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研究综述

2021-08-27汪明艳周成阳林国英

知识管理论坛 2021年3期
关键词:影响因素

汪明艳 周成阳 林国英

摘要:[目的/意义]当今时代互联网已成为用户获取和分享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分析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可以掌握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提升网络健康信息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梳理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相关文献,首先对影响个体信息搜寻行为的理论模型进行评析,然后对研究视角进行分类,主要从个体的人口统计特征、心理特征、健康平台和任务类型4个方面对影响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因素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结论] 结合文献梳理结果,依据现阶段的研究现状,从方法创新、媒介选择、变量探索、案例结合这4个角度给出未来值得深入研究的方面。

关键词:网络健康信息   搜寻行为   影响因素

分类号:G250

DOI:10.13266/j.issn.2095-5472.2021.016

引用格式:汪明艳, 周成阳, 林国英. 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研究综述[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21, 6(3): 77-88[引用日期]. http://www.kmf.ac.cn/p/249/.

1  引言

基于互联网的健康服务模式可以更加方便地为公众提供健康信息,并且已经成为用户获取健康信息的重要方式。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使用,公众主动获取健康信息和传播健康信息的意识也在显著增强。国外调研数据显示,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公众获取健康类信息的主要途径[1]。根据CNNIC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为1.52亿,占网民的22.1%,其中线上医疗信息查询、在线预约挂号和在线信息咨询的比例最高,达到了18.4%[2]。2020年10月29日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强调要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因此梳理国内外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现状,可以有效对该领域进行技术预见和研判,更好地推动“健康中国”规划的实施,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网民会比以往更加偏向于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健康信息,以获取更多的健康知识[3]。

目前,用户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作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课题,在传播学、心理学、医学和情报学等多个领域都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关注,也涌现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为了分析和梳理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在文献检索中分别选择了国内外知名的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以及Web of Science),国内数据库的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设置为“健康信息搜寻”或“健康信息搜索”,国外数据库的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设置为“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或“HIS”,选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共96篇,其中中文文献35篇,英文文献61篇。经整理初步发现,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研究视角和影响因素分析较为分散,国外在理论基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框架,而国内学者研究更多的是从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尋行为的个体人口统计学特征、健康平台建设情况出发进行分析。基于文献梳理结果,本文将结合现有的信息搜寻行为理论模型,从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个体心理认知特征、健康平台和健康任务这4个方面进行梳理与评述,旨在系统掌握研究主题的发展趋势,为有效提高健康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健康信息质量和服务满意度提供参考。

2  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分析

E. Manafo等[4]认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HISB)是在具体事件或情境下,用户在获取、澄清及确认与健康相关知识或信息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消除个体对于自身健康情况的不确定性。S. Poortaghi[5]在梳理相关理论概念时也指出健康搜寻行为能够有效地促进健康、预测疾病和减少患病风险。从研究理论的角度来看,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了社会认知理论、健康信念模型以及健康知识模型,这些理论分别从认知效能、健康信念和健康素养三个角度解释了用户所表现出的健康行为,其本质都揭示了个体特征及环境特征对健康行为产生的影响。

2.1  社会认知理论(SCT)

在20世纪70年代末,A. Bandura[6]提出了社会认知理论,后被用于解释社会学习的过程。G. M. Jessica[7]将评估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相结合,用来理解和预测人机交互和健康行为是否相关,研究表明搜索后的情绪会影响社会认知变量(结果预期和自我效能)和感知相关性,从而间接影响搜索后的态度(满足)和行为(灵感、希望和恐惧)。梁函等[8]研究发现自我效能对健康行为存在预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健康行为的预测作用是正向的,并呈显著正相关,同时自我效能感在健康价值观和健康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9]。

社会认知理论在用户健康搜寻行为研究中的实际应用也验证了健康搜寻行为具有交互决定性,即健康信息行为既受到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个体自身的影响,行为是环境和个体交互作用的结果,诸如居住地等外部环境可能会改变健康搜寻行为,自我效能等个体心理因素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2.2  健康信念模型(HBM)

