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罕知的大河之战
2021-08-28朱岩
朱岩
苏维埃政权成立后的国内战争时期,曾发生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河上战争,红军以及赤卫军队员们凭借驳船改建的浮动炮台再辅之以水雷,震慑了外国干涉军的先进浅水舰只。昔日小小的北德维纳红军舰队,肇端了今日俄罗斯三大舰队中最强大的北方舰队。
战事的背景
关于十月革命后的两年国内战争(1918~1920),历史记载已很模糊。然而布尔什维克政权与英国舰队当时在北德维纳地区一系列军事行动的经验仍未失去其现实意义。北德维纳作为俄罗斯主要的交通干线之一,始自诺夫哥罗德大公时代。北德维纳河流域一向缺少公路和铁路,畜力运输是普遍现象,河运显得十分重要,甚至一度成为该地区唯一交通方式。1906年,在北德维纳地区流域航行着239艘汽轮以及1507艘非机动船只。航行在河上的主要是些不大的机动拖轮,长度在36~58米,也有长76米、有双层客舱的美国型号的客轮,其中一艘名叫“果戈里”号。
1918年开春之际,一战尚在激烈进行。而在新生的苏维埃俄国,北方的阿尔汉格尔斯克港和摩尔曼斯克港驶来了正在参加大战的协约国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战舰,并有其海军陆战队登陆,为的是保护其在这些港口的军用设施,防备同盟国德国与芬兰的入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协约国一方主要是英、法、俄,而同盟国一方主要是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后来意大利又转到协约国一方。两方虽势不两立,但在反对布尔什维克政权这个根本利益点上却完全一致,一直在支持俄国内的反革命势力。1918年11月11日,同盟国向协约国投降,同时德、奥两国国内又爆发了人民革命,他们在内外交困时退出了对苏维埃俄国的干涉行动,而协约国特别是英国则是志在必得。
同盟国在投降之前对苏维埃政权的干涉行动也是在与协约国争利。1918年4月末,芬兰的大队人马就乘着雪橇来到了别钦加港。在当时的形势下,协约国绝不容许同盟国的力量在俄国抢先立足,这样他们同当地苏维埃政权的合作就有了可能。例如,应摩尔曼斯克工兵代表苏维埃的请求,英军上将凯姆普曾经下令准许苏维埃赤卫军战士登上“科赫兰”号巡洋舰一同执勤。5月3日,“科赫兰”号抵达别钦加港,当地的赤卫军允许其乘员登岸。
芬兰在5月10日发起对别钦加的第一次进攻。5月12日,芬兰军队主力攻击英军阵地,英军水兵与苏维埃赤卫军通力协作,成功地将芬兰人击溃并赶出去。俄方赤卫军中大多数是来自巡洋舰“阿斯科里德”号上的水手。
然而苏维埃政权与协约国在北德维纳的合作并没能持续多久,最终在1918年8月,当一战即将结束并逐步步入和平的间隙,北德维纳地区在经过一段小规模的对峙后,当地政权落入英国支持的一个反苏维埃联盟之手。这时协约国军队特别是英军,成为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干涉军主力。他们不仅要镇压俄国革命,还要进一步肢解俄罗斯。1918年8月2日,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建立了一个北方州最高管理机构。该政权是俄罗斯社会革命党人、人民社会主义者与立宪民主党人的联盟,其主席是自19世纪70年代就已知名的民粹派分子,后来又成为社会革命党人的柴可夫斯基(1850~1926)。1918年9月28日该地原政权正式宣布解散后,新政权改称“北方州临时政府”,柴可夫斯基自此就是当地政权的首脑。
多国联军介入俄国内战争
