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过度举债真相
2021-08-27许然
许然
还未到年关,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的10个乡镇政府,因为被登报催债而紧张起来。
7月9日当天,信阳市商城县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商城县城投公司”)在《信阳晚报》上发布了一则催收公告,上面列出了伏山乡、长竹园乡、原武桥乡等10个欠债的乡镇政府。最大的一笔欠债数额是58万余元,最少的一笔是2254元。
除了10个乡镇政府,被催债的还包括10个乡镇的财政所,4个乡镇的派出所及个别企业。催债公告显示,2018年中国农业银行信阳支行依法把上述债权转让给了该公司。
公开资料显示,商城县城投公司是商城县财政局下属企业——商城县金财发展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对于发布这一公告,该公司称,自己也是无奈之举,“乡镇政府所欠的债务时间较长,最长的有几十年了。催收公告刊发前,我们曾多次催收无果。”
盲目举债的冲动与被动
“基层债务压力大是一个普遍现象,存在几十年前的债务比较常见。”西南某地乡镇财政所所长王云川告诉记者。梳理各地举债事由,记者发现,通过举债来发展基础设施、搞民生建设,是地方政府的惯用方式。
“通过举债来加快发展,并不是一件坏事。”在财经专家贾康看来,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地方政府举债很普遍。
“没有钱怎么办?借!”珠海市委原书记梁广大回忆,1983年他刚到珠海时,中央分3年给了2700万元特区开办费,特别缺乏资金。于是他带着5家银行的行长去北京求助,找银行借了两个多亿。
从1983年到1998年,在梁广大主政珠海期间,大搞基础设施建设,举债投资了珠海国际机场、伶仃洋大桥等大项目,为此后珠海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在梁广大离任时,这些企业、基础设施以及政府资源,审计评定的价值为2000多亿元。
不过,有的地方大規模盲目举债,在给地方带来短暂发展的同时,也给地方财政增加了沉重包袱。
“小县也可以大作为,穷县也可以快发展。”湖南省汝城县的基础设施建设曾得到时任市级领导的夸赞。当时,尚是国家级贫困县的汝城县,花了4800万元修广场,6株银杏树就花了285万元,8根图腾石柱花了120万元。
2018年,汝城县大规模举债修建大批“形象工程”被曝光,该县相关负责人回应,“我们的规划有些超前,政绩观有偏差,但城市面貌越落后,越没有人投资。”截至2018年10月,汝城债务总额约为95亿元。由于这一负债率达到151%,高居湖南各县之首,2018年湖南省将该县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为红色警告地区,进行重点监控。
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则存在更大规模的盲目举债。为完善基建,独山县委原书记潘志立自2010年上任后,盲目融资举债近400亿元,导致地方债务风险突出,大量工程烂尾。特别是斥资两亿元修建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早已沦为烂尾楼。
在相关专家看来,独山县的债务问题在有的地方也存在。为偿还债务,一些地方政府寄希望于卖地还账,高价出让土地,助推了房价上扬。最终,为此买单的仍是民众。
湖南省汝城县举债修建的爱莲广场。
一些地方举债促发展的背后,往往是在打“举债出政绩”的“小算盘”。西南某地一名县处级干部表示,在一些干部眼中,对政绩的考核主要在于GDP增速以及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向记者分析,一旦辖区内的经济快速增长,会给当地政府和官员带来多重收益:更多的财政收入,更高的晋升概率,以及更多的寻租空间。
事实上,地方政府举债也不是完全为了政绩,有时候也是种无奈之举。在一些专家看来,地方政府在民生保障项目、公共投资项目甚至国有企业的发展等多方面,都肩负着一定的政治责任。这导致很多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经常出现不平衡,入不敷出。
另外,地方政府举债,也与一些金融机构的推波助澜有关。财政部曾在一份报告中提到,由于政府背景项目融资规模大,利率弹性小,容易快速提升单位经营业绩和个人绩效奖励,一些金融机构对这类项目趋之若鹜,放松风险管控要求,大量违规提供融资。甚至有一些中央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后,通过合同约定由地方政府回购或保证最低收益等方式,参与地方政府项目建设,助推地方政府变相举债。
地方债的“隐身衣”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地方债”既是地方发展的关键词,也是敏感词,地方债的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中央曾明确提出,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一些地方为了控制债务增量,不惜违法违规举债或变相举债,给地方债穿了件“隐身衣”。
这些违规举债行为有多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以公益性资产作为抵押物向地方平台借款。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地方政府借医院、自来水厂融资的方式较为常见。
