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2021-08-26陈艳丽

课外语文·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阅读课堂读写结合应用分析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充分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优化与完善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措施三点内容,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具体的可行性方法,為后续的教学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阅读课堂;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1-127-02

【本文著录格式】陈艳丽.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J].课外语文,2021,20(21):127-128.

引言

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传统教学模式落后、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以及学生缺乏写作兴趣等。教师要进一步落实好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应用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制定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本文针对问题,探讨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应用。

一、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模式落后

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读写结合教学的展开来看,仍存在很多问题,但首要问题仍是传统教学模式过于落后,从而也阻碍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开展。那么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看,语文中的听说读写往往是被分割开来的。例如,当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往往只是单一地进行知识点讲解,而学生大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同时,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也存在着大量机械性的背诵。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限制了阅读教学的进一步开展。

(二)学生阅读能力有待提高

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自身的经历也比较少,所以在知识的储备上一定是不够充足的。而当其体现在学生的阅读学习上,便直接反映在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上。同时,从教师的阅读教学来看,也仅仅是一味地延续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自身的阅读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包括强调学生背诵、强调学生套用公式来理解问题,都使得学生实际的文章感受不够深刻,知识的掌握仅仅是流于表面。

(三)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看,往往表现出活泼好动的特点,其自身的专注度是明显不足的,并且也很容易出现情绪化的问题,使其无法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从教师的教学方法来看,本身也比较枯燥,无法引导学生在阅读写作中养成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要求

(一)拓宽读写结合范围

在新课程改革中,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即综合性学习。所谓的综合性学习主要指的是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借助多种途径和多种活动来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从这一概念的提出来看,不仅仅是拓宽了原有读写结合教学的范围,也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感悟。一般认为,读写结合教学的应用是在真正意义上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壁垒,对分割的阅读和写作进行了重新整合。同时,在基于学生整体训练的过程中,也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次,这一概念的提出,也同时突破了原有的教材限制,给予了学生更为开阔的思维,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真实情感驱动下,写出更优秀的文章。

(二)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养

从小学语文教学传统的读和写来看,主要存在着两个问题。其一是阅读的中心论,其二是写作的中心论。其中,在阅读中心论的主张下,认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促进写作。但是这样一种观点却是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理年龄特点的。同时,在要求学生进行阅读时,也只是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反而忽视了学生的阅读质量,其结果上并不能起到对学生写作的促进作用。而从写作中心论来看,主要是倡导读什么内容就写什么内容。那么在这样一种理论指导下,学生的写作很容易变成单一的模仿和附庸,缺少学生自身的感悟和理解。由此可见,无论是阅读中心论,还是写作中心论,都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都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需要进行读写结合教学。

(三)加强读写迁移

从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形式来看,主要分为显性结合和隐性结合两种。其中,显性结合更适用于短期的教学,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之隐性教学则是针对长期教学的一种方法。包括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培养、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训练、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进行提高等。在漫长的小学生涯中,隐性教学法是更适用的。

(四)强化技巧点拨

一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在进行学生的读写训练时,采用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但是却忽略了方法应用同时的技巧点拨,使得学生出现了明显的厌学情绪。通常情况下认为,读写结合是对学生语文素养进行提升的主要途径,但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此一来方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三、优化与完善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的具体措施

(一)把握阅读材料,开展后续写作

针对以上问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读写结合教学方法,首先便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阅读材料的阅读来开展后续写作。

例如,在学习《北京的春节》一文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让学生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切入来描绘北京的春节的。同时,针对文章中选用的红色进行概括,又能够体现出什么?这里的红色代表了什么?又为什么要选择红色?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文章阅读,更好地提高了阅读的质量和针对性。同时,在学生完成阅读后,便可以发现,该篇文章更多是从饮食、习俗等生活化的角度来切入的,以底层民众的视角真实地还原了北京的春节。而文章中的红色,一方面可以代表春节期间爆竹的红、春联的红,也可以代表天安门城墙的红,更可以是亿万中国人心中的红。从而在逐层剖析中,深化文章的内涵。

此外,在完成了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该篇文章的格式来对自己所在城市的春节进行描写,并引导学生自行选择角度,以及同样通过一种颜色来进行概括。那么從教师的要求来看,一方面体现出了文章格式上的限制,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汇总阅读积累,转变为自身的写作方法。另一方面又放宽了文章内容和角度的束缚,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面对春节可以从自身来写,也可以从看到的东西来写。可以是新衣服,可以是新玩具,也可以是别人脸上喜庆的神情等。而在最后的颜色概括上,不仅仅是要求学生选择颜色,更要求学生说出选择这个颜色的原因。比如有的学生选择了白色,他联想到的是春节在冬季,以及冬季里的白雪。又或者有的学生想到的绿色,是冬天即将过去,春上枝头的绿等等。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了课文,也强化了课文和学生自身情感的共鸣,并在学生产生共鸣的基础上,通过写作方法的积累,成功转化成了文字,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自身的思维能力。

(二)组织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积累

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中,不仅仅是要关注教材内的阅读,也要关注教材外的阅读,强化二者的联系,强化学生的积累。

例如,在学习《火烧云》一文时,首先教师可以针对文章中出现的大量修辞手法,让学生谈一谈感受,以及组织学生进行学习。之后,教师再让学生去理解文章的情感。但是若仅从《火烧云》一文来看,它更多是给人以安逸、祥和的正面情感,这也是学生所能产生的最直接感受。但是不能够忽略的是《火烧云》并不是一篇完整的文章,它仅仅是萧红长篇小说《呼兰河传》的节选,若想要更深刻地把握《火烧云》一文,还需要从整本书的角度出发。因此,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后进行阅读。但同样考虑到《呼兰河传》一文的长度和深度,小学生完成起来还是具有难度的,对此,便需要教师来帮助学生筛选。之后,再将筛选出来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同《火烧云》一文进行比对,此时再让学生重新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以及让学生说一说《火烧云》一文在整本书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理解和积累,组织学生进行写作。

(三)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同样以《火烧云》一文为例,除了前文中所谈及的内容,教师也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对此,针对文章中明显的景物,教师便可以通过多媒体来给学生播放有关火烧云的视频,让学生在更为直观的体验下,感受火烧云的美。之后再去思考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同时,教师也可以将文章与学生的生活进行结合,去观察窗外校园的天空,以及校园天空中的云朵,看一看它们都像什么,又有什么感受,之后再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形状、自己的感受撰写下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优化与完善小学语文阅读读写结合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把握阅读材料,开展后续写作”“组织课外阅读,强化学生积累”以及“丰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等一系列方法来达到教学目的。意在从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分析问题成因,找寻解决方法,制定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案策略,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司洁.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 名师在线, 2020(13).

[2]张淑杰.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7(12).

作者简介:陈艳丽,女,1982年生,江苏邳州人,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

猜你喜欢

阅读课堂读写结合应用分析
巧施练笔,让写作之花绽放
探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紧贴新课标,反向设计阅读课堂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