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最先向世界报道南京解放的西蒙·托平

2021-08-26

华声文萃 2021年1期
关键词:俘虏西蒙比尔

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1月8日,《纽约时报》前执行主编、美国普利策奖主管西蒙·托平,因中风在纽约白原市去世,享年98岁。

11月9日,《纽约时报》发布讣告,称“西蒙·托平以驻外记者的身份记录了中国崛起和欧亚两大洲的冷战,以《纽约时报》编辑的身份塑造了纸媒的黄金年代。”

在淮海战役中被俘

1949年1月,淮海战役进入尾声。当时还是美联社记者的西蒙·托平为了进入共产党前线指挥所采访,冒险跨过国民党阵地前线,穿过无人区,但他被解放军俘虏了。

托平后来在他的著作《来自冷战前线——一个美国记者的日记》中回忆了自己被俘虏的情景:

“大炮轰鸣了一夜。但现在是黎明时分,炮声突然陷入了沉默。那是1949年1月7日,我躺在中国农民小屋的棉毯上听着外边的声响。炮声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停了。我在黑暗中摸索着向门口走去。当我和一个士兵面对面时,我退却了,他端起了卡宾枪指着我。那天夜里我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名俘虏,被关押在战场附近的一间小屋里。”

作为俘虏,托平被押送到数英里外的战地总部。第二天早上,一名自称吴副政委的人来到小屋,归还了托平被没收的打字机和照相机。

吴告诉他,军方护送人员和马匹正等着把他送回去。

托平在回忆录中记下了那次離别:“我上马时,吴走到我身边,把手放在马鞍上,第一次用英语轻轻地对我说,‘希望能再见到你。一路平安。再见。”

南京解放的消息凌晨传向世界

“天刚破晓就被南京北面的炮声和爆炸声惊醒了。”托平回忆起1949年4月23日那天混乱不堪的南京。

当晚午夜时分,托平与同行的法新社记者比尔·管驱车前往电报局准备发稿,在路上被两名士兵拦下。“什么人?干什么的?”

比尔道:“我是法国新闻社记者,他是美国联合社的记者。”

士兵们一听就叫起来“美国人!”然后问托平:“你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吗?我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托平碰上的是人民解放军的一支先遣队。先遣队的指挥员命令眼前的两位外国记者原路返回城内。

托平和比尔随后开车赶到电报局,但电报局只有一条通讯线路,托平和比尔决定投掷硬币来决定谁先发稿。

比尔赢了,他向法新社巴黎总部迅速发出了三字快电:“Reds take Nanking(‘赤党占领南京)。”

而托平随后发出了一篇66字的消息稿。托平刚发完电讯稿,南京到上海的电讯线路就被解放军切断了。

然而法新社收到比尔的快电后,以为那只是一个标题,就搁下等候后续的详讯。比尔的详讯直到早晨南京对外电讯联络恢复后才发出。这一耽搁让托平的报道第一个传遍了全世界。

在《申报》1949年4月25日的头版上,就刊登了托平发自南京的电讯稿中文译稿。

新中国的见证人

1949年8月托平离开南京,再从上海搭海轮离开中国。托平后来在回忆录里写道:“司徒雷登一走,南京这个前朝国都,便逐渐失去新闻中心的地位了……”

托平重返中国是1971年6月21日。当时正值中美关系破冰前夕,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将在7月秘密访华。

托平一家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且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与周总理共进晚餐。周恩来总理说:“托平和郎宁先生是我们进驻南京城的见证人。他在1949年4月亲眼目睹了新旧中国的改朝换代。”周总理所说的朗宁先生,是托平的岳父,加拿大外交大使切斯特·朗宁。

新中国成立前夕,朗宁曾任加拿大驻华领事馆领事;之后,朗宁曾任加拿大外交部远东司司长,他为推动1970年加拿大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关键贡献。

而托平的妻子奥黛丽·朗宁同样与中国渊源甚深,她毕业于南京大学,并且于1948年与托平在南京相恋,之后二人在南京结婚。

后来经周恩来总理特许,奥黛丽·朗宁还成为全世界第一位独家报道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外国记者。1978年,她拍摄的兵马俑照片还登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

(据“瞭望智库”观察者网)

猜你喜欢

俘虏西蒙比尔
俘虏
狼被俘虏
充分检查
女儿的奇葩问题,老爸这样回答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外星人
有一种爱叫坚持
留头发的原因
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