麻岩、钾长片麻岩。就石墨的含矿岩系来说,西北段的观音堂组、中段的水底沟组、东南段的杨树湾组应属同一层位,岩性多为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
石墨矿体呈似层状、层状和透镜状顺层产于各片麻岩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片麻岩型,少量透辉石大理岩型。矿石结构有鳞片变晶、柱粒状变晶结构,矿石构造则多为片麻状、块状构造。石墨片度较大,正目石墨占40%~82%。各矿床平均品位相近,平均固定碳3.81%~4.72%。就矿石特征来说,绵羊沟矿区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斜长石、黑云母;而其他矿区脉石矿物以斜长石、石英为主,次为钾长石、透辉石、黑云母。绵羊沟矿石SiO2平均含量75.85%,高出泉家峪(59.26%)、范庄(61.23%)、背孜(60.09%)、杨树湾(60.4%)约15%。
4 矿床成因探讨
绵羊沟石墨矿赋存于太华群含石墨混合片麻岩中,原岩组合为含碳砂泥质岩和碳酸盐岩,夹少量长英质、铁镁质火山岩,为一套有连续相序的浅海陆源碎屑—碳酸盐含炭沉积建造[4],是形成石墨的矿源层。含炭原岩建造严格控制了本区石墨矿的产出,是石墨矿形成的主要控矿因素。
在区域变质作用过程中,含炭原岩建造在温度、压力及H2O、CO2等挥发组分的变化影响下,岩石发生重结晶、重组合及变形作用,改变了矿物组成和结构构造。原岩中的炭质物以重结晶的方式形成鳞片状晶质石墨[4]。由于后期构造作用及以钾化、硅化为主的混合岩化作用,致使石墨晶片随脉石矿物颗粒增大过程中,亦再生增大,并进一步迁移富集[10]。
关于形成石墨的碳来源,陈衍景等[11]认为有机成因和无机成因并存,且不同的岩石类型成因不同:片岩、片麻岩中石墨主要为有机成因,大理岩、混合岩化岩石中石墨为有机和无机的混合成因。区内太华群主要为片麻岩组合,据此认为形成该区石墨的碳来源于与原岩同沉积的有机炭,认为本区石墨矿床成因类型为区域变质型矿床。
5 找矿前景分析
成矿带内已发现的大中型泉家峪、范庄、背孜、杨树湾石墨矿床均产于太华群变质岩系中,绵羊沟石墨矿床与上述矿床具有相同的构造背景和成矿条件,含矿地层也为太古界太华群含石墨黑云斜长片麻岩、石墨矽线斜长片麻岩、石榴石英片岩等,为一套孔兹岩系,普遍含石墨。
在栾川县—南召县—云阳镇一带北部,连续出露太华群变质岩系,石墨矿化普遍。含矿层在区内延伸长大于40km,宽1.5~5km,具有规模大、延伸稳定的特点,局部地段极具成矿远景,已发现绵羊沟小型石墨矿床(估算石墨矿物18.7×104t),总体找矿前景较好。绵羊沟矿区外围大面积含矿层未开展石墨矿的专项找矿评价工作,因此加强绵羊沟石墨矿床及外围地质勘查工作,有望探获中大型石墨矿床,取得新的找矿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