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枪故事(18)
2021-08-28晓枪老王
晓枪老王
说来有点惭愧,我多多少少是有点对不起67式的。
在我的印象里,67式是一款典型的“破枪”,这不仅是说我接触的67式大都破破烂烂,而是我一直对67式抱有偏见。大四的时候,我本有机会系统学习下67式的结构,但当年的我心气太高,根本瞧不上67式这种“破枪”,觉得这个枪名声也不好,更没啥设计亮点,还死沉死沉的。于是我打定主意,不好好学习这支枪。
此后几年,我陆续接触过几次67式,但每次都在摸鱼,懒得去研究相关机构。直到今年,《机枪故事》系列已经走向国产,67式则是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不得已之下,我才去认真研究了一下67式结构,猛然发现这支枪其实相当有趣。啊,原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错过!
意外发现老67
我是一个很爱收纳东西的人,自己的衣服总是叠得方方正正,收纳得井井有条,并以此为乐。我接触枪械时也是如此。需要接触一款枪时,我都会先花时间挑选一支比较好用的枪,并记录下枪号,以后每次用枪,我都会使用同一支。还枪时,我还会把这支枪藏在边边角角、其他人不容易找到的地方。因此,我每次都能用到最好的枪。当然,我这个人是爱枪的,我自己买了铜刷、砂纸、防锈油,每次用完枪都会精心保养。
俗话说,虱子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学校里面有很多67式,都堆在一个大柜子里。由于年代久远,这些67式大多又破又烂。看到这一堆67式,我不禁皱紧了眉头,试图在里面“捡”一支状态最好的,感觉像是在垃圾堆里翻破烂。67式的重量较大,“捡”枪可是个力气活,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挑选了一支状态相对较好的枪,仔细一看发现:呦!这不是原版的老67嘛!
67式的一家三口
67式机枪一共有三个型号,分别为67式(我个人叫它老67)、67-1式与67-2式。老67是一个可怜的难产儿,本身问题多多,故障层出不穷,其中还不乏一些恶性故障。因此,老67的生产工作断断续续,一直处于试生产阶段。
67-1式是67式的改型,于1978年生产定型。然而67-1式的命运比老67更惨。当时我国得到了苏联的PKM机枪,定位和67-1式高度相似。对于苏联的枪械,我们肯定是要好好研究一下,要把PKM和67-1式拉出去遛遛,看看到底哪个好。然而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测试发现,除了射击精度略微占优外,67-1几乎是样样落后。
最让人震惊的是,67-1式的重量为25千克(枪身11.5千克+枪架13.5千克),PKM的重量只有12.6千克(枪身7.9千克+枪架4.7千克)。枪械就像是拳击手,不同重量的枪械,性能有着本质的区别。12.6千克的PKM和25千克的67-1式打了平手,甚至还略微占优,这简直就像是50公斤级的拳击手打平了100公斤级的拳击手——两者背后的技术差距简直太大了。
在67-1式刚刚设计定型一年后,我国设计人员立马将67-1回炉重造,在吸取了一部分PKM机枪的技术后,推出了67-2式机枪。但回炉重造的67-2式也是根本比不过PKM的——67-2的重量依然比PKM大,性能还比67-1式有所下降。换而言之,作为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制的机枪,67式机枪可谓是生得不顺,活得窝囊。
关于被PKM吊打这件事
可以这么说,67式机枪的“一生”都活在了PKM的阴影里。也正因如此,很多人对67式白眼相待,觉得这个枪很不争气,非常丢人。我曾经也是这样,觉得67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然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我的心态逐渐发生了变化。
如今年轻人有一句短语“在想桃子”。我刚看到这句话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才明白了,桃子的英语叫做peach,想桃子就是想peach,音译之下就是“想屁吃”。对于当时的我国而言,67式比不过PKM,简直再正常不过了——想让67式搞过PKM,那才是“在想桃子”。
這个世界上的枪械大师有很多,比如说托卡列夫、勃朗宁、斯通纳等等,而卡拉什尼柯夫是大师中的大师——他很可能是全世界最伟大的枪械设计师(没有之一)。在他28岁时,他设计的AK47已经开始列装苏军了,并且成为全世界最知名的枪械之一,这样的成就前无古人,也不大可能后有来者了。但AK47并不是卡拉什尼柯夫最好的设计,PKM才是,这款枪械真正颠覆了我对机枪的想像,在它诞生几十年内,一直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通用机枪。
保存这么好的老67可不多见呀!白框内就是老67上的“避雷针”,我真的很怕它扎到我
67-2机枪应该是67式三兄弟中最常见的一个,它的提把上有凹凸不平的指槽,非常好辨认
这支67式经过了改装,换上了一个PKM风格的枪托
卡拉什尼柯夫于1944年设计的半自动卡宾枪。设计师是需要成长的,国家也是如此
拨叉上方的圓套(白框)可以套入拨弹杠杆圆柱部(红框)内,带动拨弹滑板(黄框)左右运动
手推拨弹杠杆圆柱部向左,拨弹滑板就会向右移动。射击时,枪机框曲线槽会驱动拨叉下方,带动拨叉上方的圆套(白框)左右运动
ZB37机枪的拨叉。当年的捷克人还真有一些独特而有趣的想法,不愧小国造好枪的典范
捷克的ZB37重机枪,这是一款非常冷门的机枪。67式的设计团队确实挖掘了不少好东西
在我看来,67式的总体布局和捷克VZ59机枪很相像,但内部结构却又不一样
在机枪中,PKM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高手,67式被第一名打败了,这事一点也不丢人。至于问题不断的老67,我个人倒也觉得正常。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试错并积累经验的过程,所谓又好又快地研发,只能是一句口号,而不可能是现实。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相关经验教训约等于零的我国而言,老67出问题简直再正常不过了。
我一直认为,设计师是枪械的爹妈,决定了枪械的“血统”与基本性能;而国家是枪械的家,能让枪械好好吃饭、健康长大,决定了枪械的成长制造水平。面对卡拉什尼柯夫这个级别的大师,“拼爹”我们是肯定拼不过的:面对诞生了西蒙诺夫、德拉戈诺夫这样的大师、国力如日中天的苏联,“拼家”我们也是拼不过的。所以,67式搞不过PKM,这简直太合理了!
