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及社会文化解析
2021-08-27马爽
摘 要: 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谚语作为历史文化的记录者,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状况。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出发,考察日语中与性别相关的谚语,可以了解到当时社会的性别歧视现象。性别歧视分为女性歧视和男性歧视,对比谚语中反映出的男性歧视和女性歧视,能够发现古代日本女性遭受的歧视要比男性严重。日本古代社会女性歧视严重的原因主要可归于经济和宗教两点。
关键词:社会语言学 日语 谚语 性别歧视
一、引言
社会语言学是社会学与语言学结合的产物,主要研究国家、地区语言的使用状况和问题以及语言使用中的变异现象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既热衷于语言性别差异(sex differences)的调查研究,又注重语言性别歧视(sexism)的深入发掘。a本文探讨的性别歧视正是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变异的一种。
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谚语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长期流传的固定语言,是人们在长期实践和生活观察中得出的经验总结。先行研究中有关谚语当中性别歧视现象的文章多为汉语及英语方面的研究,如杨永林(1987)、张洁(2013)、黄育红(2015),日语方面的较少。并且日语方面的文章多从女性歧视的角度出发,忽略了男性歧视的存在,对性别歧视的探讨不够全面。
有观点认为男性在生活中也会受到歧视,如要求男性必须“高”“有男性气概”等。那么男性和女性,哪一方遭受的歧视更加严重、实现男女平等应当如何入手成为新的问题。通过男女对比,能够更加直观地反映出女性歧视的严重,女性歧视是性别歧视问题中的主要矛盾,改善女性歧视问题是实现男女平等的首要任务。
二、研究方法及依据
日语当中,谚语与惯用语、格言、故事成语之间的分界线并不明确,本文当中的谚语包括惯用语,即《日汉谚语谚语辞典》(2007)中包含的所有词条。
搜索相关语料时,主要使用《日汉谚语谚语辞典》(2007),共收录词条一万五千余条,词条数量较多,内容全面。笔者逐页翻阅《日汉谚语谚语辞典》,抽选出其中有关“女性整体”“男性整体”的词条,并对结果进行筛选,确保谚语中的「女」「男」代表的是“全体女性”“全体男性”,如「女房(妻子)」等仅代表一部分女性的词条则选择剔除,最终得到有关“女性整体”的谚语一百条,有关“男性整体”的谚语五十四条。
在判断谚语是否带有性别歧视时,主要依照马新艳(2017)中提出的性别歧视类别,即“表达上的歧视”(如称呼女性时使用蔑称)和“意义上的歧视”(谚语意义上带有贬低女性的色彩)。
对语料进行分析,将“女性整体”“男性整体”相关谚语分别按照“带有歧视”“不带有歧视”进行分类。
三、谚语中的女性歧视现象统计结果及分析
对最终筛选出的一百条谚语进行归类,最终得到有关女性歧视的谚语六十七条,占比67%(保留小数点后四位);不带有女性歧视的谚语三十三条,占全部的33%,其中含有女性正面形象的谚语十五条,占比15%。总结为右表:
通过表格可以看出女性相关谚语中,67%都在讽刺、贬低女性,并且谚语中女性正面形象偏少,仅占总量的15%。有关女性的负面表达大致可以分为外貌、社会地位、智慧、性格四类。
(1)外貌
例1 狆が嚏をしたよう(如哈巴狗打喷嚏,形容女子相貌丑陋)。
例2 家鴨の火事見舞い(讥笑矮胖女人摇着肥臀急急忙忙走路的姿态)。
容貌体态上的歧视可谓是最低级别的歧视。而对女性的歧视却多为外貌歧视,在涉及女性歧视的六十七条谚语中,有二十条在对女性的外貌进行讥讽,其数量之多、角度之丰富,令人深感古代日本女性生存之艰难。毕竟,时常被人在容貌体态上讥讽挖苦的群体,社会地位一般都比较低。谚语当中,不符合男性审美标准的女性常受到歧视,除了例1例2中对相貌丑陋、体态肥胖的女性的讥讽之外,黑皮肤的女性化妆也要被嘲讽为“焼け原に霜の降ったより(犹如焦土覆霜)”。可见当时日本男性的审美与现代中日两国男性的审美具有高度一致性,追求的都是“白”“瘦”“美”。
如今已是现代社会,仍然有许多女性为了迎合男性審美而装扮自己,追求“心机素颜”“直男斩”,虽说“女为悦己者容”,但笔者认为这种单一审美的趋向和迎合男性的心理都是不可取的。许多媒体鼓吹“现代社会是一个看脸的社会”,导致相貌不符合主流审美的女性常因为“皮肤黑”“微胖”“眼睛小”等原因陷入“外貌焦虑”之中,甚至有很多女性在青春期因此遭受排斥和校园暴力。抵制单一审美和外貌歧视,能够让女性更加独立、自信。
(2)社会地位 在封建社会,女性被认为是男性的附属品,社会地位低下。
例3 男は松、女は藤(男人是松,女人是藤)。
例4 女は氏無うて玉の輿に乗る(穷人家的女儿凭借姿色可嫁高门)。
例5 女は三界に家無し(女人永世无家)。
