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板桥与潍坊的七载情缘

2021-08-27王立群

山东画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潍县峭壁潍坊市

王立群

如果要选史上接地气又出名的文人骚客,“奉旨填词”的柳永可占其一,“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也必有一席之地。不过,与柳永仕途无望之后自弃于民间不同,郑板桥骨子里透出的“民本思想”,与其所处的时代着实有些错位。这个出生于江南水乡扬州的才子,半生流离,却在知天命之年于山东潍县一展抱负。这个敢问俗世间为何有人之高低之分的“怪才”,不仅诗书画俱佳,为潍坊留下颇多传世佳作,更以一颗爱民之心,成为主政一方的父母官。如今,他所留下的巨幅《峭壁兰图》,静静地挂在潍坊市博物馆的展厅里,等有缘人来叩问那段被名人光环冲淡的过往,潍坊市博物馆保管部主任衣可红大概就是有缘人之一。

峤壁兰垂万箭多,

山根碧蕊亦婀娜。

天公雨露无私意,

分别高低世为何?

乾隆十一年(1746),郑板桥成为潍县知县,开始了他“七载春风在潍县”的日子。虽主政一方,但他官阶不高,只是区区七品。或许连他自己都没想到,他在这里一呆就是七年。这里也成为家乡扬州之外,留下他痕迹最重的地方。

七年间,郑板桥留下墨宝无数。仅今天的潍坊市博物馆,就有其藏品数十件,其中一级品就有五件套。《峭壁兰图》便是其中之一。《峭壁兰图》之珍贵,不仅在于其思想上、艺术上的代表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足够“大”,这样的理由说来不禁让人莞尔,但在郑板桥的作品中,纵161厘米、横137厘米的尺寸,已足以让它“鹤立鸡群”。

1948年,清代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的后人陈秉忱,回到家乡号召乡绅为刚刚解放的潍县捐献文物,《峭壁兰图》就这样无偿捐献给了国家。1962年,潍坊市博物馆成立,这幅郑板桥的大作就自此落户于馆内,直至今日。1993年,文学专业出身的衣可红来到了潍坊市博物馆,她与《峭壁兰图》、与郑板桥的缘分,也就此开始。

《峭壁兰图》之布局极为别致,成三开之势,画幅左侧以较大面积绘出峻峭的山壁,山壁上万箭垂兰占据了画面左上部近一半的面积,用浓墨勾出的坚硬峭壁之上,兰花盎然而生。右下角山根处的一组散石,两丛兰花于草石之中伸展而出,与上侧峭壁形成俯仰呼应。画面右上处则是他的题跋:峤壁兰垂万箭多,山根碧蕊亦婀娜。天公雨露无私意,分别高低世为何?在衣可红看来,郑板桥的画,从来都不是单纯描写风光。这个平生最爱画竹兰的文人,骨子里铭刻的就是君子之风。题跋借生长在高山上和山脚的兰花均受惠大自然的雨露润泽,但却被人为给予高下之分,来寓意人世间的不平,直抒胸臆。

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当代很多影视作品中,乾隆年间是清代少有的“盛世”,应是吏治清廉天下富足,但历史总爱打人耳光。

郑板桥出生在富庶的扬州,家境也颇为殷实,但四岁丧母,半生坎坷。到40岁,郑板桥才迎来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八月,他在南京贡院参加乡试,中举!从此之后,他也可以被人称为“郑老爷”了。喜极而泣的他还专门作了一首《得南闱捷音》:一枝桂影功名小,十载征途发达迟。44岁,四月初五,在三百四十四名参加殿试的贡士中,中第二甲第八十八名进士。50岁,任范县(今属河南)知县,他正式踏上齐鲁大地。不过,他在山东最辉煌的篇章,还是从4年后调任潍县开始的。

郑板桥的运气着实不好,他一到潍县面对的就是多年不遇的大灾之年。乾隆十年,潍县不仅爆发疫情,还有海水漫灌,次年秋,粮食欠收。乾隆十二年又大旱无雨。连年灾荒,民不聊生,更出现了“人相食,斗粟值钱千百”的凄惨之景。郑板桥的爱民之心在这时得到了充分体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仓放粮,而且是在没有得到“上级审批”的情况下。