我经常告诉我自己,我能接受一款枪械的失败。失败并不可怕,谁又能不失败呢?只要一款枪械的设计足够走心,只要它有一些独特的想法,或者说超前的理念,这款枪械就是值得敬佩的。我把枪械的设计视作人类不断挑战极限、追求更好的过程。在这一点上,全世界、各行业的设计师都有共同的信念,这种精神让我感动。而67式的设计,恰恰很能体现这种精神。
十分有趣的拨叉
在我看来,67式最经典的设计就是拨叉了。
我们知道,机枪的自动机是前后运动的,而弹链是左右运动的。为了把前后运动转化为左右运动,机枪必然需要一个转换的机关——输弹机构。输弹机构是机枪的特色核心机构,结构十分巧妙,设计难度也很大。这个世界上国家很多,机枪也很多,成功的输弹机构却只有那几个套路。
比如德国人就搞出了一套经典输弹机构,核心零部件是大小杠杆。这套德味机构非常经典,二战时的MG34、MG42,二战后的比利时的MAG/M240、米尼米、苏联RPD、美国M60、我国的88式都在沿用这套机构。苏联人也有一套毛味机构(其实是抄捷克的),核心部件是位于枪机框上的螺旋槽,以及机匣侧壁的拨杆,成功应用于PKM机枪。当然,在内格夫轻机枪上,以色列人也发明了一套输弹机构,但相对比较冷门。
67式也有一套自己的拨弹机构,核心的零部件是拨叉。拨叉下方和枪机框上的曲线槽配合,枪机框前后运动时,就会驱动拨叉转动,拨叉上方则套入受弹器盖的拨弹杠杆中,驱动拨弹滑板左右运动,从而实现前后到左右的“转向”。
67式的拨叉结构小巧、强度较高,零件数量较少,是一套十分优秀的设计。我曾和机枪领域的第一高手师兄闲聊,说67式的拨叉很不错,师兄翻着白眼对我说,这个机构一直很不错啊,仿佛在嘲讽我为哈至今才发现。
我原本以为拨又是67式的原创,对此赞叹不已。后来我发现,原来67式也是一个缝合怪——拨叉实际上是捷克人的脑洞,曾应用于ZB37重机枪上。但ZB37是一款很冷门的机枪,67式的设计人员把ZB37的拔叉挖掘了出来,又经过了一定改良,就用在了67式上。
其它有趣的设计
除了拨叉,67式还有很多有趣,并且很可能是独一家的设计。比如老67是自带一套防空瞄具的。当年的机枪“心气”都比较高,往往都配有防空瞄具,试图去打一打飞机。但67式的防空瞄具最特殊,它的后方瞄具简直太细了,就像是一根直插天空的避雷针,外形相当的雷人。操作老67的时候,我一直在防着这根避雷针,生怕一不小心撞上去。所幸,这套瞄具后来就取消了。
一般而言,弹链是个“癞皮狗”,需要使劲拖拽,所以机枪的复进簧都是硬硬的、长长的。而老67是个例外,复进簧不仅软,还非常短,让我百思不得其解。老67的枪管尾端面上加工了很多槽。我猜测,槽可以辅助定位枪机,让枪机前端每次都能定位准确,对精度有帮助。但这只是我的猜测,具体原因只能等待进一步挖掘了。
再比如67式采用了方块拉机柄,拉机柄外形方方正正,“挂”在机匣下方,体积也很大,这和现代的机枪差别很大——现代机枪的拉机柄往往是安装在侧面的,体积很小,但会割裂机匣,而67式的拉机柄就不存在这个问题。67式的受弹器盖卡扣也很有趣,射手打开受弹器盖时,可以左右转动卡扣,操作和G36步枪的拉机柄如出一辙。老67的两脚架也很有趣,一般而言,两脚架的“小脚”都是单独一块,老67的“小脚”则像个蝴蝶翅膀,是由两个片组成的,非常的个性。
总结
67式能被挖掘的地方还有很多,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很乐于在《世界名枪印象》节目详细讲一讲。
下一期中,我们将讲述我心中的世界第一通用机枪——PKM。
老67的枪托与又短又软的复进簧。老67的枪托与机匣装配非常紧密,需要敲敲打打才能拆下
老67的方块拉机柄。也许在当年,这样的拉机柄很常见,但对于我而言,这种设计路子真得很“野”
老67的枪管尾端面。至今我没有搞清楚这些凹槽的具体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