例3中将男人比喻为高大的、根基稳固的松树,却将女人比喻为需要依附于男人的藤蔓,体现出女性独立性的丧失;例4中女性只有凭借美貌攀附男人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强调女性唯一的才能就是“美貌”,而忽略了女性的其他社会价值,表现出对女性的歧视;例5“女人永世无家”指的是女人出嫁前从父,出嫁后从夫,老了要顺从儿子,女性一生都是男性的附属品,体现出社会对女性的偏见。
(3)智慧 为了更好地掌控女性,男性会限制女性的教育资源。受教育水平低导致女性的知识水平低于男性,可从事的职业也远远少于男性。
例6 女賢しくて牛売り損なう(女子有才反招损)。
例7 女の知恵は鼻の先(女人见识浅)。
例6 类似于中国的“女子无才便是德”,鼓励女性放弃学习文化知识;例7直接讽刺女性见识短,没有远见。既鼓吹“女子无才便是德”,限制女性受教育,限制女性职业选择,却又讽刺女性见识浅薄,既然追求“无才便是德”,女性便只能被强加“见识浅薄”的评价。其中的矛盾之处展现出男权社会下女性地位低下,缺乏为自己发声的机会,只能任由男性制定道德准则,任由男性评判,这是性别歧视现象的表现之一。
女性职业选择受限这一点在现代社会得到了明显改善,1985年,日本制定了《男女雇佣机会均等法》,从法律上保证了雇佣活动中女性的平等权利。但从现实情况来看,男女之间远未实现完全的平等。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1年3月31日发布的《2020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在政治参与和经济方面的性别差距评分很低,位列120名。b事实也的确如此,日本公司管理者层面的女性比例较低,女性的晋升相对男性存在着更多困难。现代日本女性的职业困境与日本人崇尚的“贤妻良母”传统思想有一定关联,也与上述推崇“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谚语有一定联系。
(4)性格 谚语中还常对女性进行讽刺,认为女性容易变心、善妒、吵闹等。
例8 女の心は猫の目(女人爱变心)。
例9 悋気嫉妬は女の常(女人善妒)。
例10 女三人寄れば姦しい(三个女人一台戏)。
以上三句都是从一些性格特点来对女性进行讽刺,但事实上不论男性女性,都有部分人会存在类似的性格特点。谚语中不仅将个别现象上升到女性全体,并且几乎不讽刺男性类似的性格特点,展现出男女地位及男女话语权上的不对等。
女性的正面形象则比较单一,在有关女性正面形象的十五条谚语中,有十一条关于女性美貌,如:柳が歩めば花が物言う(形容一群美女边走路边说话的娇姿)、月よ星よと眺める(女孩非常可爱,视若掌上明珠)。其他四条分别是:女の一念岩をも通り(女人看起来很懦弱,其实意志坚如铁)、女の情けに蛇が住む(女人对爱情深沉而执着)、布はめきから、男は女から(布织的好坏在于纬线,男人的发迹在于妻子)、女天下(女人当家)。其中前两个是赞扬女性坚强、执着的性格特点,后两句有关女性在家庭中的重要地位,数量都较少。
女性“美貌”过度被强调、被赞扬,本身就带有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似乎女性的品质就等于“美貌”,而忽略了女性对家庭、对社会的贡献。高级别的赞扬多从个人品质、学识、能力等内在的、具有社会价值的方面出发。并且古代女性美貌与否取决于男性,评判、定义女性美貌大多是男性,过于关注女性的外貌本身也带有一种“男性凝视”,即将女性定性为客体,用男性主观视角来制定框架,定义女性的价值。
由此可见,不论从负面形象谚语出发还是从正面形象谚语出发,古代日本女性都是处于完全不平等的地位,从各个方面接受男性的“凝视”,按照男性指定的规则生存,并且其中的一些歧视现象到现代社会都仍未被根除。
四、谚语中的男性歧视现象统计结果及分析
对最终筛选出的五十四条谚语进行分析归类,最终得到带有男性歧视的谚语十八条,占比33.3333%;不含有男性歧视的谚语三十六条,占全部的66.6666%,其中有关男性正面形象的谚语二十一条,占总体38.8888%。总结为下表: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对比女性相关谚语中歧视率高达67%,与男性相关的谚语中,带有男性歧视的只有1/3,并且男性的正面形象出现率38.8888%也高于女性的15%。可见日语谚语中虽然也存在着男性歧视现象,但并不如女性歧视现象那么严重,古代日本社会中男性地位要高于女性。
男性的负面形象谚语主要有(1)讽刺男性花心,如:男心と秋の空(男人心易变);(2)讽刺男性好色,如:芝居ずきは女好き(喜欢戏剧的男人大都好色);(3)讽刺身材高大却缺乏智慧的男人,如:大男総身に知恵が回りかね(傻大个);(4)讽刺长得帅却没钱没本事的男人,如:色男、金と力はなかりけり(小白脸)(5)讽刺小个子男人没力气,如:小男の腕立て(螳臂当车)。
从(2)(3)(4)(5)可以看出,这两句都是讽刺的某一类男人,在谚语中写作「芝居ずき(喜欢戏剧的男人)」、「大男(高个子男人)」、「色男(帅气的男人)」、「小男(小个子男人)」,而避免用男性总称「男」。而在讽刺女性之时,却大多使用女性总称「女」,笔者认为这种以偏概全、区别对待的态度也是对女性的一种歧视。
另外,相對于女性常受到外貌歧视,针对男性进行外貌歧视的谚语只有四条,集中在对男性身高的歧视,这四条谚语分别是:大男の見かけ倒し(虚有其表)、大男総身に知恵が回りかね(傻大个)、小男の総身の知恵も知れたもの(小个子的心眼儿虽然多,但谁都可以看出)、小男の腕立て(螳臂当车)。可以看出其歧视对象集中于「大男(高个子)」、「小男(小个子)」,即主要是从身高出发进行歧视,并且谚语内容仅围绕着“高个子缺少智慧”“小个子体弱、心眼多”等固有印象,对男性的讽刺并没有那么措辞激烈。女性在“皮肤颜色”“身材”“五官”等各个方面都受到歧视,且讽刺女性的句子大多十分不留情面,如此进行对比,古代日本男性遭受到的外貌非议要少许多。即使在现代社会,女性遭受到的外貌歧视仍然要比男性多,这其中也有一些历史因素的影响。
