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路军为啥爱用手榴弹

2021-08-26关山远

华声文萃 2021年1期
关键词:手榴弹八路军配方

关山远

“眼前的敌人成一列纵队,领头的人吹着哨子,他们弯着腰向我马车队冲去,接近二三十米时,一声号令,同时投出一批手榴弹,轰、轰的爆炸声震动大地。”这是日本兵内匠俊三在《齐会、大超市村的讨伐战》中写到的一个细节。这次战斗,发生在1939年4月22日至25日,是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的外线速决进攻战。是役,八路军共毙伤日军700余人,俘7人。在内匠俊三的笔下,八路军的手榴弹,成了日军挥之不去的噩梦。

日军第10师团第10联队在《八路军游击战战例》中,总结分析了八路军的打法:先以步枪、机枪集中一顿猛射,然后举着手榴弹冲过来,“在军号声中边投手榴弹,边向汽车杀来”,在手榴弹爆炸以后,迅速进入白刃战,让日军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著名的平型关战役就是如此。

八路军在战斗中为啥爱用手榴弹,原因说起来很辛酸——跟日军相比,我们武器装备太差,有时候连子弹都很缺乏,远程火力根本无法和日军对抗,只能采取不顾一切抵近敌人、齐齐投掷手榴弹来歼敌的战术。相比飞机大炮乃至枪支,手榴弹的生产工艺,要简单得多。

事实上,抗战初期根据地生产的手榴弹,因为制造技术十分简陋,手榴弹的威力不大,用《亮剑》中李云龙的话来说,“一炸两瓣”,杀伤力十分有限。一个真实的故事是:在华北的一次日军“扫荡”中,为了避免被俘受辱,两位“土八路”紧紧抱在一起,拉响了手榴弹自尽,一声巨响,两人倒下了。半夜,他们苏醒过来,原来他们只是被炸成两瓣的手榴弹震晕过去了……

为了让手榴弹从“一炸两瓣”提升为爆炸后产生几十块甚至上百块碎片,来杀伤敌人,许多人付出心血,甚至生命。

石成玉,河北省永年縣铁匠世家出身,1939年他带着全家加入了著名的柳沟铁厂。在改进炸药配方的实验中,他妻子和弟弟都因爆炸事故牺牲。

还有另一位民间高手教逢春,早先是一个爆竹匠,全家七口人都参与了改进炸药配方的实验,他的两位叔叔、妻子和孩子先后在爆炸事故中牺牲……但石成玉、教逢春都没有退缩,一直奋斗在危险的岗位上,终于取得了成功。

据统计,“七七事变”后的8年抗战中,八路军和新四军的兵工厂共造了450万个手榴弹。这种拿着手榴弹近战的战术,让八路军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狂风骤雨般的手榴弹,也让日军魂飞魄散。1942年日本搞“五一大扫荡”,在河北无极县赵户村,八路军战士赵三子守卫南街口,一个人一口气扔出180颗手榴弹,把日伪军炸得鬼哭狼嚎,保持了阵地不失。

(据瞭望智库)

猜你喜欢

手榴弹八路军配方
春天的配方
几根香菜识破日特
真实版“土豆雷”
东北丰新型产品配方
论平型关大捷与平型关战役的关系
浅析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史上最严新规”终结奶粉任性
八路军风采录
重保龄球
幸福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