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的变迁
2021-08-28张雄伟
张雄伟
通信,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事儿。时代不同,通信的方式也不同。我们祖孙四代就亲眼见证了通信方式的改变,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变化。
听曾爷爷说,新中国成立前,要想捎个口信都千难万难。一是容易误传,二是没有回音。若没有顺路的人捎信,遇到急事,心里急得直冒烟。有一年家里缺粮,曾爷爷约了几个乡亲外出拣红薯,预计10天左右回来。可在这期间,家人生病,曾奶奶想捎信让曾爷爷提前回家,硬是找不到前去的人,曾奶奶在家急得哭了4天!
爷爷说,上世纪50年代,要给远方的人说事,全靠写信。一封书信,装在信封里,贴上8分钱的邮票,走上半个月才到。即使对方及时回信,也要再等半个月才能收到。
爸爸说,上世纪80年代,人们已经能用上固定电话。这边一说话,那边就能听见,真稀奇!但打电话很不方便,必须跑很远,到邮电局或公用电话亭拨打。即使后来自家安装了电话,如果在外面做工,还得回到家才能打电话、接电话。为了不耽误白天做工,打电话的时间一般只能安排在早、中、晚。
哥哥说,20年前,他买了一部手机,走到哪兒都能打电话,方便极了。
有一次,哥哥向堂姐道喜,祝贺她升级为母亲。当时,哥哥多么希望看到小外甥啊!可是条件限制,只能等堂姐坐满月子后带宝宝到照相馆照相,然后寄来。那时候,人们想,如果打电话时就能看到对方,那该多好啊!
不过,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现在,视频通信已经普及,既能听声音,又能看图像,手机、电脑、平板都行!今年春节,大家都提倡就地过年,爸爸不能回家,一种失落感朝我袭来。妈妈见我如此沮丧,安慰我说:“你可以打视频电话啊!”对啊!我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微信,爸爸立刻出现在屏幕上,笑容如阳光般灿烂,他冲我喊道:“儿子,新年快乐!”
通信方式的改变,标志着科技的进步,象征着祖国的腾飞,显示了我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斐然成就。这一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物质的巨变,更是思想上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