按清律,地方官仓若动用,须经朝廷批准。县丞劝郑板桥派人赴京催办批文,心急如焚的郑板桥却选择了“先斩后奏”:“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不仅如此,他还“捐廉代输”,即将自己的养廉银拿出来,代替百姓交纳赋税。推行“以工代赈”,重修潍县城墙,让灾民不会变成流民。

就在郑板桥绞尽脑汁实施赈灾之事时,时任山东巡抚竟向其索画。郑板桥奋笔用浓墨居中写出一竹,不摇不摆,挺然而立。又以淡墨生出紧靠的一杆,潇潇洒洒,拂云触天。两杆大竹之下更生几支小竹,既短且弱,似有依附求助之意。当然,最终的点睛之笔还在题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为什么老百姓特别喜欢郑板桥的诗,多因他的诗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用诗词文章,揭露和抨击社会的黑暗,反映苦难人民的悲惨生活,给予他们无限的爱怜和同情。在衣可红看来,郑板桥描写人民悲惨生活的《逃荒行》《还家行》《思归行》,直追杜甫的“三吏三别”,在潍县大灾的背景之下,描写外出逃荒的人卖妻、养子、赎妻的故事,读来令人泪目。

傅抱石曾说:板桥的“三绝”——画、诗、书,分开来看,据我的浅见,论画,他的路子较窄,自己也承认过不如李复堂;论诗,西唐、巢林、冬心都风格别具,各擅千秋;至于论书,瘿瓢醇厚,冬心古拙,不一定多让于他的“六分半书”。然而,合而观之,综而察之,“八怪”中,除他以外,我不知道哪一“怪”曾怪过当时的荒淫无耻、民不聊生的现实,说出几句同情人民的话儿来。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诗书画,自古在庙堂与乡野之间流转,意气风发与郁郁不得志,都是传世佳作的源泉所在。而文人骚客,更喜秀丽山水,玲珑福地。天上人间难分辨的江南烟雨,与李白手中的酒坛似乎有同样的功效。郑板桥却不同,虽出自扬州,但他的诗词灵感,来源于对普通民众生活与生存现状的关注与思考,也难怪傅抱石会说,他在扬州八怪中的“怪”可以有另一层面的理解。在衣可红看来,郑板桥的怪,不仅在于其艺术与民本思想,还在于其性格与处世哲学。

难得糊涂的故事早已在民间广为流传,此碑刻同样藏于潍坊市博物馆。而另一块《润格》碑帖,更是将郑板桥不拘一格的洒脱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物食物,不如白银为妙……若送现银,则心中喜乐……赊欠犹恐赖帐,年老神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板桥之前,文人羞于言利,而他用这种戏谑调侃的方式,直言不讳,把卖画谋生的动机全盘托出。

郑板桥爱画兰竹石,他說: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写三物与大君子为四美也。他的风骨,如兰竹石一般,藏在他的笔触之中,藏在他的诗句之内。

在潍县七年,郑板桥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可谓深刻。他不但关注民生,更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他惜才爱才,更是拿出自己的俸禄资助家境贫寒的学子读书。据《范县志·人物志》记载,板桥在范县任上,将自己的养廉银用来资助刘连登、宋伟维持学业。在潍县主政时,重修文昌阁,勉励学子科举高中;资助韩梦周,鼓励韩镐、赵敬亭,褒扬书法家于适,欣赏学者郭伟勣。总之,他对潍县学子满含“爱之望之”的殷殷之情。

不知是否受郑板桥影响,如今的潍坊,不仅诗画之风日盛,更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书画交易中心,得称“中国画都”。有《峭壁兰图》这样的传世佳作坐镇,无论作画或是润格,潍坊文人的底气应该都是十足的。

猜你喜欢

潍县峭壁潍坊市
如何顺利通过悬崖峭壁上的独木桥
郑板桥智断案
热卡扎,岩峰深处的秘窟
大峡谷历险记
潍坊市“互联网+制造业”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
山东省潍坊市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潍坊市中小微物流企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父亲
潍坊全市会展统计培训会议召开
竹枝声里话竹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