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劳动者的古歌

2021-08-28苗连贵武汉

审计月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古歌车前子猎物

◆苗连贵/武汉

原始劳动歌谣,口耳相传下来的不多,有文字记载的更其寥寥,但仅就散见于先秦典籍中零星的篇什看,大多铿锵有力、意气昂扬,催人奋发。其中最为后世称道的,当属《弹歌》(载《吴越春秋》):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古“肉”字,代指禽、兽)。

“断竹”,砍伐并截取竹子;“续竹”,是用韧性的藤葛或竹索做弦,制成弹弓,强劲有力;“飞土”,把泥做成弹丸,装在竹箭上,干了后坚硬异常,这样才能击伤猎物;“逐宍”,这样的弓箭不一定能“一‘箭’封喉”,猎物负伤而逃,这就要追逐了。八字短歌,流露出原始人对自己学会制造得用的猎具的自豪感、以及追逐并获得猎物的喜悦心情。

《蜡辞》(载《礼记》)也写得简短而有力:“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土,从哪里来的返回到哪里去;水,回到山谷中;害虫不要猖獗;草木,回到沼泽地带生长。大水泛滥,土地淹没,虫害猖獗,草木荒疏。这看似“咒语”,但态度坚决,声势凌厉,命令似的语气,表现了先民改造自然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易经》中还有这样的一首:“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男的看似宰羊,但不见血;女的将羊毛装筐,但没有重量。这首歌,大约是男女边劳动,边相互戏谑时对唱的,有情有景,表现出劳动中的嬉闹之态。

到了春秋,《诗经》记载的劳动诗歌就多了。

原先以为,上古洪荒,生产力低下,那时生民劳作不知怎样受苦受难呢!近又读《诗经》,读到有关劳动的篇章,发现全然不是“想当然”那么回事,诗里描绘的劳动情状不惟不苦,反而轻松愉悦,极具生活情味。

我特别喜欢《诗经》中的《周南·芣苢》,这是一首女子采摘车前子草的乐歌。余冠英先生将之译成白话,十分精妙,尽显民歌风味: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采到手中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拣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这首小诗章节回环复沓,通过反复咏唱,我们仿佛看到三五成群的女子在山坡旷野劳动的身影,听到她们的歌声,感受到她们采摘时的欢乐心情。

如果说,《芣苢》是一首浸染着田野风的抒情小调,《大雅·緜》则是一首气势磅礴的创业者之歌。《緜》记载周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进行的一次全国性的大迁徙,开疆辟土,建设家园,是一首带有史诗性质的古歌。共四章,其中第四章直接写他们到了新地,整田筑室的劳动场景。上学时,老师褚斌杰先生把它译成白话:装土运泥响陾陾,投土入板响轰轰。捣土打墙登登登,削墙拍打砰砰砰。百堵高墙平地起,劳动歌声胜鼓声。

如此艰辛的劳动却看不到先民们的苦楚,有的只是高扬的劳动热情和创业的自豪感。这使我想起在“战天斗地”年代,那种出大力,流大汗,以苦为乐的情怀。劳动并不苦,劳动换来成果,劳动让人憧憬美好幸福的明天。

在《诗经》中,有关劳动的诗几乎都写得很“乐呵”,即如《伐檀》《七月》,也是“以劳动为起兴”,表现对不劳而获的贵族老爷的不满、讽刺、甚至反抗,劳动者对劳动本身并无怨尤的。

劳动是人的自身需要,所以劳动起来多不觉苦。即使劳动的过程艰辛万分,人们也会从中找乐,使之变得轻松愉快起来。我记得上世纪的劳动工地,譬如修路或筑坝,常见人们唱“夯歌“,边打夯边唱,一人起头,众人齐和,歌词即兴发挥,出口成章,合辙押韵,风趣调侃。夯歌使人们在高强度的劳动条件下心情放松,精神饱满,感到有使不完的劲。

这种随口创作的“夯歌”,也许就是所谓的诗了。原始社会和《诗经》里劳动的歌声,我想也就是这样产生的吧?劳动是诗歌创作的源泉,这自然是另一个诗歌的话题了。■

猜你喜欢

古歌车前子猎物
蟒蛇为什么不会被猎物噎死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八 羌族妮莎古歌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不同炮制方法用于车前子对治疗慢性便秘的影响对比分析
可怕的杀手角鼻龙
人道神药车前子
苗族古歌《仰阿莎》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酉阳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