1918年秋天,英国为首的多国联军开到阿尔汉格尔斯克,主要是两个英国步兵旅、一个美军步兵团和一个法军步兵营。而在此前的1918年8月2日,布尔什维克及一部分原北冰洋舰队的水兵自阿尔汉格尔斯克撤走时,带走了大部分河运船只(达50艘),航行中经过河上一系列小城镇时,他们又将所有汽轮、驳船带走。所有船只在8月22日上午11点抵达科特拉斯市,宿营地距离阿尔汉格尔斯克667千米。
参战的英国干涉军舰只
在科特拉斯市,在原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州委会副主席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的领导下,开始创建北德维纳红色舰队,在8月6和7日首先武装了3艘汽轮。
英国人同样意识到北德维纳地区的重要战略意义,他们计划将对北德维纳地区的武装干涉范围扩大到科特拉斯市,因为北德维纳地区没有铁路,而科特拉斯市有铁路并且经过威亚特卡直达更远的乌拉尔。英国人打算在科特拉斯同白俄高尔察克军团接上联系,随后可以沿着苏霍耐直出沃洛格达。为达到此目标,当然需要有一支强大的河上舰队。
在阿尔汉格尔斯克,英军曾从巡洋舰“专注”号上卸下过几门76毫米口径的舰炮,并用其装备了“律师”和“小城”号汽轮,此外还用3门76毫米舰炮武装了一艘不能自动推进的驳船,并在其甲板上安放了2架可随时起降的“费里”(Fairy)水上飞机。
8月10日,“律师”和“小城”号由驳船牵引着从阿尔汉格尔斯克启程,溯上游驶向北德維纳。8月7日,红军船只在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的指挥下,自科特拉斯驶向下游迎击联军。在瓦吉河口的别列金科发生首战。东北地段驻军司令凯德罗夫以电报向列宁报捷:“我们的水上船只队伍,在阿尔汉格尔斯克州州委会主席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同志的指挥下,在瓦吉河口以绝对优势的力量,获得胜利。5艘敌舰之一的‘黎明号连同舰上所有弹药、物资被我缴获,其中包括4挺重机枪。”列宁亲自起草电文祝贺:“立即见报。(这是)对英国干涉军和自卫军恶棍的重大胜利。”实际上,“黎明”号只是被冲到河岸上搁浅,在距离战场瓦吉河口15千米处被红军发现,联军舰队只是有些人负伤,其中包括少校凌古伊。
8月12日,“律师”和“小城”号驶向停靠在别列兹尼克村的联军船只。联军沿德维纳河向上游行进,未遇到丝毫抵抗,“费里”水上飞机也没发现任何红军船只。从8月末到9月初,英军在阿尔汉格尔斯克的军事力量包括2艘舰只——装备2门76毫米大炮的“洪汛”号,以及装3门77毫米“施阔达”大炮和1门120毫米榴弹炮的“阅历”号。此外还有4艘快艇,每艘装备37毫米和40毫米机关炮以及重机枪。此时又从英国调来2艘浅水重炮舰M-23、M-25。8月28日,M-25沿河溯流向上侦察,遭到红军猛烈炮击。舰上为了减轻舰身的吃水量而将大部分物资运上了岸,几乎没有弹药,但该舰成功地压制住了红军的炮火,舰上4人阵亡、7人受伤。
两艘浅水重炮舰也在德维纳河的激流中又遇到浓雾难以行驶,被困在河上的岛屿、浅滩之间。9月14日凌晨,它们在行驶到距离查莫沃3.7千米处时,发现了停泊在岸边的红军炮舰“雄伟”号,而“雄伟”号也发现了敌舰并立即高速逃去。“雄伟”号虽然速度快,然而M-25舰83毫米舰炮发射的2枚炮弹命中了“雄伟”号,其开始下沉。舰上18人丧生,另有7人被联军救上岸,还有5人成功游到对岸并隐藏起来。
在9月初,红军在查莫沃部署了大炮以及步兵,由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亲自指挥。第一批小规模战斗在联军总攻之初就已发生了。9月8日,4艘联军舰只出现,红军的岸炮向其开火,联军也立即回击。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和红军士兵福米切夫阵亡,红军后退。在这场战斗后,联军沿河继续向上游挺进。
