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学困生心理问题和对策
2021-08-27周维桂
周维桂
某年度我任教八年级某班的数学科目,该班学生的学风、纪律、知识基础都比较差,课堂上有个普遍又难于处理的问题:很多学生上课开小差,声音甚至盖过老师上课的声音。学生无心向学,乐于在课堂高谈阔论,和老师顶嘴。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教育心理学》中说:“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他拥有什么样的社会情感,是否拥有勇气和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社会普遍有益的目标。随后,我们也会发现他向上努力的方式的节奏,发现他的自卑感的程度和社会意识的发展程度。所有这些形成一个有机的、不可分裂的统一体。在发现有缺陷之前,这个统一体是顽固的,随后,新的统一体才有可能被建立起来。”
学生的社会情感包括学生对班集体的情感,其行为是否具有勇气和理解力,是否追求对班集体有益的目标。根据阿德勒的理论,我的对策是使学生正确认识班规、班纪、班集体的意义,了解自己个性上的缺陷,破而后立,促使学生建立新的健康的人格。
我选出了几位和老师顶嘴很大胆、段子说得好、在班上影响力大的学生进行一对一的心理辅导。A同学是我的第一个心理辅导对象。
当A同学被请到教师办公室的时候,他大大咧咧地对我说:“老师请我过来饮茶吗?”我笑着说:“你想饮茶哦?来。”我亲手帮他冲一杯茶。“老师您有什么就批评吧!”A同学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察觉到了他的防备心理,就笑着说:“为什么要批评你呢?我叫你过来是为了表扬你。首先要表扬你认真上课,回答问题既快又准,有时候你说的解题方法老师都没想到呢!”“老师您过奖了。”“接着要表扬你课堂上说的笑话,不但引起同学们的哄堂大笑,也把老师逗乐了。虽说这是违纪的,但这反映出你是一个很有文采的学生。”A同学脸上露出开心愉悦的神情,我继续说道:“总的来说你是一个聪明、敏捷,很有悟性的学生,是一个学习的好苗子。”
“现在老师想教点东西给你,不知道你能不能够领悟得到。”我继续引导着说。“老师您说吧,我一定认真听。”他开心地说。“假如有个同学想和你玩扑克打大小,但他每局都要有‘大小王,你愿意和他玩这个游戏吗?”我说。“这么不公平,我才不玩呢!”A同学说。“游戏要制定公平的规则,你说对不对?”我问道。“当然啦!游戏若不公平,有什么好玩的呢?”A同学回答。我继续和他说了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原始人,他猎到了一只山鸡,另一个原始人也想得到这只山鸡,但是那时还没有买卖交换这种事情,大家只会争夺和打架。慢慢地,人们发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制定规则:‘你想得到我的山鸡,必须拿一只等价的水鸭或者其他的东西来交换。这就是等价交换原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规则也越来越多。就好像道路有交通规则,学校和班级也需要规章制度才能保证同学们专心学习,不受其他不良因素影响。很多同学反感课堂上老师管得严,连个说话的自由也没有,请问这是老师故意为难同学们吗?”“当然不是!”A同学羞愧地说。“真正聪明的同学会协助老师维护好课堂纪律,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我继续说道,“良好的班风不应该只靠老师去维持,也值得每一位同学去建设和爱护,你能想得明白这个道理吗?”“老师我错了,我保证以后上课不乱说话违纪了。”A同学说道。
使学生认识自身的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才是深功夫,需要老师、家长长期跟踪、督促、鼓励。 “个体的救赎存在于他的社会意识之中。”对学困生的教育必须先打破其原有的错误认识,破而后立,才有可能建立一个健康的人格。我们必须学会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整体人格的个体,一块尚待雕琢的璞玉,必须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来对特定的行为进行评价和判断。我们不能把特定的行为看作一个孤立的音符,而是要把它看作整个乐章的组成部分,即整体人格的组成部分。
責任编辑 钱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