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成都 西部极核
2021-08-27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创新已成为重塑全球和区域竞争的关键变量。成都正携手重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增强创新主干和极核功能。同时,成都的目标是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策源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
布局
全域创新体系。优化“两区一城多点”创新空间布局,“一城”是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极核引领,“两区”是四川天府新区、成都东部新区为重要战略承载,“多点”指若干产业功能区、高品质科创空间、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协同联动的创新布局,共同打造“核心+基地+网络”的全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格局。发挥成都创新驱动主引擎功能,加快建设成德眉资创新共同体,引领打造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协同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规划建设“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协同打造“一带一路”创新枢纽。
策源
西部(成都)科学城。按照融合共生、开放互联、场景引领模式,做强成都科学城“一核”创新策源功能,提升新经济活力区、生命科学创新区、未来科技城、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基地“四区”创新转化能力。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前瞻布局电磁驱动聚变、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推进西部长波光源、多态耦合轨道交通动模试验等前沿交叉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创新平台,支持设立国家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
天府实验室。聚焦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优势领域,联合大院大所共建天府实验室,积极创建国家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成都基地。
基础学科。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和“强基计划”,优化基础学科布局。
多元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分类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隐形冠军、“小巨人”企业;支持企业牵头组建高能级创新联合体,推动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等平台资源向中小企业开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鼓励国有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高校院所科研实力。支持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学科),中科院大学成都学院等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加快建设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
创新人才聚集高地。完善人才协同引培机制和分类评价机制,建立顶尖科技人才(团队)引进“直通车”制度,深入实施“蓉漂计划”、“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成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靶向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团队)、产业领军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生态
改革。推進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完善“企业出题、政府立题、协同破题”的科技攻关机制,探索科研项目“揭榜挂帅”、“赛马制”和科研经费“包干+负面清单”等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
支撑。支持发展科技支行、科技保险等专营机构,做大做强成都科创投集团,推动科技金融产品个性化、定制化和精细化发展,引导向创新链上游延伸和成果转化布局。
保障。做强天府中央法务区功能,支持设立知识产权法院、检察院,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建立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机制,打造知识产权保护典范城市。
精神。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完善尽职免责的容错机制,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