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鉴“掌握学习”理论 转化农村数学学困生

2021-08-26姚兰

求知导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小学数学

姚兰

摘 要:“掌握学习”理论提出,只要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和帮助,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内容。也就是说,其把学习结果归因于学生没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或是没有得到充足的帮助,而不是学生自身能力的强弱,这也是本文借鉴“掌握学习”理论,探讨农村数学学困生转化的指导思想。教师要通过有效、有序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维度、分层次的教学,让每位学生在智力、体力和情感上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掌握学习;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26-02

引 言

“掌握学习”理论提出一个观点:只要给学生充裕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教学帮助,一个学生能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也就是说,教师要转变教学偏见,为掌握而教,引导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为掌握而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持续力[1]。具体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创设生活场景、设置梯级问题、搭建展示平台、组织实验活动、参与社会实践这几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主动感受知识价值、体验成功快乐、强化心理自信、认识定理来源、解决具体问題,并为学困生提供更多的实际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促使学困生自主投入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跟上学习进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生活场景,感受知识价值

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指出,教师在提供给学生最佳的教学并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时,要平衡好三个自变量的相互影响,即学生的认知准备状态、情感准备状态及教学质量。学困生转化同样要统筹协调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活场景的方式,使学困生形成较高的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以此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2]。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这一课时,由于这节课的内容具有很强的生活意义,教师在教学时就可以多为学生创设使用人民币的生活场景,如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历去超市买玩具、文具、零食等场景;遇到过去游乐园、动物园等买门票、车票的一些生活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生活中的购物体验,从而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模拟购物的方式再现这些生活场景(如小小商店、跳蚤市场等),使学生体会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的币值,能够简单地进行币值的换算,初步学会使用人民币买卖物品。

一节完整的小学数学课堂是由教学四要素,即线索、参与、强化、反馈—纠正串联起来的。教师创设生活场景,能给学困生提供学习新知识的线索。之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困生参与由线索引发的新知识探索过程,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并关注反馈信息,及时纠偏解疑,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设置梯级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相比其他学生,学困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及理解程度、问题的解决能力要稍弱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利用问题教学法讲授课堂内容时,要考虑到不同学生的认知准备、学习能力及心智水平的差异性,为学生设置有梯度、有层次的问题,让学困生也能够沿着教师搭建的认知框架逐步向上攀升,体验到获取知识、解答问题的成就感[3]。

例如,在教学“运算律”这一课时,教师可引入实例:“班上有20名男同学,15名女同学,班级总人数为多少,请列出算式。”学生得出结果可以是20+15=35(名),也可以是15+20=35(名)。教师结合其他实例继续提问:“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发现两道算式中的两个加数相同,结果也相同。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像这样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得数都相等吗?怎样验证?”就这样,教师通过设置梯度问题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举例、比较、抽象和概括的数学探究过程,逐步概括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有梯度的问题设置要基于教师对课堂的整体把控,对学生的全面了解。问题的梯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难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可接受程度,要在最大程度上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完成相应水平的问题的驱动下向更大难度的问题推进,从而实现思维的纵深跃进[4]。

三、搭建展示平台,强化心理自信

小学数学学困生一般表现为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信心,基础相对薄弱,无论行为习惯还是学习方法、学业成绩都存在明显缺陷,达不到或难以达到《义务教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要求。这也要求教师在进行学困生转化时,根据学生的症结对症下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例如,在教学“圆柱与圆锥”这一课时,除了课堂上进行的圆柱体和圆锥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等知识点的教学,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有趣的作业,即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发挥创造能力,自选材料,完成圆柱与圆锥的实物制作,并选定时间在班级内进行成果展示。这样的活动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不仅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实物模型的创造中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增强自信心,还能使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学习”理论的学生观传递出一种理念,即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后天的、人为的、偶然的,它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它是可以改变的。因此,教师在转化学困生时要正确认识和理解这种教育理念,以提高学困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帮助学困生增强自信心。

四、组织实验活动,认识定理来源

数学是一门具有严谨性与高度抽象性的学科,这也是一些学生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学习有抵触心理的原因,会导致学困生的学习态度消极、兴趣淡薄、信心缺乏。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化抽象为形象、化复杂为简单,通过组织实验活动的形式,能让学困生从动手操作中认识定理来源,更好地理解知识[5]。

猜你喜欢

学困生转化小学数学
探索如何转化初中英语学困生的教育策略
不抛弃,不放弃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谈中学数学学困生的成因与转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