布尔什维克政权不断地自彼得格勒向科特拉斯派去水兵部队及装备。在9月的10天中,运到科特拉斯的水雷就有200枚。19侣年9月15日通过铁路向科特拉斯运去了海防大炮,包括2门120毫米、4门102毫米、5门75毫米大炮,还有1门40毫米的高射炮。布尔什维克政权还为建立完整的舰队提供了舰只,有炮舰“摩尔曼”号,19侣年9月22日更名为“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号。该舰1906年建成于俄国内科洛姆纳,舰长59.13米,舰宽17.1米,吃水量1.24米,发动机功率360马力,航速10节。
炮舰“卡克斯通”号1905年建于英国,舰长39.62米,舰宽10.4米,吃水1.52米,发动机功率360马力,航速9节,装2门75毫米舰炮和2挺重机枪。此外,2艘载重量各为81.9吨的铁甲驳船已改装为浮动炮台,每艘都装备了2门102毫米火炮。9月3日,又有3架M-9水上飞机来到了科特拉斯。
9月16日,在驻守查莫沃的英军步兵的火力支援下,联军浅水重炮舰出动,击沉了红军的一艘炮舰。该舰原是货轮“前辈”号,是专为红军运送武器给养的。联军随之又溯流急上,突然在领头的船边发现了水雷,这是9月16日夜里“科特拉斯”号布下的雷障,由舰队的新任司令员普隆斯基亲自指挥布设。不过这些水雷布设得极为草率,深度不够,极易被发现。联军舰队一级舰长埃立特海姆乘快艇驶到舰队之前,查看了这些水雷,其中一枚完全漂浮在水面上。当所有人已准备好要以火力引爆方式排除时,快艇的发动机却突然停车,激起的一阵水流直接撞在水雷触角上引起爆炸,快艇尾部瞬间被炸掉,2名艇上军官身亡。而埃立特海姆却安然无恙,只是身上的军装被撕碎了。
在9月17日夜间,红军在特洛伊茨村附近又一次布设了雷障。这两次布设的均是1908年式的锚雷。对此,埃立特海姆用几艘小船和汽艇组成了扫雷队,到9月末共清除了24枚水雷,扫清的航道直达普丘克村。
9月18日红军部队固守在德维纳河沿岸的下泰马村附近。9月25日“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号、“卡克斯通”号炮舰以及一号、二号浮动炮台,加上拖轮“切尔诺别尼耶”号、“山地”号全都抵达前线。“壮汉”号也被发往科特拉斯进行重新装备。
北德维纳地区的上冻时间通常是在10月15日~11月5日,为此英国海军部勋爵向联军舰队下令,要他们提前撤回到阿尔汉格尔斯克。10月7日联军舰队从前线班师回营。此前埃立特海姆下令将部分大炮及炮班运上岸,并将其布置在别列兹尼克地区。受到联军舰队撤走消息的鼓舞,红军马上攻击联军阵地,在4昼夜顽强的战斗之后,占领了博尔吉一小城地区。
红军炮舰“卡克斯通”号
1919年4月21日,位于大乌斯秋格即将开赴前线的北德维纳舰队的舰只
在1919年通航期开始之前,英国人在北德维纳组建了一支相对来说较为强大的舰队。舰队中首次入列了4艘巡河炮舰,分别是“考克查菲尔”号、“赛卡拉”号、“克里凯特”号和“格洛沃尔姆”号,2艘浅水重炮舰M-23、M-25仍然在列。所有入编的舰只在1918年秋就已到达阿尔汉格尔斯克,并在1919年初在前线亮相,参加到格林将军指挥的所有作战行动中。在1919年6月初,联军舰队中又增加了4艘“汉堡”级浅水重炮舰M-26、M-27、M-31、M-33。
M-23、M-25、M-26浅水重炮舰均建造于1915年,分别装备有1门83毫米、1门76毫米以及2门37毫米舰炮。而更具打击力的是M-31、M-33炮舰,分别装备2门152毫米舰炮和1门76毫米艦炮。“考克查菲尔”号、“赛卡拉”号、“克里凯特”号和“格洛沃尔姆”号,建造于1915~1916年,航速14节,分别装2门152毫米舰炮和2门76毫米舰炮。
可以看出,英国人在北德维纳投入了自己最现代化的河上舰只。
战事的开始
191 9年,北德维纳地区的战事自5月1日开始,当日红军炮舰“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号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号在浮动炮台“莫斯科”号的掩护下,在库尔高门尼村附近向联军和自卫军阵地发起攻击。5月2日在交战地区出现了第一批联军的舰只。
