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清洁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

2021-08-27罗银萍

智能城市 2021年15期
关键词:保有量大湾交通

罗银萍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45)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印发,提出“到2035年大湾区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大湾区空气质量仍需要持续改善并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碳排放力争提前达峰。交通运输部对石油能源过于依赖,已成为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的主要贡献部门之一。随着交通一体化进程推进,交通源大气污染物和CO2排放占比将持续提升[1],交通运输业将成为减污降碳的重点控制领域。为推动大湾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推进大湾区交通清洁化和区域间协同化发展,需要评估交通结构清洁化调整发展现状,积极探索清洁交通发展道路。

1 大湾区交通结构调整现状与变化趋势分析

交通运输结构的优化调整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大气污染物持续大幅削减、保障交通碳排放提前达峰的重要举措。优化调整交通运输结构,构建以电气化铁路、清洁船舶为主的中长途客货运,以低排放车、新能源车为主的短途客货运体系,是未来交通领域污染防治的根本。本文主要对客货运输结构以及车队结构调整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1.1 货物运输结构现状

大湾区货运量年际变化如图1所示。

图1 大湾区分方式货运量年际变化

货运量年均增长率7%,2019年货运量达33亿t,在全国占比逐年波动上升,2019年增至7%。大湾区货物运输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货运量分担率均保持在60%以上,2015年以来略有下降,2019年较2015年下降了2.7%。

其次为水路运输,分担率维持在30%以上,2015年以来小幅上升,2019年较2015年提高2.6%。珠三角地区铁路货运分担率自2010年以来基本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的推进,2018年起铁路货运量和货运分担率同比上一年呈现双增长,但珠三角地区铁路货运占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仅1.2%。

1.2 城际客运结构现状

大湾区城际客运量年际变化如图2所示。

图2 大湾区分方式客运量年际变化

客运量年均增长率5%,2019年客运量达15亿人次,在全国占比逐年快速增加,2019年增至9%。大湾区城际客运结构以公路运输为主,客运量分担率保持55%以上,2013年以来持续下降,2019年较2013年下降了5.2%。

其次为铁路运输,分担率维持在20%以上,随着城际铁路快速发展,大湾区铁路客运分担率自2013年以来明显上升,2019年较2013年上升5.4%。

1.3 车队结构组成现状

大湾区机动车保有量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大湾区历年机动车保有量组成

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年均增长率为6%,2019年机动车保有量超2100万辆,千人汽车保有量约240辆;载客汽车保有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2%,2019年保有量增至1590万辆;载货汽车保有量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为4%,2019年保有量182万辆;摩托车保有量持续减少,年均下降率5%,2019年降至347万辆,较2010年减少200万辆。

大湾区老旧车保有量仍处于较高水平,2018年珠三角地区国Ⅲ及以前排放标准的柴油车和汽油车占比分别高达40%和15%以上,香港欧盟三期及以前排放标准的汽车占19%。

2 大湾区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2.1 预测方法

对于交通需求的预测分析,应结合未来经济、人口等发展情况,综合利用多元线性回归[2]、Logistic回归[3]和弹性系数分析法等对未来年的客货运量及机动车保有量进行初步预测。进一步采用国际经验借鉴法、趋势外推法以及相关规划文件发展目标,考虑2020年公共事件对交通需求的实际影响,对中长期交通需求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到更合理的预测值。

2.2 预测结果

根据预测,大湾区交通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25年,大湾区客货运量分别约17亿人次和38亿t,较2019年增长9%和14%。到2035年,客货运量分别约22亿人次和45亿t,较2019年增长40%和32%。

结合大湾区经济发展预测,根据国际经验,2025年千人汽车保有量增速减缓,2030年开始进入平稳期缓慢发展,至2025年和2035年,大湾区千人汽车保有量分别约为300辆和350辆,汽车保有量将分别达2400万辆和3100万辆。

3 大湾区清洁交通发展压力分析与对策建议

3.1 大湾区清洁交通发展压力分析

大湾区空气质量对标国际先进水平和碳排放提早达峰仍面临较大压力。2018年大湾区的PM2.5浓度均值为28μg/m3,O3-8 h第四大值达226μg/m3,显著高于其他三大湾区,且臭氧尚未进入下降渠道[4]。大湾区、珠三角地区及各城市层面均提出力争碳排放早日达峰目标,但大湾区碳排放总量仍呈增长趋势,碳减排工作面临挑战。

大湾区能源消费总量逐年增长,交通部分能源需求进一步扩大。2018年大湾区能源消费总量约为2.36亿t标准煤,呈逐年上升趋势。交通用能近年来有大幅度提升,从2014年的23%上升至2017年的31%,与产业用能体量相当。目前大湾区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正加速构建,结合上述交通需求预测分析,交通活动水平将持续上升,交通领域用能占比也将进一步提高。

大湾区交通运输部对空气污染物和CO2排放量贡献高,交通结构亟待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大湾区客货运输均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水路等清洁低碳的运输方式仍有潜力可挖;汽车保有量增速仍处于高水平,居民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率较低;高排放汽车保有量仍不容忽视,但除出租车和公交车外的其他汽车新能源化进程仍待提高,车队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3.2 大湾区清洁交通发展对策建议

(1)加强水路和铁路大宗货物运输,优化货运结构。

加快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推进大湾区港航基础设施和内河通道互通项目建设,优化内河航道与疏港铁路等集疏运网络,发挥大湾区水运优势。加快疏港铁路、重点园区铁路专用线和铁路货运网络构建,提升铁路货物运输能力,具备铁路运输能力港口应使用铁路运输大宗货物。推进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建设,推动海铁、内河铁水等多式联运。

(2)提升铁路客运量,推动城际客运低碳转型发展。

加强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力度,全面推动大湾区内国家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连接和融合发展,促进粤港澳三地轨道交通便捷换乘,加快澳门特区融入国家铁路网络。推动建立大湾区城际轨道交通的通勤化出行模式,优化站点分布和停站时间,有效提升铁路客运占比。

(3)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加快车队结构清洁化发展。

打造绿色低碳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落实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与建设,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设,提高大湾区公共交通服务能力,减少私家车出行需求。出台财政补贴政、老旧车限行等政策,加速大湾区老旧车淘汰更新工作。加快推广新能源车及配套充换电装置建设,持续推进出租车、环卫车等公共领域用车电动化,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出台碳交易积分、零排放控制区、路权优惠等政策,促进私人购买和更新使用新能源汽车。

4 结语

大湾区具备良好的交通发展基础条件,粤港澳三地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正加速形成,交通领域排放已成为大湾区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协同控制的工作重点。本文从客货运输结构和车队结构梳理了大湾区交通结构调整发展现状,综合利用多种预测方法对大湾区中长期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分析交通清洁低碳化发展存在压力与存在问题,提出了交通清洁化发展对策建议,助力大湾区建成对标国际一流湾区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

猜你喜欢

保有量大湾交通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亿辆,新能源汽车占比2.90%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繁忙的交通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对我国私家车保有量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小小交通劝导员
全国机动车保有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Ⅰ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