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丘陵太阳能光伏场地的总图竖向布置方案比选
2021-08-27宋晓萌
宋晓萌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75)
0 引言
近年来国内外新能源项目增长迅速,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随处可得、运行成本低、维护简单、建设周期短等优点[1]被各国电力行业所重视,已成为现代产业中较为成熟的商业化发展新型能源之一,但由于其占地面积大的原因,选址愈发偏向山地丘陵地区,为了维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竖向布置方案的确定为设计施工带来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本文针对山地丘陵太阳能光伏项目进行总图竖向布置方案比选。
1 场地竖向布置
1.1 场地竖向布置概念
场地竖向布置,是对自然场地进行垂直方向的高程(标高)设计布置;既要满足光伏场地的工程需求,又要满足光伏项目安全、美观等方面的要求[2]。光伏场地竖向布置,应与光伏场地总平面布置同时考虑,配合进行设计。
1.2 影响场地竖向布置的因素
1)自然地形地貌
太阳能光伏项目工艺较为简单,但占地面积较大,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并加以改造进行竖向布置,使改造后的设计地面能够满足防洪(涝)、光伏发电等使用要求。
2)场地排水
太阳能光伏项目应有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保证场地雨水能够顺利排除,在特殊地区例如山地场地或滨海场地时,应特别考虑防洪(涝)、排洪(涝)等问题,使场地不受洪水的威胁[3]。
3)土方工程量
太阳能光伏项目应利用地形进行合理改造,尽量使土石方填挖量最小。对地形图进行仔细研读,统一考虑场区内土方平衡问题,对土质、土壤松散系数及压实系数进行落实,尽量使整个场区填挖平衡且数量最优。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取弃土和重复挖填等现象[4]。
4)水土流失
太阳能光伏项目应尽量对地面地表进行维护以及及时修护,防止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5)必要的工程设施
太阳能光伏项目需合理布置竖向设计时必要的工程设施(如挡土墙、护坡等)和排水构筑物(如排洪沟、排水沟等)。
1.3 场地竖向布置方式
1)完全场平布置
对整体场地进行平整,完全修改自然等高线,改变其自然地形坡度从而进行竖向布置,通常适用于工期紧或对支架安装有要求的场地。
2)完全不场平布置
对整体场地不进行平整,完全不改变其自然地形坡度,进行竖向布置,通常适用于整体坡度较小或对支架安装要求不高的场地。
3)局部场平布置
对地形图进行精细化设计,利用软件(如civil 3D)辅助对地形图进行坡度分析,从而缩小场平的范围,再对需要场平的场地进行局部竖向处理,进行竖向布置。通常适用于一部分场地坡度较小,一部分场地坡度较大的场地。
2 工程实例
以下通过工程实例,结合上述三种竖向布置方式,对总图竖向布置方案进行比选。
2.1 工程概述
某45MW 光伏发电工程,分为两个地块进行布置(如图1 所示),分别为地块一30MWp和地块二15MWp。本工程地块一地形较为复杂,故以下仅对地块一进行竖向布置方案研究。
图1 电站地貌
2.2 场地竖向方案对比
地块一场地区域内地形较为开阔,无自然高深陡坎和深切沟谷,原自然地形(见图2)西南高东北低,地势上由西南向东北倾斜,中部有一较大土丘,利用Autodesk Civil 3D 软件进行坡度分析(见图3),地块一坡度大部分小于4%,西侧与东北侧坡度大部分为4%~8%,局部坡度大于8%。
图2 原始地形图
图3 坡度分析图
1)方案一:完全场平布置
a.场地排水
地块一按完全场平布置,如图4 所示,场地以外排水方向大约为西南至东北,场地西南侧主要为填方,需修筑排水沟。
b.土方量
场地分析:地块一场地坡度由西南朝向东北,以土方平衡最优为标准进行平整,南北坡向-1.7%,东西坡向-0.2%,场地最低点位于场区北侧,最低标高为1 505.20 m;最高点位于场区南侧,最高标高为1 523.00 m。
