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中法文化合作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2021-08-28周俊香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0期
关键词:国际化孔子法国

周俊香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201620)

0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化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重要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十分依赖于自身的开放程度,国际交流与合作既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特征,也是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种包含多项具体活动的发展趋势,旨在提供一种融入全球化意识环境中的教育体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

中国和法国都是具有漫长教育发展史的大国,但是由于各种历史因素,中国的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发展起步较晚,而法国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时期就出现了教育的辉煌发展史,进而涌现出各类杰出人才例如卢梭、康德等等。经济全球化的加快也体现出人类日益成为一个利益紧密相关的命运共同体,而教育也不再是单向的教育,更多的是国际化的合作,形成一种双向教育,教育无国界,不同的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互相融合、借鉴、学习交流,更有助于为国家培养出国家化人才,乃至各专业学科所需的紧缺人才,同时也有助于各国不同教育理念、知识、技术以及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1 中法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

1.1 法国在中国的合作办学

法中两国在高教和科研领域的合作已经有一个多世纪。合作模式、项目也多种多样,高等教育的合作不仅仅只是出国留学、交换这一种形式,因为毕竟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出国学习的经济能力。考虑到这一因素,目前我国国内已经有多所高校实行合作办学,例如中法在工程师教育领域的合作办学机构有北航中法工程师学院、南京理工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中山大学中法核工程与技术学院等等,当然在其他学科领域也有所合作,如早在1997年,交大医学院临床医学法文班项目正式纳入中法两国政府文化教育合作框架,获得法国外交部支持;2005年临床医学法语班改为本博连读八年制,并在2013年被中国教育部纳入国家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人才培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交大中法联合医学院的开设无疑也是为中国医学界培养国际化人才,而此次的新冠肺炎也使得我们意识到对于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2019年新冠肺炎笼罩全球,迫使学生无法按时返校学习之际,上海交大医学院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教育方针,开展线上教学,而交大的中法联合医学院的法国教授们虽然远在法国,但是也排除各种困难包括时差、网络等,按时进行授课,他们这种面对疫情,仍然认真工作的态度恰恰体现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这种合作办学模式的开设与发展,不仅拓宽了人才培养的空间,可以借鉴学习到国外医学领域更高的研究发展,也进一步增进了国家之间文化交流与合作,同时也有利于增进中法之间的友谊。

1.2 中国在法国的合作办学

为进一步传播中华文化,推广全球汉语的学习,我国已在世界各地开展孔子学院。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出席了全英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年会开幕式,他在致辞中指出,“语言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孔子学院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中法合作,于2005年开始开设孔子学院,目前已达到16所。其孔子学院的数量在欧洲国家地区位列第四(图1)。语言的学习,为两国间的文化传播搭建了友谊的桥梁,也使得法国渴望学习汉语的人更好地学习汉语文化,更好地促进两国人民的交流。

图1:法国首家“孔子学院”正式挂牌(图片来自网络)

法国孔子学院的开设也为国内高校法语专业,乃至其他专业会说法语的学生提供了在法国当地体验生活的机会,除了可以发扬出自己的专业优势,融入当地的环境,亲身了解法国的本土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媒介,让更多的法国人学习汉语,更好地认识中国。这无疑也成为两国高校间合作重要项目之一,如在2017年,中法双方经过友好的磋商和交流后,河海大学与法国高校签署不仅设立中法学院,同时又签订了孔子学院备忘录,实现了高校国际化的双向合作与发展。

2 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现状分析

2.1 语言要求的挑战

在进一步推进中法高校国际化合作过程中,也需要我们对这一实践的开展进行思考,实践的过程中必定存在一些问题以及更多可以进一步拓展的方面。中法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为相关专业培养国际化人才提供更多可能性的同时,其实对于学生本身的语言要求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工程专业的合作办学,使该专业的学生即使不出国门也能接受到法国教师的教学以及法国的教学模式的培养,但是能精通中法两国语言的老师毕竟不多,所以这就必然形成中法英三国语言的融合教学,因而对中国学生的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学生学习过程中语言课程的增设开展无疑成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2.2 科研领域有待深入合作研究

中法两国高等教育的合作旨在为两国培养国际化人才,包括本硕博等各个阶段。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回馈社会,解决社会问题。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增设更多的科研项目,给两国学生搭建研究平台,鼓励学生深入学习研究,例如针对新冠肺炎的爆发,两国医学界的知名医学院师生可以共同开展疫苗研究项目,通过高校国际间的科研合作,来提高学生的能力,从而培养创新型科研人才,同时也可以解决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为人类造福,这不恰恰也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所在。

2.3 提升孔子学院的办学质量

随着孔子学院在全球的增设,作为国家形象的代表之一,孔子学院的老师以及教学质量逐渐也成为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一张名片。为此,我们需要对输送到各个孔子学院的老师进行高质量的培训,且对于孔子学院的课程的设置,可以更加多元化,而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古代文化,中国的现代的特色文化例如各民族的文化等都可以适当教学传播,让法国人更全面的了解中国,进而提升他们学习汉语及其文化的兴趣。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文化的正确传播也可以使中法两国友谊关系更好的发展,从而吸引法国更多高校与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合作。

3 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的展望

3.1 注重质量合作

两国的教育合作也是一国对另一国教育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法国有着悠久且国际知名的教育史,在我们吸收其精华时,也要看到合作过程中不适合中国学生发展的地方,而不是一味地全盘吸收,正如中国近代著名蔡元培仿效的法国教育制度因“水土不服”而夭折,但是它的引入与借鉴为我们当今的教育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教训。在合作过程中,要注重学科领域的选择,尤其是国内紧缺人才的学科专业合作以及合作院校的选择,还有对于人才的培养,要设置更恰当的考核制度以及质量认证即最终文凭含金量的认可等,尽量减少合作项目专业学生学习的经济负担即学费差距的弱化,从而吸引更多优质学生的加入。

3.2 注重双向交流

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制设置,可以更多的倾向于采取“国内+国外”的学制即几年国内学习加几年国外学习,国际化合作的项目应该为学生提供这样的跨国交流平台包括孔子学院,当学习一国的语言文化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必然渴望前往真实的环境去感受。有利于拓宽两国学生的视野,以及人文交流。

3.3 搭建更多定点就业实习平台

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实习的平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实践能力,例如两国开展的“千人实习生”计划,即两国互派实习生开展交流活动,也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就业选择,以及两国友好关系的促进。

4 结语

人类是一个紧密联系的命运共同体,这也为教育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综合而言,目前中法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合作已逐渐形成长期有效地发展模式及趋势,合作领域也在逐渐拓宽,这也促使两国文化进一步传播。为此双方应抓住各种契机,把双方好的东西进一步融合,各取所长,共同发展,不断探索、反思和研究,为更好地解决人类问题而共同努力,并始终将打造更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重任。

猜你喜欢

国际化孔子法国
聚焦港口国际化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法国(三)
法国(一)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
法国浪漫之旅(二)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