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实践与探究
2021-08-29刘霙
摘 要:不学不成,不问不知,优秀的学者之所以成功,好问一定是其成功的基础。在英语教学中,勤学好问的品质能够使学生迅速发散思维,并促进其想法的创新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在我国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英语并非学生的母语,导致一些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课堂氛围低沉,教学效果不理想。小学英语教师需要针对此种现象,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在本文中,作者结合实例就小学英语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32-0034-02
引 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育领域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创新发展能力。”创新源于问题,教师只有通过提问,才能获得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实现对教学的创新;同样,学生通过提问才能获取更多知识[1]。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勇敢发问,从而提高学生的胆量及口语表达能力。
一、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对学生来说,英语学习难度较大,他们难以深刻感受英语的魅力,更无法从中挖掘外国文化,从而不利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学习。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愿踊跃提问,也不愿主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基于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以The lion and the mouse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要求学生在认读teeth、sharp、bite等单词的基础上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勇敢、互相关爱的优秀品质。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Do you like cartoons? What's your favorite story? Can you share it with us?”在教师的邀请下,学生能够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画片:“I like the cat and the mouse most, the cat always wants to catch the mouse, but the mouse always has the way to escape, they are like friends inseparable...”然后,教师引出教学主题:“You all have great stories, and today I'm going to share my favorite cartoon, The lion and the mouse.”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内涵,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设备为学生播放相关视频,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来学习。看完视频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Which word did you remember after watching it? Did you hear net or brave?”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lion and a mouse? What did you learn from the cartoon?”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重现动画中的故事,若条件允许,还可以录制下来,拍成短剧。这样能够在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在特定语境中体会英语语调。
二、要求学生自主预习,完成问题清单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讲得再多,不如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课时内容,引导学生制訂预习计划,要求学生进行自主预习,无论通过翻看课本还是查阅网络资源,都要完成预习任务,并将自己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问题清单中,通过思考后在课堂上提出,由教师统一进行讲解[2]。
以An interesting country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要求学生掌握不同国家的英文发音,并能够用英语向他人简单介绍各个国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预习,了解包含各国的英文名称、国土面积、气候等基本信息,以及不同国家的礼仪、交通规则、名人轶事,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介绍技巧,每人选择一个国家进行讲解,并整理自己遇到的问题。课堂上,教师可以先利用网络为学生展示各个国家的国旗,让学生辨认,接着引导学生介绍不同国家的信息:“Yes, this is the Fla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o who can tell us about our country?”学生回答:“Chinese land area is about 9.6 million square kilometers. We have vast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and most of the land-based countries. I think the most interesting thing in our country is the splendid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a...”通过自主预习,学生会发现一个奇怪但很有趣的现象:“为什么绿意盎然的冰岛叫Iceland?而冰天雪地的格陵兰岛叫Greenland?”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教师讲解:“Early Scandinavians sailed as far north as Greenland in summer, when the Greenland Coast was green and therefore called green earth. And Iceland was used as a winter base for sailing because of its ice free harbor, when you land, it's covered in ice and snow.”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看BBC高分纪录片Civilisation,这部纪录片被称为“西方艺术史话”,跨越欧洲十三个国家,记录了近百座城市的文明史,通过音乐及艺术等形式为大众展现了西方文明艺术史。教师将这部纪录片推荐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明,使学生了解异域的灿烂文化及人文内涵。
三、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提出重点问题
虽然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养,但往往同龄人之间的交流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讨论,让小组成员各抒己见,从而使其产生新的问题或有新的发现。这时,每个小组都可以派代表向教师提问,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解决更多问题。
小学阶段,学生会接触四种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及现在进行时,很多学生会对此感到头疼。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关于四种时态的题目,让学生进行自我检测,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很多学生因为害羞或畏惧教师而不敢提问,此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解决一些基础问题,对较难的问题,则由教师统一解答。例如:“现在进行时和一般现在时都是表示现在,有什么区别?”教师解答:“一般现在时表示经常或者反复发生的动作或行为,或者现在的某种状况,以及普遍的真理和客观事实,时间状语通常为always、usually、often、once a week;而现在进行时表示现阶段或说话时进行的动作及行为,时间状语通常为now、at this time、days、listen……基本结构为主语+be+doing+其他。”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四种时态来造句或者对话,如“I've always loved painting, because my dad used to take me to exhibitions of famous painters, and I love the clash of colors and lines.”这样,学生在日常对话中能够加强训练,从而深入理解所学知识。
四、及时检测重难点,发现学生疑点
学生往往难以抓住重点或难点,要想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与广度,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教学手段向学生提问。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及时为学生分享重难点的检测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提高其对知识的理解及运用能力,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度[3]。
以六年级下册My Dream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讲述了不同人的不同梦想,为了实现“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描述自己的梦想,激励学生勇敢追逐梦想,不轻言放弃”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介绍自己的梦想。首先,教师要求学生运用一般现在时及一般将来时,让学生与小组成员进行对话,互相询问对方的梦想。接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进行回答,如“My dream is to be a Chinese teacher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to spread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in response to our basic policy of going global...”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回答发现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如“缺乏关联词,表述不连贯,应多使用first、then、what'more、finally等关联词”。最后,教师可以展示学生的优秀表达及作文,实现学生之间的分享。
结 语
总之,课堂提问是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是交互式教学模式的一种体现,教师在讲解知识之余向学生提出问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真听讲。同时,学生的回答能使教师及时获取教学反馈,调整教学进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采取相关措施时,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而要将落脚点要放在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上。
[参考文献]
[1]郑毅.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提问”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时代,2019(21):61-62.
[2]范从娟.关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提问策略”的实践和思考[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4(07):59-60.
[3]许延红.借助“导学问题” 优化英語教学[J].名师在线,2017(07):69-70.
作者简介:刘霙(1986.12—),女,江苏南京人,本科学历,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