全场地整平需填土92.5 万方,挖土92.8 万方,不包含边坡,土方基本平衡(见图4)。
c.边坡挡墙设施
根据场平整体标高,需规划边坡及挡墙(见图4)。
图4 完全场平示意图
d.水土流失
由于大面积对场地进行平整,植被破坏严重,需对场地进行植草或种植农作物以保证水土不流失。
e.容量及总平面布置
本布置容量可达41.87 MW(支架南北向净距为3.1 m),总平面布置如图5 所示。
图5 方案一总平面布置图
2)方案二:完全不场平布置
a.场地排水及边坡挡墙设施
地块一按完全不场平进行布置,维持地表原貌,排水方向不受阻挡,可不进行排水措施设计及边坡挡墙修筑。
b.土方量
全场区整平土方按0 方计算。
c.水土流失
考虑到对环境的不利因素以及对植被的保护,不对场区进行场平,维持地表原貌,保证水土不流失,仅考虑光伏支架处的植被恢复。
d. 容量及总平面布置
本布置容量可达28.91 MW(支架南北向净距为3.0 m ~8.5 m ),总平面布置如图6 所示。
图6 方案二总平面布置图
3)方案三:局部场平布置
既充分考虑太阳能光伏项目的最优土方,又考虑到保护环境及防止水土流失,对上述两个方案进行折中,采取局部场平的布置方式进行平整。
a.场地排水及边坡挡墙设施
地块一按局部场平进行布置,如图7 所示,大部分维持地表原貌,仅坡度较大处平整,排水方向基本不受阻挡,仅局部对平整处进行排水措施及边坡挡墙修筑。
图7 局部场平示意图
b. 土方量
地块一大部分场地坡度为1%~4%,按照不大范围进行整平的原则对其进行平整分析:对场地西北侧、东北侧自然坡度大于4%的部分进行平整,设计坡度约为3%~4%,是为填方;场地北侧、中部及东南侧的山包按挖方计算,对其进行推平平整,是为挖方。
局部场平需填土29.5 万方,挖土30 万方,不包含边坡,土方基本平衡。
c.水土流失
本方案仅局部进行平整,故对原地形破坏有限,现场在能够维持地表原貌的条件下进行施工,仅考虑光伏支架处的植被恢复,以保证水土不流失。
d. 容量及总平面布置
本布置容量可达32.64 MW(利用Autocad Civil 3D 和Helios 3D 软件,通过实测地形图的地模建立以及根据纬度及支架角度等计算,确定南北向净距,局部整平净距为4 m,其余为3.5 m ~7.5 m),总平面布置如图8 所示。
图8 方案三总平面布置图
2.3 场地竖向方案分析
2.3.1 竖向方案优缺点分析
1)方案一
优点:布置容量最大,约41.87 MW。
缺点:土方量最大(填方92.5 万方,挖方92.8 万方),挡墙护坡及排水沟工作量最大,土地植被破坏最严重,需对水土保持实施适当的措施。
2)方案二
优点:土方量最小(挖填方均为0),挡墙护坡及排水沟工程量为0,仅对光伏支架处进行适当的植被恢复。
缺点:布置容量最小,约28.91 MW。
3)方案三
优点:土方量适中(填方29.5 万方,挖方30 万方),挡墙护坡及排水沟工作量较小,土地植被破坏有限,仅需对光伏支架处及局部平整处进行适当的植被恢复,以保证水土不流失。布置容量合适,约32.64 MW。
缺点:局部平整处仍对地形地貌有破坏作用,在适当的地方需增设排水措施。
2.3.2 技术经济比较表
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具体经济比较如表1 所示。
表1 技术经济比较表
②土方外运(购)费用按80元/m3计算。
2.4 分析结果
通过以上分析,方案一装机容量最大且施工实行度较易,但土石方量大,挡墙护坡及排水沟工程量较大,投资最大、对水土保持影响最大;方案二土方量最小、对水土保持影响较小、投资小,但施工实行较为困难且装机容量最小;方案三土石方量较小,投资虽较方案二有所增加,但装机容量合适,对水土保持影响较小,施工进度较快投资小,综合比较,方案三可作为设计推荐方案。
3 结语
结合现实情况,利用此类地形建设光伏电站的情形逐渐增多,在全国各地尚有许多同类型地区,为了水土保持以及不破坏自然生态平衡,应合理地进行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开发,针对局部场平布置进行更加优化及精细的计算,保证土方量最小最优的同时合理满足生产和使用的要求,不仅能加快建设进度,更能达到节约基建费用投资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