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刚柔相济,臻于化境

2021-08-28孟焓琳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柳公权阳刚圆润

孟焓琳

书法,是从生活中走出来的艺术,又是连接艺术与现实的桥梁。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凝聚了无数中华儿女的智慧。如今,你突然问我书法与人生的关系?我认为,人生应像书法一般刚柔相济,才能在某方面达到一定境界。

书法本身就是刚与柔的最好代表,“惟笔软则奇怪生焉。”这是东汉书法家蔡邕对毛笔的描述。不知你是否认真观察过它?毛笔的“软”与“柔”是因为毛笔多用动物毫毛制成。然而,因为毛笔的伸缩性大,笔锋可铺可敛,加之含墨量的不同,所以书写出来的字能够柔中见刚,刚中见柔。像王羲之、柳公权、黄庭坚等都是臻于化境的书法大家。他们笔下的字,无不雄浑中流露出婉约,刚正中显现了圆润。

书法如此,人生亦然。刚即阳刚,宋徽宗赵佶首创的“瘦金体”便是刚的代表,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字,笔力浑厚,提拔开阔,与柳公权的字并称“颜筋柳骨”。颜真卿的刚,也在他的人生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安史之乱时,他身为安禄山的部下却毅然起兵反抗,写文声讨,在侄子、堂兄被杀害后依旧不降,坚持反抗。颜真卿以国家大义为重的刚,流芳千古。柔即阴柔。隶书便是柔的代表,笔画圆润,不标格,不出新,体现出和谐才是生活之美。战国时期“晋军、秦伯围郑,郑乃小国,不敌也”。于是佚之狐向郑伯荐烛之武去退秦师,烛之武镇定自若,一套说辞行云流水,恰到好处,直击秦伯心坎,当即说服了秦伯,秦军退。烛之武的“柔”克了刚,不费一兵一卒保全了郑国。

然而,刚极易折,柔极易靡,刚柔相济才是至真之理。“并海内,扫六合”的嬴政以刚著称,却终落得“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的结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西楚霸王项羽,终因刚过了头,自刎乌江,再无颜见江东父老。反观越王勾践以“卧薪尝胆”的柔,继而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刚,终成伟业。可惜在国共第一次合作中,陈独秀在国民党的压力下,“柔”到放弃中共领导权,终使合作走向破裂。在生活中,一味的妥协忍让只会滋生更大的问题与麻烦,所以不能过“柔”。刚柔相济才是王道。蔺相如在面对秦王时刚直不屈,不卑不亢,保住了和氏璧,保全国家主权。在面对廉颇大将军的质疑时,他选择宽容,蔺相如终获廉将军的“负荆请罪”,成为千古美谈,赵国也保一时安稳。假使越王、蔺相如只选择刚或只选择柔,一败涂地的下场,便可想而知。

阳刚,阴柔是书法的基本构成。二者相互交替,相互制约,相辅相成,以维持整体平衡。圆而且方,方而复圆的书法,启示着我们为人处事,既要讲原则,又要懂变通,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处理好与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

唯有刚柔相济,方能行稳致远,臻于化境,人生圆满。这是书法,更是人生。

(指導教师   快乐如风)

猜你喜欢

柳公权阳刚圆润
一个人比往常更早醒来
一手掌控的餐具
觉醒
Roll with it
柳公权戒骄成名
生活
柳公权拜师
蠢萌
“硬汉子”和“弱妹子”更易得癌
柳公权戒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