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红军事迹,扬无畏精神

2021-08-27王涛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1年3期
关键词:云雾长征战士

王涛

老山界是毛泽东《长征》诗中提及的五岭之一,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翻越的第一座险峰。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陆定一的《老山界》,去领略当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大无畏精神,体会当年红军依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去夺取胜利的豪迈气概。

美点赏读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通过本文阅读,我们能够认识到红军意志和精神。阅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翻山的困难。老山界是红军翻越的第一座险峰,那么,这翻山“难”体现在哪些方面呢?阅读本文,首先要梳理文章内容,把握红军翻山的困难。文中主要展现了四种困难,分别是走路难、睡觉难、吃饭难、处境难。走路难,主要表现在老山界山势曲折,都是悬崖峭壁,作者重点抓住“之”字形山路、雷公岩进行描写,以突出其难;睡觉难,则通过浪漫的手法来写,作者在交代了睡觉场地之后,用半夜醒来的一段景物描写,展现出红军战士虽然处境艰苦,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吃饭难和处境难作为文中略写的部分,点到为止,但有了红军对前两“难”的克服,我们就完全能够体会到红军的意志和精神了。

二、感受红军的精神。面对难走的山,红军战士藐视困难,等闲视之。阅读本文,我们要深入作品的字里行间,体会当年红军依靠坚定的政治信仰和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去夺取胜利的豪迈气概。首先是走路难,老山界高且险,比如上山的路程有30里,而且很陡,特别是雷公岩,几乎是90度的垂直石梯,只有一尺多宽。红军部队在这样的山路上,可不是轻装行军,有伤员、病员以及马匹等随行,同时补给比较困难,战士们吃不饱饭,休息条件也很恶劣。不仅如此,红军行军后有追兵,需要一边阻击敌人,一边急行军。面对这么多的困难,红军战士没有抱怨,而是乐观向上。阅读本文,我们必须要深入文字之中,去感受红军战士那坚强的意志、英勇无畏的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的情怀。而理解红军的这些精神,是本文学习的重点,也是我们必须化为成长正能量的东西。

三、品味作品的语言。阅读本文,还要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一方面,陆定一的语言淳朴平实,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如当记叙到队伍“快要到山顶”,人们自然产生的那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轻快感时,作者只极平淡地写了这么一句:“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都成了‘矮子。”這是多么朴实的语言,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困难的革命豪迈精神一下子便展现出来了;另一方面,作者又在作品中穿插了许多鲜明生动的比喻使文章熠熠生辉。如写半夜醒来的一段,作者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无形的声音化为具体的形象,给人以美好的联想。同时作者还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以“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来衬托午夜雷公岩的寂静,获得了“以动衬静静更静”的艺术效果。而这样的美景和感受,又是半夜露宿在悬崖峭壁,被冻醒之后的欣赏,这自然能够展现出红军战士乐观豁达的大无畏精神。

知识把握

篱笆(lí)   搀扶(chān)

惊惶(huáng)冷颤(zhàn)

苛捐杂税(kē) 矗立(chù)

呜咽(yè) 蜷曲(quán)

点缀(zhuì)咀嚼(jué)

酣然入梦(hān)

1.红军战士翻山遇到哪些困难,如何解决?

2.分析文中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3.找出文中的景物描写,并体会其作用。

类文阅读

作为红军长征路上第一座险峰,老山界山势如何,现在又怎样呢?让我们阅读下面的文章。

印象老山界

凡夫唐

老山界不是一座山的名字,而是泛指五岭之首越城岭的主脉。越城岭主峰猫儿山,海拔2141.5米,形如一只雄猫,昂首傲视群峰,被誉为“华南第一峰”。当地人把原始森林统称为“老山”,“老山”之巅便成了“老山界”。

我最早是从课本上陆定一的《老山界》一文中知道“老山界”这个名字的。文章写的是红军长征过老山界的情形,写得颇有气势。于是,老山界在我心里便成了一座革命之山、英雄之山、红色之山、光荣之山。

如果说老山界是桂北大地的脊梁,森林是老山界的衣裳,溪流是老山界的血液的话,那么,云雾就是老山界的绵绵情思。老山界的云雾确实是世间罕见的景观,从不同视角、不同时段、不同地段,可以看出不同的形态与气势,从云雾的变化里可以准确地判断出老山界的情绪。

那天,我们凌晨出发,驱车几个小时,来到了老山界下一个小山村。进村的时候,正值浓雾随风涌,云锁山头之时。洁白的云雾在山峦顶与天空相连,一团团静止不动,被红日映照得流光溢彩,犹如少女含羞的脸庞。而山腰的云雾则温和轻柔,一丝丝一缕缕或缠于山腰,或慢慢向山顶涌动,或潇洒地向四下弥漫。