此外,男性的正面形象占比要远高于女性,正面形象也要更加丰富。其中有赞赏男子重承诺的品质,如:男子の一言、金鉄の如し(男子一言如金铁);有赞赏男性穷且益艰的品质,如:藁で束ねても男は男(再穷困,男人也有男人的价值);有直言身为男人之幸:男冥利に尽きる(作为男人感到非常幸福);赞扬男人品格:箸に目鼻を漬けても男は男(枯瘦如材的男人也是男人,应该尊重男人的人格)等。相对于正面形象集中于“美貌”的女性,男性的正面形象更加丰富,并且其正面形象集中于男性的内在品格、社会价值,反而并不在外貌上对男性进行赞扬。
男女对比能够更加直观地展示出古代日本的性别歧视状况。尽管也存在着一些男性歧视现象,但女性遭受到的歧视要远大于男性,实现男女平等,首先要从消除女性歧视开始。
五、结语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女性歧视现象要多于男性歧视现象,女性正面形象的占比及丰富程度也远低于男性。女性歧视是性别歧视问题中的主要矛盾,实现性别平等,要重点解决女性歧视问题。
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促使不同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形态。谚语正是这一民族的文化观念和意识形态在该民族语言中投射的现象,是语言与文化交融后的产物。c因此,应当从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条件中寻找女性歧视背后的原因,导致日本女性社会地位低于男性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宗教两方面。
母系氏族社会之后,男性成为社会生产的主力,地位也越来越高,女性地位随之降低。在日本第一个武家政治——镰仓幕府时期,女性同样可以作为土地所有者而成为幕府的支柱。也就是说,在镰仓幕府时期,男女之间还没有出现明显的地位差别。但是镰仓时代之后,男女地位差别越来越大d,女性失去继承土地的权利,丧失经济地位,不得不依附于男性。
镰仓时代后,儒教中的男尊女卑思想逐渐为统治者所利用,在儒教“三从四德”“贞洁”“贤妻良母”等思想的影响下,社会中针对女性的约束越来越多,女性受教育的权利得不到保障,职业选择也受到限制,在社会中失去话语权,只能任由男性书写評判。而男性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在家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可以任意支配女性。社会中男性也占据重要职位,又享有更多教育资源,拥有更多话语权,可以随意评判、约束女性,导致女性歧视现象越发严重。
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普遍性,日本和中国同属汉字文化圈,各方面都有许多相同之处,解析日本性别歧视现象,对我国的性别歧视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意义。并且社会语言学角度的性别歧视研究并不局限于日语,可以对其他国家的语言进行研究,也可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实现更深刻、更广泛的探索。
a 杨永林:《性别歧视在谚语中的表现》,《外语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2期,第37页。
b 数据来源: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gender-gap-2020-report-100-years-pay-equality
c 孙颖: 《日语谚语的民族性》,《外语学刊》2009年第4期,第57页。
d 秦颖:《从日本社会看日语女性语的产生与嬗变》,《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第19页。
参考文献:
[1]陈原.社会语言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 陶元山.日汉惯用语谚语辞典[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3]张洁.试论英汉谚语中的性别歧视[J].作家,2013(12).
[4] 黄育红.汉语谚语中的性别歧视及社会文化阐释[J].湖南社会科学,2015(2).
[5] 马新艳.从谚语看中日两国性别歧视[D].南京师范大学,2017
[6] 刘彦晶.社会语言学视角下的俄罗斯年度词语研究[J].中国俄语教学,2018,37(4).
作 者: 马爽,中央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
编 辑: 康慧 E-mail: 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