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追星的辩论
2021-08-27闫晗
闫晗
写作课上突发了一场辩论。
之前布置了一个作文题《我的偶像》,交上来的作文出乎我的意料,有写抗疫英雄、写班主任老师、写支教老师的,都是正确而稳妥的选题,没有人提到初中这个年纪常常会喜欢的爱豆,尽管我说过,鼓励真情实感的表达,写谁都可以。
讲评时,一个同学讲了她对所谓“偶像”的看法,表达了对看颜值和“女友粉”的不赞同,结果立即有个女生A坐不住了,要站出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A说,我觉得人人都喜欢美丽的事物,虽然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习,但每天也很辛苦,看看喜欢的偶像没什么不对,喜欢一个人不仅因为他帅,也还有才华、性格等别的原因。旁边的女生B表示强烈认同,认为追星是种美好的体验,会让自己快乐。
B的表达热烈、情感充沛,但她的作文写的偶像是班主任,只写了一句“喜欢没有理由”。“为什么你不写你喜欢的明星呢?你刚刚说得多么真挚。”我起了探究的心,这个年纪的孩子都是谜,心里藏着很多,是不会轻易跟成年人说的。“我不想让别人知道,不想让其他人也喜欢他。”果然,她拒绝说出名字,又做出浮夸的表情打岔。
她说的是一种不想把宝贵的事物与人分享的心情,但接下来,我发现了她不想表达的另一个原因。有个男生C举手,说追星会沉迷,和赌博、毒品一样,会越陷越深。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又有同学反驳说,追星只是个娱乐和消遣,让人开心,你难道没有娱乐吗?你们打游戏就比追星好吗?
男生C不甘示弱,举了前一阵某選秀节目倒牛奶只为获得奶盖上的投票码的例子,说都是“脑残粉”,结果非常巧,B喜欢的爱豆恰恰是那个选秀节目里的。自然,反对的声浪更大了,一只只手举起来要发言,有人说,这些人所做的事对国家有什么贡献吗?还有人说:你喜欢这个明星,比对你的父母的爱还多吗?
说出自己的爱豆,就会陷入一种被审视、被评判的境地,尤其当这个人的优点不那么被大众所知晓时。这也许是很多中学生不会承认自己追星的原因,因为害怕对方突然给自己贴标签,居高临下对自己说话。B的内心倒是很强大,相对平静地反驳:“为什么你一说喜欢什么,就有人拿不爱父母说事儿呢?你养宠物,有人就说,你对你父母都没有对猫猫狗狗好;你追星,就有人说,你对你父母的事情都知道得没那么清楚。这是两回事,两种感情,不能混为一谈好吗?”
我看过媒体上很多关于追星的讨论,大多是成年人的忧心忡忡,却没有听过中学生真实的心声。这完全是一场即兴的辩论,让我更了解他们。很有意思的是,说追星没问题的一方,论据来自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追星有害的,论据来自新闻报道。大家看到的都是自己想看的部分。
我说自己认识的很多“饭圈女孩”,都掌握很多技能,会画画、会剪辑、会外语,文章也写得好,“追星使我多才多艺”,能通过一个偶像获得提升是很棒的事。如果只是获得慰藉和陪伴也是很好的,因为我们总有孤独的时刻。合理安排时间,能平衡就没问题。只是有时候容易被人利用,被商业力量裹挟,有人为了牟利,去做一些不理智的事情,粉丝群体就被污名化了。被报道出来的,常常是极端的事情。我们没有必要把人贴上标签,分成追星和不追星的人。大家都陈述了自己的观点,希望这场辩论能让同学们增进了解,看问题更全面,角度更丰富。
追星是一种体验,辩论和探讨也是,如果孩子们都能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写到作文里,该多么好哇。
摘自《中国青年报》2021年5月21日 童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