在20世纪50年代,G. Hochbaum[10]提出了健康信念模型(Health Belief Model,HBM),认为强烈的健康信念可以导致个体行为的改变。该模式运用心理学中刺激-反应模型和价值期望理论来解释心理和相关健康行为的主要关系。刺激-反应模型可以解释行为结果对个体行为的影响,而价值期望理论解释了个体行为是由行为结果的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决定的。如图1所示,该模型认为个体的健康行为形成的要素是:①疾病威胁;②结果期待。

J. Sheppard[11]以COVID-19作为研究案例,指出医生和药剂师可以通过应用健康信念模型来和患者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以满足患者对于健康信息的需求。另有学者结合了计划行为理论和健康信念模型,探讨了游客的健康信念、态度、自我效能感、预防行为以及满意度之间的关系[12]。然而健康信念模型侧重于个体的心理特征对健康行为的影响,却忽视了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当个体感知到疾病所产生的威胁,并且认为自己通过采取一定的行动就能预防疾病时,健康搜寻行为就会因此发生变化,同时信念的强烈程度也会影响用户行为。

2.3  知信行模型(KAP)

知信行模型(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认为健康素养是健康信念的基础,健康信念是健康行为的动力,而健康行为是前两者合力的产物[13]。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干预是指在健康信息传播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和干预措施促使态度的改变和信念的生成,且推动不健康行为向健康行为改变,最终实现人群健康,知信行研究框架如图2所示:

知信行模式认为,行为改变有两个关键步骤:确立信念和改变态度。人们从接受知识到行为改变受很多复杂因素的影响。A. A. Subait和M. Alousaimi[14]研究发现男孩和女孩对口腔健康的态度有显著不同,通过在学校开展口腔知识活动使学生们了解口腔知识,从而引起态度变化,最终促进其行为改善。该结论也验证了知和行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但知信行模型同时也指出,知与行并非完全是因果关系,一个人的行为与其掌握的知识有关,也与其观念和态度有关,更与其长期生活环境有关[13]。

3  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文献梳理和相关理论分析,基于用户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的个体人口统计特征、个体心理认知特征、健康平台和健康任务类型4个方面对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如图3所示:

3.1  人口统计学特征

3.1.1  年龄影响

不同年龄层次用户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特点以及对搜索平台的依赖程度都有不同。G. Fergie[9]研究发现年龄会对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青少年在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时虽然对搜索引擎有所依赖,但更倾向于获取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健康知识。L. Chang[15]在研究新加坡妇女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时发现,不同年龄段的女性在手机使用行为、健康搜寻行为及健康资讯评估上存在明显差异。

3.1.2  性别差异影响

C. H. Basch等[16]的研究表明性别对健康信息搜寻的态度和行为有影响,女性每日平均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相比男性更长,且对于健康信息搜寻更为主动。也有研究发现教育水平低、网络技能低的男性更易向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寻求健康信息[9]。此外,有统计研究也发现男性在健康信息搜寻的过程中倾向于寻找烟酒类的健康信息,而女性则更关注养生和美容方面的健康信息[17]。

3.1.3  居住地影响

居住地差异本质上代表着文化、收入、经济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不同居住地的用户对健康信息的关注程度具有差异性,从而导致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也存在差异。R. F. Mccloud等[18]以城市的贫困用户为主要研究对象,认为用户由于互联网连接问题而导致的数字鸿沟障碍对其健康信息搜寻会产生负面影响;另有学者分析了不同种族间健康信息获取的差异,与白人相比,黑人受访者对自己获取健康信息的信任度更高,而西班牙裔受访者寻求健康信息的占比则较低[19]。T. H. Laz[20]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以探寻不同民族与在线健康信息搜寻之间的关联,调查指出不同民族间存在的健康搜寻行为差异与整体的健康意识有关。此外,还有学者从城乡差异的角度来研究健康搜寻行为,结果发现城市青年对于一般的生理性疾病较为关注,而乡村的年轻人更重视重大疾病的健康信息[21]。

3.1.4  受教育程度影响

A. Kyriacou和C. Sherratt[22]研究发现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有在线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年轻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患者尤为显著;I. Feinberg和J. Frijters[23]讨论了有无高中毕业证书的美国成年人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健康状况、防御性健康措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拥有高中毕业证书的成年人使用更多的是基于文本内容的健康信息来源,而没有高中毕业证书的成年人获取健康信息则主要通过口头传播。D. Wu对中国老年人的线上健康信息搜寻行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与老年人的健康信息搜寻效率呈正相关[24]。

