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村民听得懂的话 画村民看得懂的图

2021-08-27魏智兰王榆林

资源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实用性用地村庄

魏智兰 王榆林

几处池塘里,鱼群自在嬉戏;白墙黛瓦旁,村民悠闲漫步;不远处的山坡上,柑橘挂满枝头……日前,记者走进重庆市长寿区龙河镇保合村,如诗一般的乡村美景在眼前徐徐展开,令人心旷神怡。

“环境变好了,日子也变好了!”重庆市长寿勘测规划院的下乡规划师胡鹏由衷地感慨。据他回忆,刚到保合村时,第一印象就是村居老旧,雨后道路泥泞,与如今的景象不可同日而语。

2018年,重庆启动了规划师下乡工作。那一年,胡鹏被派驻龙河镇指导乡村规划编制工作,见证了三年来保合村的巨变。正如村支部书记刘青松所说,村庄规划是保合村做好各项建设工作的基础,是村里发展的一个指引,保合村的改变,离不开实用性村庄规划的引导。“说村民听得懂的话,画村民看得懂的图”,成为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的目标之一。

当然,改变不仅仅发生在保合村。为让规划成果发挥作用,重庆市制定印发《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图文并茂地表达村庄规划编制要求。规划成果则呈现为影像图、现状图、规划图和规划指标说明表,保证村民易懂、干部好用。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脉传承,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截至目前,全市8015个行政村基本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其中,实用性村庄规划占比达80%,有力促进了乡村振兴。

坚持“底线﹢融合” 促进“多规合一”

为了促进乡村振兴,重庆组织开展了“多規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严守各类管控底线,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充分衔接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把发展目标、保护要求、实施路径统筹起来,实现“一个村一本规划”。正是借助这个机会,保合村成了试点村。

据了解,保合村属于典型的浅丘农业村,村域整体呈现“一分村落、四分田园、五分橘林”的自然格局。在遵循这一格局的基础上,市、区两级规划自然资源部门以村庄规划编制实施为抓手,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首先要将村庄规划与当地发展规划进行衔接和融合。”胡鹏介绍,2018年,长寿区提出打造“橘乡福地·长寿慢城”,将保合、河堰、四坪等村定位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为此,包括胡鹏在内的下乡规划师们与镇村干部、村民反复沟通,广泛收集各方资料,发挥地域价值特征,揭示矛盾问题,最终明确将人居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作为村庄规划编制的目标定位,明确“三条红线”的空间布局,确保底线不突破。依托自然村落布局与传统村落肌理,提出村落环境整治改善途径。依托保合村毗邻长寿湖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与长寿慢城休闲走廊的定位优势,引导实现产、村、景融合发展。同时,利用不动产登记信息,分析碎片化的土地承包单元,依托土地整治引导农业产业规模化。通过区域乡村建设用地平衡测算,保合村确定340亩产业用地,并通过探索符合本地乡村实际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指标控制体系,为建设项目设置适宜的控制指标。

“过去,农民外出使不少农房长期闲置;现在,农民既可以自己经营民宿,也可以改造成‘共享农庄统一经营。”刘青松介绍,村民杨东圣家的农房就被流转给旅游企业改造为“亲子民宿”,一年租金有4000多元。目前,保合村已引入餐饮、民宿等各类业态企业48家,各类农业种养殖企业64家,带动村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至2.8万元,吸引村民回乡就业500余人。

实施“用途﹢清单”保障发展需求

长期以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用途单一,或为“村庄建设用地”,或为“农村居民点用地”。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单一的规划用途难以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用地实际需求。

据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落实村庄规划作为乡村地区详细规划的定位,重庆精准对接乡村发展需求,针对不同用途,将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分类进行细化,全部落实到地块、明确到图纸。

例如,梁平区猎神村位于“百里竹海”风景区腹地,全域超过80%面积为林地。在开展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试点时,猎神村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核心,合理布局特色产业用地,完善细化管制条件和范围,充分利用现存特色元素,打造有机农业采摘、竹编竹艺等手工加工以及特色乡村民宿等生态农业产业链,吸引了20多名新村民、本土人才回乡创业,带动当地200余位村民就业。

睦和村地处三峡腹地,是三峡库区重点淹没移民村,三面环水,田园风光优美,又是优质龙眼的故乡,实用性村规划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主打产业。

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原来是一个离主城和县城距离较远的三峡移民村,随着巫山机场的修建,柑园村又被命名为国家级脆红李繁殖示范基地,实用性村规划将该村定位为以脆红李种植为主导的产业性带动示范村,大大增强了村民种植致富的信念。

同时,为保障各个行政村的发展需求,在制定实用性村规划时,重庆市将农村集体建设土地用途划分为宅基地、基础设施用地、公共服务用地、产业用地、混合用地5类,全部落实到地块、明确到图纸。乡村风貌改造、环境整治、改厕建池等难以“上图”的项目,则采取“规划+清单”方式,通过预留规划弹性空间,在村规划中列出发展清单,兼顾需求,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推行“多样﹢简化”推动规划落地

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地区的详细规划,也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乡村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等的法定依据。重庆紧密结合村的发展定位和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因村制宜推进各种类型村庄规划编制。

其中,对城镇开发边界内的村,以融入城镇发展为主,不再单独编制村庄规划;对重点发展乡村产业的村,编制详细完整的综合性村庄规划,落实产业用地和配套设施用地空间布局;对于只有少量项目建设需求的村,按需编制实用性村庄规划;对于保留现状的村,编制守住底线为主的管控型村庄规划。

作为详细规划,村庄规划专业性较强,如何实现村民易懂、干部好用,也是关乎村庄规划实用性的现实问题。为了让规划成果发挥作用,重庆制定印发《乡村规划设计导则》,图文并茂地表达村庄规划编制要求。同时,简化规划成果表达,将成果呈现为影像图、现状图、规划图和规划指标说明表。

在涪陵区睦和村,下乡规划师结合村里的“六子致富经”,将村发展目标概括为“青山变金子、村里种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挣票子、花香满院子、治理有法子”。同时,在传统图纸基础上增加地形地貌、象形图片、标志性建筑标注,还附带小地名。

“过去提到规划,村里人根本不感兴趣,一听就懂,干起活来也更有劲头。”在前不久举行的一场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座谈会上,睦和村村委负责人说,如今村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多次成功举办水果采摘节,大家对实现乡村振兴信心十足。(摘编自《中国自然资源报》2021年1月7日3版)

猜你喜欢

实用性用地村庄
自然资源部:坚决防范临时用地“临时变永久”
初 春
基于实用性知识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探索
凤凰精选
抢眼披风
2016年房地产用地供应下降逾10%
不一样的水桶包
村庄在哪里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国土资源部启动全国土地变更调查临时用地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