去年12月,广西钦州市财政局披露了下辖灵山县违规举债问题。2017年12月至2019年4月期间,灵山县通过自来水厂、公立医院等企事业单位以公益性资产融资租赁方式违规举债,用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向地方国企违规借款是另一种常见的违规举债方式。据相关通报,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延安市新区管理委员会从该区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借款11.18亿元,统筹用于延安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道路工程等支出,截至2018年5月,形成政府隐性债务11.18亿元。
有的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为名,形成隐性债务。根据审计署2018年通报的案例,在由银川市西夏区打造的总投资近25亿元的特色小镇项目中,通过违规举债获得的资金就高达19.65亿元。原来,该区与项目承建企业签署了政府购买服务协议,并承诺将19.65亿元购买服务价款纳入银川市财政预算,形成政府隐性债务。
另外,有的地方瞄准金融扶贫政策,将非贫困村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包装为贫困村提升项目,伪造“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项目的证明,向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甚至有地方以失地农民名义向金融机构贷款,用于缴纳应由政府支付的拆迁安置社保费用,并承诺贷款本息由政府纳入财政预算,形成政府隐性债务。
据专业人士分析,当地政府的这些举债行为违反了《预算法》中“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是地方政府唯一合法举债方式”的规定。
但地方政府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总额面临着《预算法》的制约。地方政府如果想在短期内快速实现经济增长,对隐性债务的依赖就会不断增加,违规举债或变相举债的行为也就不难理解了。
举债容易,化债难
由于偿债能力有限,一些地方政府只能通过举借新债偿还旧债,或者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抑或采用债务延期或重整的方式,化解债务风险。
不过,这也容易将地方经济拖入“越没钱越举债,越举债越欠债,越欠债越没钱”的恶性循环。
就在前几年,因为拖欠数亿元款项,宁夏永宁县政府被曝光。拖欠这笔款項的起因是,该县在2015年初实施了“道路畅通工程”。这一工程在该年底顺利完工后,工程承建方却开始了讨债之路。
经审计,该项目款项最终确定为6.15亿元。直到2018年,承建方只收到了该县政府支付的2.24亿元左右,还有3.91亿元没有拿到。
随着时任主要领导的更替,还钱成了件难事。对于欠债,该县县委办公室主任张乐说,“这事是时任钱书记、李县长在的时候搞的,当时说白了就没考虑钱的事”。
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天下第一水司楼”,如今已成烂尾楼。
因被债主催债或起诉,一些地方政府甚至被称为“老赖政府”。2017年,因拖欠相关建筑公司工程款,拒不履行已生效判决,江西奉新县政府被法院纳入失信执行人名单。
“举债容易,化债难。”庄德水认为,以上种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基层政府形象,也易引发社会不稳定事件。
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2017年7月召开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要树立正确政绩观,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终身问责,倒查责任。
实质性的问责是从2017年开始。当时,重庆市黔江区财政局违法违规举债担保了3个项目,涉及总金额2.75亿元。对此事负有直接责任的财政局局长卢某被撤职,这件事开了违规举债问责的先河。此后财政部又陆续公布了多份问责处置结果,涉及山东、河南、湖北等10余个省份。去年6月,财政部长刘昆在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上再次强调,对不重视风险、继续违法违规新增隐性债务的地方,要严肃查处问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对于责任人的问责多停留在诫勉、警告、通报批评,鲜有行政撤职、行政降级的处分。
“当前对于违规举债行为的问责有些‘高举轻落。”在庄德水看来,对相关责任人要打准板子,通过更加严厉的问责,比如降级、撤职等方式,来使地方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其次还需要强化对金融体系的监管,避免一些金融资源过度流向地方政府甚至为其违规举债进行担保,甚至背书。
截至7月12日下午,据商城县城投公司相关人员透露,在催收公告刊发后,已有个别乡镇政府主动了解情况,但还没有一家单位主动还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