3.2  个体心理特征

3.2.1  认知效能因素的影响

认知风格或者说是认知方式是影响用户交互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H. Samarraie[25]的研究表明认知风格对用户的信息搜索行为存在影响;N. Liu等[26]借鉴社会自我理论和个人自我的理论的概念,对百名在线医疗社区用户进行调查,证明了在线医疗社区的社会认同和个人用户对疾病严重程度的感知对健康信息寻求意愿存在正向影响。

情感也是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搜索过程中的情绪会影响社会认知变量和感知相关性,从而间接影响态度和行为[7],因此情感认知同样也是影响用户健康搜寻行为的重要因素。H. J. Son和K. E. Lee[27]的研究表明,健康关注、健康焦虑与网络健康信息尋求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网络健康信息寻求行为最为显著的影响因素是健康焦虑;另有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能帮助搜寻者填补信息空白,增强应对能力,这表明搜索可能会导致一些用户产生满意和积极的情绪[28];有学者的研究进一步发现情绪可以影响自我效能感,积极情绪经历可以增加自我效能,而负面的情绪经历则会降低自我效能,结果期望和自我效能可以相互联系和影响[29]。此外,有学者注意到了一种特殊现象——网络忧郁症,网络忧郁症是指一种不正常的行为模式,是指人们在网上过度或者重复搜索与健康相关的信息所产生的痛苦或焦虑情绪,其研究发现健康焦虑与在线健康信息寻求之间有密切联系[30]。

在信息传播爆炸式增长的今天,用户在进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过程中,难以确认信息真伪,分辨信息质量,这可能会使得用户在认知过程中产生问题,加剧用户的焦虑情绪[31],因此如何改善健康信息发布平台的信息质量,保证健康信息的真实性,营造可靠的信息环境,进而改变用户的认知方式并调节用户的情绪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3.2.2  健康信念因素的影响

根据健康信念模型,不同的人格特质会使得个体产生不同强烈程度的健康信念,进而对用户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10]。郑策等[32]对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下的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人格特质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人格特质对青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而且用户在不同健康信息平台上的搜寻行为具有差异性;此外,感知风险和价值期望同样会对健康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邓胜利[33]运用技术接受模型和信息采纳模型,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影响用户进行健康信息搜寻意愿的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用户感知有用性、主观规范与提问意愿正相关,感知风险与提问意愿负相关,而感知易用性则对提问意愿无影响。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健康信念越强烈,越容易产生积极的健康搜寻行为,因此如何提高健康信念成为了关键所在,但是现有研究对何种变量特征会对健康信念产生影响尚不明确,导致影响路径产生断层,相关信息发布平台和政策制定者难以获得理论支持来制定相应措施以引导用户进行积极的网络健康搜寻。

3.2.3  健康素养因素的影响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34]。E. Maitz等[35]在对12-14岁的青少年进行的健康素养的测试中发现,青少年学生对自己的网络健康素养的评价远远高于实际价值,而自我评价较好的学生却不会访问高质量的网站,同时研究还发现网络健康素养与学生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另有学者通过Poisson回归分析发现,健康素养评分高、自我评定健康状况较差、患有慢性疾病、上网频次较高均是在线健康信息寻求的显著预测因素[36]。M. K. Lam[37]调查了澳大利亚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健康素养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与教育水平、健康素养存在显著相关效应,并且随着用户在线搜寻频率的增加,其关联强度也随之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一些研究发现老年人群体不经常进行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这是由于老年人普遍较低的健康素养水平导致的,然而也有相关研究指出老年人作为健康状况较差的群体,有较高的治疗和养生的需求[38],理应会更加关注自身的健康情况,促进健康搜寻行为的产生。因此,两个变量之间的影响作用有主次之分,也可能会存在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挖掘影响因素。

3.3  健康平台因素

3.3.1  搜索引擎的影响

用户借助搜索引擎可以迅速键入想要搜寻的信息,从而获得海量的相关信息。同时搜索引擎的匿名性能够有效保护用户的健康信息和个人隐私,这一特征也使得搜索引擎成为健康信息搜寻的主要渠道[39]。然而王若佳[40]的研究指出搜索引擎所呈现的内容方式也会对用户的健康信息搜寻体验造成一定影响,搜索引擎应当根据用户搜寻的行为特征,通过对于搜索引擎的规则优化,向用户提供高质量、个性化的健康信息[41]。