联军每日出动飞机进行侦察,同时投弹轰炸北德维纳舰队的船只。5月6日~7日夜间,红军布雷舰“斯维尔德洛夫”号在德维纳地区自纽马河河口至特洛伊查河岬一线布设了雷障。
5月18日,联军由M-23、M-25浅水重炮舰,“考克查菲尔”号、“赛卡拉”号、“克里凯特”号和“格洛沃尔姆”号炮舰以及库尔高门尼村阵地岸炮组成的火力向图尔加斯红军阵地猛烈开火,联军步兵随即也发动攻势。红军北德维纳舰队也向联军舰队开火并发起步兵冲击。图尔加斯、波尔和特鲁番诺夫斯卡亚的各个村庄被英军炮火击中燃烧,联军的步兵击溃了卡尔波夫卡、波利查亚和特鲁番诺夫斯卡亚等村的红军。到了5月侣日22时,形势逆转,红军又清除了据守图尔加斯阵地的联军。
5月19日5点30分,列队于库尔高门河岬的联军舰队向红军舰队开火,其中有的火力指向浮动炮台“莫斯科”号及其拖轮“阿伦格里德”号。红军炮舰“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号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号顺流下驶到特洛伊查的村庄,并以自己的火力驱逐打头的2艘联军炮舰,杀伤其舰上人员并使其中一艘中弹起火。联军舰队一边退却一边猛轰浮动炮台“莫斯科”和“土耳其斯坦”号以及其它红军炮舰。6点15分时,联军又向“莫斯科”号及拖轮“阿伦格里德”号加强火力攻击,数发炮弹落在后者的舷边并击毁其右侧划水轮。此时红军浮动炮台接到命令,要其向上游撤退到德维纳的雅克夫列夫斯基村。在炮舰“帕弗林·维诺格拉多夫”号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号的掩护下,完成了撤退。一见北德维纳舰队的舰只撤退,陆上的红军也放弃了自己的阵地,撤向扎利亚奇耶和雅科夫列夫斯基一带的乡村。
英军指挥官想必是准确地评估了红军舰队的作战能力,未敢孤注一掷地拿自己的所有战舰去冒险。在后来的一系列战斗中,一直到7月19日,双方舰队所有舰只每日均停泊在水面的阵地上,只采取全程炮火对射。这种“对决”对双方来说都是费力而无功。
在6月初北德维纳舰队的浮动炮台曾经加强了火力攻击,“莫斯科”号新换上2门152毫米舰炮,代替了原先的120毫米舰炮。此外,6号浮动炮台“匈牙利”号来到了前线,它装备了2门新型130毫米舰炮。
6月19日20时,联军所有的岸上、舰上炮火开始集中射击红军阵地。次日14时,联军舰只沿河溯水而上。打头的是“考克查菲尔”号和“格洛沃尔姆”号,随后是M-27、M-33号,它们马上遭到来自红军浮动炮台的猛烈轰击,这些炮火全由岸上各个观测点来校正射击精度,英军舰只被迫狼狈撤退。在21点40分联军舰队返回了基地,与此同时4架英军DH.9飞机起飞攻击了红军的舰只。有一枚重磅炸弹落在了5号浮动炮台“甘斯克”的船尾爆炸起火,引爆了弹药库。全船人员及时跳水,最后都顺利登岸。他们将“甘斯克”号拖到靠岸处,后来在撤退时,将其炸毁在谢列茨岛旁。
受到英军炮火打击的红军开始后撤,其间他们在谢列茨岛旁布设了雷障。从最初到6月20日的这段战争期间,北德维纳舰队的舰上人员有10人阵亡、23人负伤。
1919年7月,红军在彼得格勒为北德维纳舰队的2艘驳船装备了203毫米大炮,并通过运河将它们送-到北德维纳舰队。7月8日,红军步兵沿着河的右岸转入进攻,并很快占领了谢里门加村。借着英军中126名叛乱分子煽动起事之机,出现了有利红军攻势的转机。红军步兵还在特洛伊查村附近打击白俄部队,并堵住了其退入森林的道路。次日上午白军和英军一起发起攻击,红军退守阵地,并移至谢里门加村的远岸。
据苏联文献记载,“在与我方舰队战斗期间,敌舰M 33遭到重创,炮舰‘克里凯特号在水线上中弹后被迫沿流下行,为避免沉没,只得采取自救措施系留码头。而炮舰‘赛卡拉号由于射击角度不断增大直至近乎死角,已无法再发挥火力做持久射击。总之,英军步入了险境,由于其陆军援兵未能抵达,他们仅靠4倍于我方舰队的火力和舰只数量,并在航空兵特别是在‘古拜尔舰上6英寸大炮的协助下,才顶住了我军的进攻。”
