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终于读懂了你

2021-08-27徐沙亦

关键词:二十四孝鸟雀朴素

徐沙亦

印象中的你,古怪而乏味。

你脸上满是岁月爬过的沟壑,一双小眼睛闪烁着严厉的光芒;扁平的鼻梁下,布满浓密的胡子,胡子下藏着两片宽厚的嘴唇。你总是着一身黑色大褂,尽显朴素与严苛。

初次接触你,源于一篇课文。你的文字偏向文言,极难理解,我的耐心逐渐消失,最终还是被你那晦涩难懂的文字击溃。即使老师再绘声绘色地讲解,你文字中蕴含的深奥哲理依旧使我厌烦。而对于书后“背诵全文”四个大字,我可谓是厌烦至极。本应流利连贯的课文,在我口中变得七零八碎。

你,被我列入了作家的黑名单。买书时,我总会跳过你“名扬四海”的著作,直奔向现代小说,寻觅我的“知音”。

但在这漫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你的文字总会时不时出现在我眼前,像是期待着我眉宇间的欢喜。可迎接你的,终究是冷漠与无奈。

“大家把书本翻开到第36页,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又是一篇你的文章,我不禁皱起了眉。看着书上整整六页的冗长文字,我不禁撇了撇嘴,拿出笔记本,开始了学习。

原以为依旧是佶屈聱牙的文章,不想,我竟读出了一丝趣味。

摘覆盆子、挖何首乌根、观察昆虫……多姿多彩的活动顿时吸引了我的眼球。最令我感到新奇的,还是你在冬天捕鸟雀的故事——你精心地准备工具,耐心地等待鸟雀的到来,可因为心急,扣篮太早,鸟雀总是逃之夭夭。我被你儿时的天真所触动,心里有些惊讶——原来枯燥乏味的你,还有充满童趣的一面!我忍不住投入课堂,埋头于书本,感受着你文字间的魅力,品味着你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念。

后来,我开始买你的书,尽情体会文字间的情感。我尤爱《朝花夕拾》,印象最深的是《二十四孝图》中对愚孝的批判——孝顺固然好,但为孝牺牲自己或儿女性命,却是愚蠢的。书中还记载了许多你往昔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有对小辈的慈爱、对师长的感恩、对陌生人的关怀、对封建制度的批判。所有的情感凝聚在一块儿,是文学大家有血有肉的鲜活力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一个一生朴素、自认平凡的人。我终于读懂了你,读懂了你笔下的文字,读懂了你衣襟深处怀揣着的一颗不平凡的心。

[评  改]

开篇设疑,指出“你”古怪而乏味的特征,引起读者浓郁的阅读兴趣,想进一步探究“你”是谁?又为何古怪而乏味?

肖像描写,这处描写十分传神,抓住了“你”朴素而严苛的外貌特征。将鲁迅先生所说的“要善于画

人物的眼睛”这一技巧运用得十分恰当,让人读完便知写的是鲁迅。

“冷漠”“无奈”及下文的皱眉、撇嘴,无不体现出“我”对鲁迅文字的不喜。

巧妙过渡,承接上文对鲁迅文章的“负面”印象;同时开启下文,转入对发现鲁迅文章中的妙处的叙述。

叙议结合,这段文字非常出彩,既有对《二十四孝图》内容的鉴赏,也发表了精辟的议论,与文章标题“读懂”相互应和。

文末点题,对上文内容进行概括,同时也深化主旨,点明“我”终于读懂了鲁迅的文字与内心,与开篇“我”对鲁迅的评价形成鲜明对比,扣合“读懂”二字。

【总  评】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中外闻名的文学大家,鲁迅可谓是一个让人“又敬又怕”的人物,究其原因在于他文章的晦涩与深刻。可若是仔细去读,却会有全然不同的体会,这篇文章就讲述了一个读懂鲁迅的故事。初读此文,便会被精当的选材所吸引,文章并没有遵循平常的思路,将“你”阐释为生活中的某个人或是一件器物,而是别出心裁,将文学大家“鲁迅”作为写作对象,既敢写也写得十分出彩。中学生对鲁迅及其作品的“误解”,不正是“读懂”的完美预设吗?流畅自然又文气斐然的语言则是文章的另一大獨特之处,无论是对自我心理历程的剖析,还是对鲁迅作品的精辟议论,都体现了作者对文字完美的驾驭能力和语言表现力。此外也不得不提文章谋篇布局之巧妙,欲扬先抑手法的运用,不仅使文章波澜顿生,也在前后强烈的反差中,进一步深化“我终于读懂了你”这一主旨,可谓一举两得。

(讲评教师   康虞佳)

猜你喜欢

二十四孝鸟雀朴素
最朴素的人文
隔离朴素
孝道岂可愚学愚传
戊戌年季春游园忆舍弟作
由敦煌本《二十四孝》看儒释伦理的融通
叽叽喳喳的寂静
百善孝为先
平淡考查朴素启发
现代二十四孝
朴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