3.3.2  健康类网站的影响

健康网站被定义为为用户提供健康信息和咨询服务的网站平台,该类平台通常会与医院或相关医疗机构进行合作[42]。早期的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大多以健康类网站作为对象展开。H. S. Lee[28]调查结果显示,网站中被认为是准确、可信、易于获取和持续更新的健康信息往往被使用得最多;D. T. S. Chang等[43]比较了互联网上与某疾病有关的健康信息质量和这些网站的赞助来源,发现大多数结石病网站健康信息未经权威验证,且近三分之一的网站有商业赞助,从而会影响用户对于信息的信任程度。另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对移动健康信息行为进行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类网站的知名度和可信度均较低[44]。

3.3.3  社交媒体的影响

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进而对用户的信息搜寻行为产生影响。社交媒体已经成为健康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用户可以通过社交网络与其他用户交流健康信息,获取帮助和建议,迅速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45]。国内外学者近年来也多以社交媒体为媒介载体,对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的影响展开研究。国内学者不仅对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健康信息传播特征[46]、健康信息扩散模式和特点进行了研究[47],同时也对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质量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48]。I. A. Nikoloudakis等[49]通过 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了社交媒体的使用是影响男性与女性进行健康搜寻最显著的影响因素。另有学者研究发现社交媒体的健康信息谣言及过度的社交媒体使用可能存在潜在的健康威胁[50]。

3.4  任务类型

信息搜寻行为是由信息需求引起的,而信息需求是由任务所激发的,任务是用户开展信息搜寻的原动力,是用户为实现某项目标达成某种结果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37]。部分学者以任务作为切入点来研究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国外学者通常将搜寻任务划分为事实型任务、解释型任务以及探索型任务[25],而Y. L. Li[51]则基于分面分类法将任务面分为兩大类,一类是任务的通用面,即任务来源、执行者、时间等;另一类是任务的特有属性,包括复杂性、独立性等客观的任务特征及重要性、紧急性、主观复杂性等用户感知特性。国内学者也探讨了这三种不同的任务类型对大学生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发现在健康信息搜寻的过程中任务完成时间、提问式个数、关键词与任务类型显著相关[52]。因此,任务类型同样也会对健康搜寻行为产生影响,但研究依旧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建立起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总结与展望

随着“十四五”规划中“健康中国建设”的提出和自媒体时代用户信息搜寻方式的变化,为提高健康信息的服务满意度以及为用户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信息支持,本文主要从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视角从个体特征(人口统计特征和心理特征)、健康平台和健康任务类型多角度展开研究,经文献梳理可以发现,研究的发展趋势从人口统计特征的描述性研究转向了对于个体心理认知的内部因素对健康信息行为的解释性研究,研究深度逐步加深,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研究技术和方法。现阶段的研究主要是通过问卷设计和搜集数据探究用户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而问卷、量表的数据获取方式会造成数据的失真,且用户的个性差异、平台使用和情感认知都具有极大的特殊性和偶然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突破传统的经验或实证的研究范式,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采用实时数据流及多维标签化的人口统计指标。

(2)选择合适的信息传播媒介。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数学者都基于健康网站这一传播媒介来展开健康信息行为研究,导致该方面的研究已趋于饱和,而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新型的传播媒介,在近年来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信息传播模式和用户行为,因此基于社交媒体平台的用户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也成为学者近年关注的研究方向[45]。

(3)探索深层次的特征变量。虽然已有学者对影响因素展开了大量的研究,但依旧有不少值得挖掘的特征和变量,例如在个体心理特征中,驱动健康信念进而影响健康搜寻行为的深层次变量尚不明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在人口统计特征中,较少的研究关注地域特征差异所带来的健康行为的不同,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加入不同地域下的种族、宗教和文化等特征,更加深化对于线上健康搜寻行为的探究。

(4)研究结合实际社会背景。多数学者在探究健康搜寻行为的影响因素时较少地考虑社会背景所带来的影响,例如在公共突发事件,尤其是与卫生相关的事件中,所带来的社会变化可能会切实影响到网民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同时事实也一定程度地验证了这一观点,2019年末所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使得网民加强了网络健康搜寻行为,如何更好地满足公众对于健康信息获取需求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53]。因此研究在特定社会背景下开展的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FINNEY RUTTEN L J, BLAKE K D, GREENBERG-WORISEK A J, et al.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us adults: measuring progress toward a healthy people 2020 objective[J].Public health reports, 2019, 134(6): 617-625.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8]. http://www.cnnic.net.cn/.