7月14日,在联军航空兵常规的空袭期间,红军运输舰“涅克拉索夫”号上的步机枪火力击落了一架英军“费里”3B水上飞机。飞机落到了水面上,飞行员马歇尔和观测员拉克斯顿逃生进入森林,随后被红军和当地农民抓获。
红军北德维纳舰队的一号浮动炮台草图
联军组织新的进攻
在8月初,联军向德维纳河左岸发起新的进攻。进攻沿着纽马小河和通往丘金诺沃村的林中道路进行,而在右岸的进攻直指“小城”村。英军舰只积极支持联军步兵的进攻。只要河岸上一出现红军队伍,马上就会有英军快艇飞驰而来,用机枪猛烈扫射。英军寻找并清除了大面积雷障,雷障全由“渔人”水雷组成,英军汽艇屡屡被这些水雷炸毁。
由于河道密布水雷,联军在北德维纳只能进行远距离炮火攻击,而且河岸阵地上除了深不可测的绕行道外别无通道,这些无疑令战事迟滞,严重影Ⅱ向联军土气。
北德维纳战事的终结,取决于伦敦唐宁街10号。早在1919年1月10日,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就在巴黎的盟国会议上声明:“我的看法就是,要想用军事力量消灭布尔什维克,那是疯狂而失去理智,以进军行动反对布尔什维克,结局只能是英国被布尔什维克化,并且会为伦敦带来一个苏维埃政权。”
战事出现转机
9月4日,红军步兵转入攻势,本来北德维纳舰队的舰只应给予其火力支援,但他们首先要克服自己和英国人此前在北德维纳设置的雷障。该舰队此时列装的扫雷舰在10艘以上,而到年末达到了17艘。
在波利索夫斯克耶村和彼得罗帕夫洛夫斯基浅滩的扫雷进行得很不顺利,在9月的4天中只成功清除了2枚。為加速扫雷进程,又限定只扫除船只通道上的水雷,而不清除整个雷障。9月22日北德维纳舰队驶向谢利措村。为加速扫雷进程,北德维纳舰队司令部选派了一支150人组成的特别队伍,他们在水雷手指挥下,乘小船凭借拖轮上的普通绳索,或是在岸上以类似渔民拉大网的方式侦察航道,并成功地将30枚触发水雷拖上了岸。
9月23日,由于意外的爆炸,致使扫雷艇“白山”号报废。这次事故发生在浅水布雷区。第二天就在原地,又有“信使”号扫雷艇报废,以及“成功”号扫雷艇受损。
红军用驳船改装的浮动炮台“莫斯科”号上的203毫米口径重炮
红军炮舰“帕夫林·维诺格拉多夫”号的全体乘员
在北德维纳,英军在战争史上首次使用了自己超级秘密的磁性:水雷。该水雷雷身下部为圆筒状,而上部为圆锥形,其制作材料不是像触发水雷那样采用钢材,而是混凝土。其下部直径762毫米,上部直径528毫米,高794毫米。这种设计使潜水员在水底很容易就发现它。水雷全重713千克,炸药充填量360千克,置于橡胶袋中。水雷的所有金属零件均为铜质。英军用木制驳船凭借吊车来布设此雷,每艘驳船可载20枚。为了安全,拖曳驳船的汽艇也须是木制船身。这种水雷布设深度可达25~30米,通常按棋盘棋子模式布设。
正因为步兵作战一向求助于舰只的支援火力,所以北德维纳舰队的指挥官创造了一种独特的作战方式,下令让红军战士和水兵们转作“纤夫”,这么一来浮动炮台便大大减少了吃水量,于是“纤夫”们就可以拖着它们,游走在沿岸各个设想不会有水雷的安全区域。9月29日,潜水员在谢列茨岛首次排除了磁性水雷。
10月7日,红军指挥部决定将浮动炮台沿流而下,然而此时依靠“纤夫”实在效率太低了,且指挥官已经对水雷不在乎了。10月10日,由拖轮拖曳的1号、4号浮动炮台和扫雷艇“高歌”号、“石滩”号,毫无阻碍地通过了原先认定设置了磁性水雷的地带。
这样,红军河上舰队粉碎了外国干涉军和白卫军侵占科特拉斯市和沃洛格达并与高尔察克军团会师的计划。到了1919年9月,舰队完全转入进攻,追击溃乱、逃窜的剩余白军势力。
到1919年秋天,尽管北德维纳舰队的扫雷艇已扫除水雷112枚,但直到1921年扫雷才最终完成并实现通航。1920年夏天,2枚英军磁性水雷曾由潜水员捞到岸上并拆卸。为对其研究,请来了以原沙俄一级舰长帕弗林诺夫为首的一批最优秀的科技专家,他们当年曾设计过一些扫雷艇,遗憾的是这些设计最终都未变成实物。
[编辑/行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