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家园合作教育有效策略研究

2021-08-26张森森张琳琳邓燕丽

求知导刊 2021年28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张森森 张琳琳 邓燕丽

摘 要:自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家庭结构从多子转为少子,一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成为当时的国策。在这种家庭中,独生子女受到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家庭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是我国教育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家庭和幼儿园是两个最关键的教育场地。只有家园教育有效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确保幼儿的心理健康。目前,我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家园脱节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侧重点,对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探讨,并结合相关问题提出针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家园体制合作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8-0008-02

引 言

现阶段,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然成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使得相关教育教学难度较高,所涉及的内容和覆盖面较广,教学工作开展较为困难[1]。由此,家园合作教学制度被提上日程,其体系制度的完善成为当下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家园联合的方式能够有效解决幼儿心理问题。因此,家园合作逐渐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与关注。但是,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加上家园合作教育体系发展时间较短,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合作面临着诸多问题,教学理念和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程要走。

一、幼儿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

(一)以身作则、统一态度纠正问题

在纠正幼儿心理问题的过程中,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做到以身作则、统一态度,解决相关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受制于身心发展和理解能力,幼儿对一些错误并没有明确的认知,对其产生的后果和危害也不会进行考虑。这时,如果家长和教师一味地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就会导致幼儿产生排斥心理。更进一步,如果家长和教师不能做到以身作则、统一态度,就会助长幼儿的排斥心理,导致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愈发严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2]。

(二)直面问题,引导幼儿面对困难

人的一生是很漫长的,所面临的困难和挫折也是难以估量的。虽然家长和教师无法帮助幼儿解决所有难题和挫折,但是在家园合作教育的模式下,家长和教师能够让幼儿拥有面对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帮助幼儿形成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3]。反之,幼儿一旦过于依赖父母,习惯躲在父母的庇护下,面临困难时思索的是如何退缩,就无法从根本上实现自立自强。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幼儿直面困难,培养幼儿解决困难的能力,让幼儿获得更好的发展。

二、家园合作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与幼儿园存在意见分歧

家园联合教育是解决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配合往往存在不协调现象,彼此之间存在较多的分歧。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双方的主观意向不尽相同。从家长视角来看,幼儿的健康成长是最为关键的,幼儿的一些缺点容易被忽视,特别是一些来自家庭的缺点和劣习,通过家庭教育更是难以纠正。基于此,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通常不会被家长重视。与之相对的,当幼儿出现病症时,家长容易出现过度焦虑的情绪,过于重视和关注。从教师视角来看,教师关注的幼儿较多,在相互对比下,很容易发现一些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4]。与此同时,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教师比较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这就导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主观意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容易出现意见分歧。

(二)家园合作体系存在漏洞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家园体制合作体系存在较多的漏洞,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与园没有明确具体的分工。比如,当幼儿出现不愿意踏入班级、融入集体的情况时,教师通常会采用向家长反映问题的方式进行协商解决。但是,教师往往只是提建议,而家长未能引起充分重视,进而导致分工不够明确,问题难以解决,即使是解决了也没有实效性。第二,家与园的合作没有统一的体系标准。在家园联合教育的过程中,具体的合作工作是基于统一标准进行的。但是,教师和家长在受教育程度、教育观念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两者的教育标准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当幼儿出现调皮现象时,教师往往通过制度和标准进行约束,敦促幼儿改正调皮行为。但是在家长的眼里,幼儿的调皮是活泼的表现,因此约束程度较低。

(三)家园之间的交流存在问题

家园之间的合作离不开交流沟通,交流是合作的基础和先决条件。在家庭中,幼儿习惯了家庭环境,心情处于相对放松的状态,很少出现沟通问题和交流障碍。由此可见,在原生家庭中,家长发现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困难。而在教学环境中,幼儿之间的对比使得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凸显出来,这时,教师能第一时间发现幼儿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教师与家长之间建立交流机制是很重要的,但实际上二者之间的交流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家长工作繁忙,很难经常和教师交流。其次,大多数公办幼儿园里的师生比例是1:15左右,教师工作普遍比较忙。受此影响,教师通常不会向同一家长发出多次邀请,因此教師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效果大大降低,不同视角、不同标准对家园合作教育的影响较大。

三、优化完善家园合作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统一的教学标准和目标

针对家长与教师之间主观意愿不同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采用定时记录的方式建立一个契合家长观念的统一的教学目标,并结合这一教学目标,确定具体的教学标准和教学制度[5]。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将一些幼儿心理健康问题记录在一个规范的表格中,并将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措施记录在表格中,通过细化表格内容,贯彻落实符合家长观念和教师观念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要对表格中的问题进行进度跟进,进而更有效地解决幼儿存在的心理问题。除此之外,教师在制作和使用表格的过程中要着重问题提炼、中心记录和归纳总结。具体来说,教师应在日常教学互动中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实时记录,并与家长进行探讨和总结,之后对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提炼,以此确定问题的具体解决措施。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举措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