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通信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2021-08-27蒋乐勇钱盛友邹孝叶云洋
蒋乐勇 钱盛友 邹孝 叶云洋
【摘要】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核心课程不但要注重智育教育,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为此,基于对通信原理课程特点的分析,深入挖掘通信原理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充分融入课程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敬业、诚信、辩证唯物主义等,充分体现“学科德育”理念,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统一,为其它专业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电子信息 通信原理 课程思政 教学改革
引言:
《通信原理》课程内容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联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高度的逻辑性、理论思维的严谨性和紧扣国家发展的时效性等特征,对课程教学提出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等要求。另外,在课程实践教学中,课程教学团队需要采取潜隐的形式将课程思政元素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与背景知识及典型学科案例相结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等价值观念的熏陶,达到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目的。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1.1知识目标
了解我国在通信领域建设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通信技术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历程;
了解通信领域发展动态;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
掌握通信原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及通信各环节中的仿真技术。
1.2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通信原理知识解决通信领域相关学科中的相关问题;
具备信息搜集能力,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以及专业知识科学地分析、提出问题;
清楚通信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情况,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应用能力。
1.3价值目标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责任担当意识;
增强学生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责任感和报效国家的使命感;
鼓励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应用开发,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以及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映射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要对传统的课程教学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并映射,建设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多样化教学形式,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全过程,课程具体要点见下表1。
三、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3.1组建课程思政团队
采取“向前学习,向后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学工作,虚心向承担《通信原理》课程教学的前辈学习,向他们学习教学方法、手段、策略等优秀经验,同时课程团队要不断精读课程教材,并结合科研不断将新的技术发展和课程背景融入到教学当中,多组织课程相关的研讨活动,提升教学效果。
3.2融入多元的信息化手段
以课程教学信息化改革为契机,将虚拟仿真嵌入到多媒体教学当中制作出新的“多维度”课件,让学生从纷繁复杂的公式中解脱出来直观地感受信号的产生传输与处理。首先,尝试将《通信原理》课程每一张、每一节的通信模型都以 Simulink 或者类似的模型体现并动态仿真出来;其次,尝试引入“雨课堂”或者慕课教学方式,采用多种途径和手段开展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更灵活、新鲜和高效的教学手段中获取知识。
3.3对接新技术企业
课程教师应与学校周边通信相关的高新技术企业密切交流接触,最好带领学生参观这些地方,让学生直观了解通信行业相关的科研、生产情况,获得较好的专业体验感,甚至尝试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企业的暑期实践项目,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专業认同感。
四、 结束语
《通信原理》课程通过全过程的思政改革,为培养德才兼备的电子类专业新工科人才奠定了基础,教学成效将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专业课学生出勤率、期末考试总成绩及格率、优秀率、学生对核心价值观认可度、对国产产品的认可度及使用程度、学生申请和参加学科竞赛活跃度、学生申请参与和本课程相关的毕业设计活跃度、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的比率(即考研率)、学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本领域甚至本课程方向的专业人员比例、学生毕业后优秀学生比例、学生毕业后对本科教育、教师素养、教学技能的认可率等诸多指标较之前有明显地体现与逐步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毛文杰,朱其刚,杨金梁,李敏花.关于通信原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0(05):49-50.
[2] 黄科文.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19(21):119.
[3] 常侃,梁韵,唐振华,张振荣,许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通信原理》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24):120-121.
[4] 叶云洋,罗胜华.“三全育人”视域下高职新能源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东西南北,2020(01):106.
[5] 许淑琴,邱晖,孟惊雷.高校本科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机制[J].高教学刊,2021(11):193-196.
[6] 于力,陈忠道.“新工科”背景下课程思政的案例设计与实施——以“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21(03):33-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