待云开雾散,阳光洒满大地,我们继续驱车于上午10时许到达猫儿山山顶。本想趁机去深山老林里转转,可是,老山界的天气变脸比翻书还快,上山的时候还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刚安顿下来,狂风就挟持着滚滚乌云遮住了满天的阳光。不一会儿,白色的雾气自山谷腾起,往山巅涌上来,把整座山变成了一口烧开的锅炉,腾腾白雾经狂风一吹,四下弥漫开来,几步之内难见物事,置身其中,像在洗蒸汽浴。紧接着,狂风卷着雨点,像云像雾又像风般扑将过来,那雨点不是飘洒落地,而是横扫过来,打得树木惊慌失措,打在脸上生疼生疼。我站在基站的屋子里,透过窗户看雨雾肆虐,感觉天地似乎变成了大海的风暴眼,房子好像成了惊涛骇浪中的一叶扁舟……

那场雨足足下了三四个小时,直到下午3点多,我午睡起床才停歇下来。同事提醒我,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是看云雾的最好时机。我急忙冲出屋,来到“猫头”处。雨过天晴,斜阳复出,山下出现了一道七彩长虹,长虹下边云蒸霞蔚,饱吸阳光的云雾五彩缤纷,在山壑间流动翻滚,山山岭岭在七彩云雾中时隐时现,犹如一艘艘劈波斩浪的巨轮在大海中颠簸,如梦似幻……

因为过于兴奋,那天夜晚我几乎是彻夜未眠。次日,天未破晓我就起床了,坐在电视塔前的巨石上翘首以待红日东升。渐渐地,月光暗淡了,星星隐匿了,天际开始泛出淡淡的鱼肚白,山岭的剪影由朦胧变得渐渐清晰起来。极目远眺,山下白茫茫一片,厚厚的云团有时如棉似絮轻轻飞扬,有时像满地雪花堆成圣洁雪山,有时像大海惊涛骇浪,随着风向变化,不停地改变着形状和流向……天际的鱼肚白渐渐变成了橘红色,山下的云雾被描上了金边,随着天际橘红色越来越浓,一轮红日憋着劲慢慢冲破云雾,露出了笑脸,天地为之明亮起来,我们也跟着欢呼起来。红日越升越高,朝霞映红了天际,山腳的云雾浸染了红日的光泽,也越发娇艳起来,活跃起来,欢快地向四周漫延,渐渐地消失在天地间,老山界开始峥嵘毕露……

因为激动,很少做旧体诗的我忍不住即兴吟出一首小诗来:雾锁峰愈静,林深水更清。坐看风云起,静观红日升。

(摘自《三月三》,有删改)

读后一思

“山,高耸入云难忘顶;战士行,惊天到山顶。”老山界,因红军的翻越,因陆定一的一篇散文闻名天下。同样是翻越这座山,想一想,本文作者和红军的处境有什么不同?在山中看到的景致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考题链接

阅读从“半夜里,忽然醒来”到结尾,回答问题。(2020年北京市房县期末统考卷)

1.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选文第一段写景,作者调动了哪几种感官来描写?请分别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3.“山下有人送饭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抢了一碗就吃。”这句话所写的情况似乎不像纪律严明的红军战士之所为。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4.用声音来衬托安静,是作者写景的手法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常因为某种声音而显得周围环境的宁静,试举一例加以描述。

参考答案

知识把握

见美点赏读。

读后一思

示例:本文作者爬山是为了欣赏美景,红军翻越老山界是为了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本文作者所写景致与陆定一在夜间被冻醒之后欣赏到的景致都表现了老山界的美好,都让人心驰神往。

考题链接

1.描述红军战士露宿山谷和从雷公岩艰难地登上老山界山顶的情景。

2.①视觉:“天上闪烁……宝石”,写山高;②听觉:“耳朵里有……在澎湃”,写幽静;③触觉:“才觉得寒气……”,写寒冷。

3.“抢”在这里有“抢先”“争先”的意思,并没有互相争夺之意,用在这里,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为完成爬山任务而抓紧时间吃饭的场面。

4.示例:①蟋蟀的鸣叫反衬出秋日夜晚的宁静;②一支笔掉在地上的响声大家都听得很清楚,衬托考试中的安静。

猜你喜欢

云雾长征战士
魔法云雾
云雾是山做的梦
星星
红军长征起止于何时?
梦境
智珠二则
智珠
绿茵小战士快乐友谊赛
鸡蛋战士
国际主义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