[3] ZHAO X, FAN J, BASNVAT I, et al.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using “# COVID-19 patient seeking help” on Weibo in Wuhan, China: descriptive study[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20, 22(10): e22910.

[4] MANAFO E, WONG S.Exploring older adults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J].Journal of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behavior[J], 2012, 44(1): 85-89.

[5] POORTAGHI S, RAIESIFAR A, BOZORGZAD P, et al. Evolutionary concept analysis of health seeking behavior in nursing: a systematic review[J].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2015, 15(1): 1-8.

[6] BANDURA A.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J].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86, 12(1): 169.

[7] JESSICA G M. The role of emotions and social cognitive variables in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es and effects[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7, (68): 422-433.

[8] 梁函, 程靜, 沙蕊, 等.皖西村民糖尿病知识、自我效能及健康行为的通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16(6): 470-472.

[9] FERGIE G. Young adults experiences of seeking online information about diabetes and mental health in the age of social media[J].Health expectations, 2016, 19(6): 1324-1335.

[10] DARVISHPOUR A, VAJARI S M, NOROOZI S. Can health belief model predict breast cancer screening behaviors?[J].Open access macedoni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8, 6(5): 949.

[11] SHEPPARD J, THOMAS C B. Community pharmacists and communication in the time of COVID-19: applying the health belief model[J].Research in social and administrative pharmacy, 2021, 17(1): 1984-1987.

[12] HUANG X, DAI S, XU H. Predicting tourists health risk preventative behaviour and travelling satisfaction in Tibet: combin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ur and health belief model[J].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20, 33(1): 100589.

[13] KWOL V S, ELUWOLE K K, AVCI T, et al. Another look into the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 model for food control: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ediating role of food handlers attitudes[J].Food control, 2020, 110(1): 107025.

[14] SUBAIT A A, ALOUSAIMI M, GEEVERGHESE A, et al. Oral health 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of age 10-18 years old attending Jenadriyah festival Riyadh: a cross-sectional study[J].The Saudi journal for dental research, 2016, 7(1)45-50.

[15] CHANG L, CHIUAN YEN C, XUE L, 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mobil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Singaporean women[J].Journal of women & aging, 2017, 29(1): 75-86.

[16] BASCH C H, MACLEAN S A, ROMERO R A, et al.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J].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 2018, 43(6): 1094-1099.

[17] 石艷霞, 刘欣欣.大众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J].现代情报, 2018, 38(2): 157-163.

[18] MCCLOUD R F, OKECHUKWU C A, SORENSEN G, et al. Beyond access: barriers to internet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mong the urban poor[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Informatics Association, 2016, 23(6): 1053-1059.

[19] FAREED N, SWOBODA C M, JONNALAGADDA P, et al. Differences between races in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trust over time: evidence from a cross-sectional, pooled analyses of HINTS data[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promotion, 2020, 35(1): 35-40.

[20] LAZ T H, BERENSON A B. Racial and ethnic disparities in internet use for seeking health information among young women[J].Journal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2013, 18(2): 250-260.

[21] 李颖, 杨伟娜, 李媛.数字环境下城乡青年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12): 115-123.

[22] KYRIACOU A, SHERRATT C.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by endocrinology patients[J].Hormones, 2019, 18(4): 495-505.

[23] FEINBERG I, FRIJTERS J, JOHNSON-LAWRENCE V, et al. Examining associations between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and adult education status in the U. S.: an analysis of the 2012 PIAAC data[J].PLOS ONE, 2016, 11(2): 1053-1059.

[24] WU D, LI Y.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s among Chinese elderly[J].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 2016, 38(3): 272-279.

[25] AL-SAMARRAIE H, ELDENFRIA A, DAWOUD H. The impact of personality traits on user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J].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17, 53(1): 237-247.

