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挂云山六壮士
2021-08-26丁建同
丁建同
抗日战争时期,较早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河北挂云山六壮士跳崖殉国,用他们年轻的生命和热血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悲壮之歌。
1940年9月初,日伪军侦察得知八路军熊伯涛纵队在平山、井陉、获鹿(今鹿泉区)三角地带驻扎,阴谋集中兵力进行重点“围剿”。八路军纵队司令部得知日伪军“围剿”消息,立刻分析敌我力量悬殊对比,决定主力部队迅速转移,地方武装平井获游击支队负责钳制敌人,掩护大部队转移。
受命钳制敌人的平井获游击支队完成任务后,第一、第二中队亦转移,只留第三中队除一个排的兵力由支队长何杨文率领绕道获鹿天井沟迂回敌后,其余两个排约五十多人,由中队长李鸿山(有写“李恒山”)带领赶往挂云山,配合区基干队钳制敌人,掩护第一、第二中队转移。挂云山是太行山脉九龙山的主峰,海拔一千多米,峰高势险,易守难攻,是井陉东北的屏障。当时井陉县第一区区政府就设在山上。当天晚上,区小队和三峪、上庄两村的部分群众,其中有青年抗日先锋队、儿童團成员等约一百多人也陆续转移到山上。
此时,日军认为这是消灭八路军主力部队的绝佳时机,于是纠集驻石家庄、获鹿、井陉及铁路线上据点的日伪军连夜向八路军纵队驻地三峪方向奔袭。9月6日拂晓,为引诱敌人,区小队在挂云山上故意放了一枪。听到枪声,敌人判断是八路军主力,兵分五路围攻挂云山。
这时,日伪军已对挂云山形成了合围之势。敌人投入的兵力有三四千人,他们利用两门山炮向挂云山猛轰,用十几挺轻重机枪向主峰西部扫射。而坚守在山上的游击队三中队、区基干队等战士只有一百一十余人,还是刚组建不久,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正面战斗还是第一次。武器简陋,只有一挺轻机枪,每人虽有一支步枪,但大部分是套筒旧枪,手榴弹也不充足。但战士们毫无畏惧,只有一个信念:拖住敌人,消灭敌人,完成阻击敌人的任务。
战士们打退了敌人数次进攻,但游击队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三中队队长李鸿山及部分战士壮烈牺牲。日伪军又发动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主峰上只剩下吕秀兰、康英英、刘贵子、康二旦、李书祥、康三堂六人。吕秀兰等人见此情形,狠狠甩出几颗手榴弹,把围上来的敌人压下去,从庙里冲了出来,分头夺路突围。敌军一看,只有六个人,想抓活的。吕秀兰不等敌军逼近,从庙后纵身跳下悬崖,康三堂和李书祥随后也跳下悬崖。刘贵子刚出南天门,四五个日军上前抓他,也毫不犹豫从南天门外跳了下去。受伤的康英英和康二旦见敌人端着刺刀捅来,二人转身也跳下了悬崖。由于崖高坡陡,六位勇士都壮烈牺牲。太阳落山时,日军占领挂云山,万万没有想到,在山上顽强地抵抗了他们快一天的对方,竟然是几十个游击队员。
(摘自《人物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