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艺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2021-08-27杨帆
杨帆
摘 要:当今的社会,教育行业不断涌现出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号召力的青年教师群体。潜移默化地,美术教育也在朝着崭新的、更富有朝气、更全面的方向迈进着。中小学美术教育的核心是美术课程,为此,结合专业技能,在校开设版画艺术课程,将版画艺术融入日常美术课程中,如结合现行美术教材,设计初中版画艺术课程;因地制宜,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版画艺术课程。
关键词:版画;教材;地方课程
版画课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小学美术课程中深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但现行的初中美术教材中,对于版画的内容涉及较少。因此,根据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现行的美术教材和地方特色文化为载体,适当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不过分强调专业的技能技巧,更加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审美能力和美术文化素养的提高,我尝试做了以下课程建设。
一、以现行美术教材内容为载体,设计适宜初中生的版画课程
版画是一门集画、刻、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初中生对于画面的整体把握能力较弱,手指、手腕、手臂的配合常常欠精确度,无法将画面做得较为精致,往往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偶然的现象。但有时这些偶然效果,却能呈现出学生的天真、纯朴、自然的心境与童趣。因此,我将初中美术教材“四个领域”中的教学目标做适当调整和创新,设计新颖有趣、具有可行性的版画课程。下面就四个领域,举例谈谈如何设计版画课程。
(一)在“造型·表现”领域
尝试用单色版画形式创新造型艺术。单色版画的媒介可以是木版画、麻胶版画、橡皮章等。如《人类的朋友》一课,课程设计之后,将本课美术作业形式用单色版画进行表现,学生可选择木版或麻胶版,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对于美术基础较好的学生,将手中的木刻角刀当作铅笔去使用,采用阴刻方式,表现动物身上的皮毛效果。学生在刻制过程中感受到刀味的乐趣、黑白灰关系的乐趣、拓印未知的乐趣。有学生表现丢勒的《兔子》,用小型角刀细致耐心地刻出兔子的绒毛,一笔一刀,倾注心神;对于美术基本功较薄弱的学生,引导他们采用阴刻的方法,将动物的状貌以线描的形式表现到位,用大号角刀或圆刀刻制,画面虽充满稚拙,但天真烂漫,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增添了学生美术学习的信心,增长了艺术学习的兴趣。
(二)在“设计·应用”领域
尝试设计学生团体作业。例如,在《重复的魔力》一课中,利用版畫反复拓印的特点,小组合作制作一幅重复构成的作品,老师在教授学生重复构成的美学原理后,分小组以橡皮章或小型木板为材料完成各类重复构成作品,如一小组完成“色相渐变重复构成”,另一小组完成“大小渐变重复构成”。学生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之前,先解决基本形、骨骼排列、分工刻制图案等一系列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形成了十分浓厚的学术氛围,呈现出“活力课堂”的生机。在制作过程中,又相互帮助,不断尝试。这样的一堂课,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制作和创作的乐趣,更体悟到合作的乐趣,在思维的碰撞中,审美能力也在潜移默化地拔升。
(三)在“欣赏·评述”领域
设计穿插版画领域的艺术文化,拓展教材以外的内容。讲述版画的发展史、艺术特色,欣赏各类版画艺术作品。如,讲授明代陈洪绶人物画时,拓展欣赏陈洪绶《博古叶子》《水浒叶子》版画作品,让学生了解古代书籍插画和纸牌制作的奥妙。欣赏后印象派大师凡·高作品时,拓展凡·高时代的“网红”艺术——日本浮世绘版画,研究其对凡·高系列油画作品在色彩上的巨大影响,如凡·高《星月夜》和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里》的异曲同工。学生能从中惊奇地发现艺术的魅力、艺术的共融,从而也在潜移默化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
(四)在“综合·探索”领域
研究版画在其他艺术中的影响、运用和价值,如中国画、油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等,提升美术文化素养。
二、因地制宜,开展有地方特色的版画艺术课程
版画创作的形式与内容可因地制宜地挖掘与开展。我校一直致力于通过版画的形式发展和传承具有双凤地方特色的艺术和文化,有“双凤中学少年邮局”,设计主题邮戳;“双凤特色美食文化,弘扬推广家乡美食”;“描绘江南水乡美景,留住时光魂韵”等主题。
在2003年,双凤维新村发现了距今45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学校以此为题开展版画特色研究课程,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探访、查阅资料、阅读书籍,再运用版画形式进行创作,主题有《良渚文化——玉器的生命》等。学生可以选择不同板材进行创作,有单色油印版画、套色水印版画、综合版画等艺术形式。作品可以拓印在纸箱上、书签上、折页上、扇子上等,形成文创作品,再在校园进行展览、微信推送、装裱展示等,增强了学生对家乡和艺术的喜爱和向往,也在学生的心中埋下了传承民族文化的种子。
版画教育,路途漫长。但是只要有恒心、耐心、热心,就能真正地挖掘到蕴藏在学生身上的艺术潜能,慢慢雕琢璞玉,启蒙学生对于艺术欣赏与创作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转化为一种审美追求,丰富他们的未来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