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盐碱地玉米稳产增效栽培技术
2021-08-27潘晓霞
潘晓霞
摘 要:伴随国家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土地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对优质土地充分利用,增加亩产,更好利用土地垂直空间;另一方面,积极开拓新的种植区,提高土壤贫瘠区的粮食产量。我国大部分盐碱地都属于温带干旱沙漠型气候,年降水量少、水分蒸发量大,盐碱地土壤及水质特殊,影响正常农作物产量及品质。而玉米作物对土壤要求不高,适应性较强,可在盐碱地推广玉米种植,掌握一系列稳产增效栽培技术,落实水肥一体化生产,缓解国家粮食危机,也促进农业种植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盐碱地;玉米;稳产增效;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1)12-0045-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S513 文献标志码: B
玉米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相较于水稻、小麦等,耐寒性、耐旱性、耐贫瘠性更突出,可在盐碱地推广种植。此外,玉米营养价值高,属优良、高产粮食作物,其果实除食用外,还可用于畜牧业、养殖业、水产等行业使用,秸秆也可做饲料,在食品、医疗卫生、轻工业、化工等行业都有广泛应用,开发前景广阔。
1 整地选种、施肥
1.1 深翻预备
整地前对地膜、场地废弃物、杂草等及时清理,整洁土地。之后,每667 m2施农家肥提高土壤肥力,施肥5 000 kg。整地在冬季结束后就实施,春季气温回暖后,对前茬作物灭茬深耕,控制深度22~25 cm,而后对土地平整,可采用激光平地机处理地势严重不平区域。
1.2 育种
经近几年育种实践,发现盐碱地玉米栽培应着重选择适应能力突出、熟期适中且耐盐碱的品种。经2018—2019年种植试验,采用科玉188可以很好适应盐碱地环境,玉米生长周期适中,且产量理想,适合在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玉米播种前采用粉锈宁拌种,提高玉米种活力,也起到预防一些病害预防作用,如黑穗病、黑粉病等。
1.3 合理施肥
按照国家农业转型发展的总体要求,盐碱地玉米种植应将工作重心放在增产、经济、环保等方面,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施肥理念,结合当地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的施肥方案,指导农民购买合适的肥料,以合适配方施肥。要保证配方肥覆盖盐碱地玉米田,提高施肥综合水平。
施肥除使用农家肥外,施以“田露”牌生物有机肥,每667 m2施肥50~70 kg,并配合配方肥50~60 kg。配方肥比例N∶P2O5∶K2O为25∶10∶5。补施磷酸二铵,每667 m2施15 kg、硫酸钾5 kg,以此为基肥,而后追施尿素20 kg。
1.4 适时播种
结合当地地理环境、气候特点等,玉米的播种期有所差异,一般选择在4月中、下旬可进行播种。当地土壤表层10 cm位置,温度在10~12 ℃时播种温度最佳。若玉米播种过早,会受到晚霜影响,导致产量、质量下降;而播种过迟,又会导致玉米生育期受到压缩,果实中淀粉及干物质的积累较少,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
播种采取机械播种为主、人工播种为辅的混合方式开展,选取2MBJ-4/2铺膜播种机大面积播种,同时人工检查播种效果,有漏播的及时补种,边缘或特殊地形需以人工方式补种。采取机械化播种设备,同时完成杂草预防、施肥、播种、铺设好滴灌带(以滴灌方式节省盐碱地种植用水,提高种植效率)、铺膜等一系列操作。种植推荐使用全膜平作栽培技术。针对实际种植情况,选取70 cm幅宽、厚度在0.007~0.008 mm的较薄地膜,便于后期田间管理。把好技术关,盖膜要求严密、紧实、平整、全覆盖,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宽度。膜间距控制在39~46 cm左右,按照覆膜实际情况合理调整。
播种适宜单粒播种,保苗75 000~90 000株/hm2。若种植区域盐碱地土壤为沙性土壤,也可采取“干播湿种”,先播种,随后采取水肥一体化的方式浇水,起到理想的播种效果。
2 田间管理
2.1 放苗
种子出苗后要及时放苗,人工将膜下幼苗放出,避免幼苗受到薄膜阻碍,使正常生长受限。但放苗口不宜过大,放苗口过大会导致水分流失,增加种植成本。放苗之后采用细土封好播种孔,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留住热量。小孔放苗可以在膜下构建高温、高湿的環境,便于玉米幼苗生长,也可起到闷杀杂草效果。