[26] LIU N, TONG Y, CHAN H C. Information seeking in online healthcare communities: the dual influence from social self and personal self[J].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7, 64(4): 529-538.

[27] SON H J, LEE K E. The influence of health concern, health anxiety, and communication with healthcare providers on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J].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cs and statistics, 2019, 44(1): 73-82.

[28] LEE H S. What are the source selection criteria?: lessons from mothers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J].Proceedings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57(1): e356.

[29] DENG Z, LIU S. Understanding consumer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isk perception attitude framework and social support in mobile social media websit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2017, 105(1): 98-109.

[30] MCMULLAN R D, BERLE D, ARN?EZ S, et al.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health anxiety,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cyberchondr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19, 245(1): 270-278.

[31] 李月琳, 蔡文娟.國外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 2012, 56(19): 128-132.

[32] 郑策, 孔军, 付少雄.平台视角下青年人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人格特质差异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 2017, 61(12): 77-85.

[33] 邓胜利, 管弦.基于问答平台的用户健康信息获取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情报科学, 2016, 34(11): 53-59.

[34] SIMONDS S K. Health education as social policy[J].Health education monographs, 1974, 2(1): 1-10.

[35] MAITZ E, MAITZ K, SENDLHOFER G, et al. Internet-based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f students aged 12 to 14 years: mixed methods study[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20, 22(5): e16281.

[36] WONG D K K, CHEUNG M K.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ehealth literacy among patients attending a primary care clinic in Hong Kong: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Journal of medical Internet research, 2019, 21(3): e10831.

[37] LAM M K, LAM L T.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on the Internet and health literacy among older Australians[J].Electronic journal of health information, 2012, 7(7): 1-7.

[38] 高冰洁, 张宁.老年人在线健康信息行为的研究现状与前沿展望[J].图书馆学研究, 2020(6): 9-16, 77.

[39] SBAFFI L, ZHAO C. Modeling the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 Information channel selection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J].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0, 71(2): 196-207.

[40] 王若佳, 李月琳.基于用户体验的健康类搜索引擎可用性评估[J].图书情报工作, 2016, 60(7): 92-102.

[41] 李枫林, 李娜.基于情景的医药信息服务本体建模及规则推理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 39(5): 120-124, 100.

[42] 董伟.医学健康网站信息可用性影响因素探析[J].情报资料工作, 2015(3): 37-41.

[43] CHANG D T S, ABOUASSALY R, LAWRENTSCHUK N. Quality of health information on the Internet for Urolithiasis on the Google search engine[J].Advances in urology, 2016, 1(1): 1-5.

[44] 聂丽丽, 王沅.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信息搜索行为研究[J].现代医院管理, 2017, 15(1): 64-67.

[45] LIU P L. COVID-19 information seeking on digital media and preventive behaviors: the mediation role of worry[J].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2020, 23(10): 677-682.

[46] 侯筱荣, 黄成, 刘愉, 等.基于路径分析的自媒体健康信息扩散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 2016, 34(9): 68-73.

[47] 徐寶达, 赵树宽, 张健.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研究[J].情报杂志, 2017, 36(1): 120-126.

[48] 张克永, 李贺.健康微信公众平台信息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情报科学, 2017, 35(11): 143-148, 155.

[49] NIKOLOUDAKIS I A, VANDELANOTTE C, REBAR A L, et al. Examining the correlates of online health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among men compared with women[J].American journal of mens health, 2018, 12(5): 1358-1367.

[50] WALKER M, THORNTON L, CHOUDHURY M D, et al. Facebook use and disordered eating in college-aged women[J].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2015, 57(2): 157-163.

[51] LI Y L, BELKIN N J. A faced approach to conceptualizing tasks in information seeking[J].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management, 2008, 44(6): 1822-1837.

[52] 孙丽, 王宇婷, 曹锦丹.任务类型对用户网络健康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研究[J].情报科学, 2015, 33(9): 131-135.

[53] MORENO ?, FUENTES LARA C M, NAVARRO C. Covid-19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in Spain: exploring the effect of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and message reception in publics evaluation[J].2020, 29(4): e290402

作者贡献说明:

汪明艳:选题规划,国内外研究领域分析;

周成阳:资料收集,国外资料的分析比较;

林国英: 资料收集,国内研究现状整理。

猜你喜欢

影响因素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