2.2 除草
可采用33%的二甲戊灵乳油除草,每667 m2采用200~300 mL二甲戊灵乳油,兑水12~20 L后以喷雾方式除草,在播种且出苗后就可除草。出苗后3 d喷施,切忌施药过晚,导致药物对玉米本身造成伤害。对经过二甲戊灵乳油处理仍然存活的杂草,可人工拔除。
2.3 水肥管理
玉米生长期先施底肥,可施用N∶P∶K为18%∶18%∶18%的优质复合肥45 kg。在玉米苗期施肥,需结合耕地降水情况,土壤墒情是否良好,结合植株长势,长势不好多施底肥,长势稍好可适当减少底肥使用,及时浇水。后期追肥推荐采用水溶性肥料、微酸肥料,使玉米可以尽快吸收、更多吸收。植株生长到拔节、大喇叭口期间,以水肥一体化设备施肥,每667 m2玉米施加尿素30 kg、磷酸一铵10 kg,可以加入土壤调理剂(2 kg/667 m2),保证土壤肥力充足。抽穗期注意及时补充水肥,以水肥一体化设备及时补充钾肥,全生育期需要浇水8~10次,保证灌水量为30 m3/667 m2。
3 病虫害防治
3.1 农业防控措施
3.1.1 科学选种
多引进抗性突出的玉米品种,选择产量及抗病虫害突出的杂交品种,如科玉188等,以及耐寒、耐旱、耐虫害的品种。
3.1.2 轮作倒茬
为减少同类病虫害发生,维护土壤肥力,要设置分区轮作的种植方式,构建科学轮作制度,按照渠系划分不同片区种植。也可以将玉米和向日葵、中药材等轮番种植,避免土壤中有害物质滋生、积累,减少玉米的侵染来源。
3.1.3 清潔种植区,控制病虫来源
玉米收获后及种植之前,需要将种植区内的病残组织、将玉米秸秆组织清理干净,田埂沟渠内杂草清除干净,集中到场外处理,控制病虫产生生存,有效预防下次耕作的病虫害出现,控制感染源。
3.1.4 尽量减少农药用量,提高使用质量
加大农药用量会造成土壤污染,也会导致一些病虫产生抗药性。应采取专家宣讲、技术员指导、媒体宣传等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普力度,推荐并鼓励农民使用绿色生物农药,利用病虫害的特点,采取天敌应对的方式,实施标准化重视。
3.2 物理防控
3.2.1 及时清除场内病虫侵蚀植株
结合间苗、定苗等措施,及时发现弱小玉米幼苗、已经受到病虫害侵扰的植株,拔除此类植株,并对周围喷洒农药,控制病害进一步蔓延。同时,将瘦弱玉米苗及时剔除,为强壮的种苗生长提供养分和空间,且瘦弱种苗更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必须及时拔除。
3.2.2 诱杀及防护
以村落、社区为基础单位,设置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常见的玉米害虫,如棉铃虫。此外,种植区及种植区要设置防护网或天然防护林,避免病虫产卵造成大面积感染。玉米棉铃虫产卵期就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杀灭,可采用植保无人机,以 5 d为间隔,持续喷洒杀虫剂和磷酸二氢钾叶面肥,趋避棉铃虫,控制虫害。
3.3 化学防控
化学防控可有效解决一些对玉米生长影响严重的病虫害,如红蜘蛛、蚜虫、棉铃虫等。
3.3.1 棉铃虫
棉铃虫产卵量大,若初次出现棉铃虫未有效处理,则二代棉铃虫会对玉米种植造成毁灭性影响。二代棉铃虫产卵期和玉米雌穗吐丝期一致,导致棉铃虫有保护性更好的产卵空间。成虫在花丝顶部产卵,棉铃虫卵孵化阶段以花丝为食,幼虫成熟之后会将雌穗顶部的籽粒全部啃食,导致玉米大面积减产。棉铃虫幼虫3龄之前,可以采用75%浓度的拉维因,按照每667 m2选50 mL兑水150 kg,或每667 m2采用辛硫磷50 mL兑水50 kg,喷洒到幼虫常见位置,有效杀灭。对于成虫,可在田间设置杀虫灯,起到诱杀的作用,控制玉米减产,减少经济损失。
3.3.2 蚜虫
心叶期是蚜虫对玉米影响最大的时期,故需要在心叶期蚜虫盛发之前,采用3%辛硫磷颗粒剂,按照施2 kg/667 m2,撒在玉米心叶位置,起到防治蚜虫、玉米螟的作用。对蚜虫去除效果不理想,也可以采用10%的吡虫啉WP1 500倍液或3%啶虫脒EC1 500倍液等喷洒控制虫害。蚜虫导致玉米病株率达到30%~40%时,有“起油株”出现,此时需全面综合防治。
3.3.3 红蜘蛛
红蜘蛛多由田间田埂杂草处滋生,可在每年6月份初期防治。一方面在苗期及成株期间,每667 m2选阿维菌素乳油15~30 mL,兑水30~90 kg稀释后喷洒治理。也可以选择10.5%阿维·哒螨灵12~36 mL,同样兑水喷雾防治。可以针对玉米种植的植株大小,选择一种药剂治理红蜘蛛虫害。另一方面,抽穗后期,发现红蜘蛛较多,除选用药剂喷雾治疗外,也可使用烟雾机在傍晚集中防治。
4 结束语
在盐碱地种植玉米,大大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农民提供一条致富新道路,基层农业部门应积极推广、鼓励盐碱地玉米种植,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也为国家粮食种植保障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