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措施研究

2021-08-26简月芬

课外语文·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审美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语文本身就是具有审美特性的,在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审美素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得到了有效凸显,它不仅能够体现出学生对阅读素材的学习情况,还会对学生的的德育品质起到润物无声的影响。基于此,文章首先探究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然后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常见误区进行系统分析,最后给出针对性解决措施,以供业内同人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审美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21-081-02

【本文著录格式】简月芬.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措施研究[J].课外语文,2021,20(21):81-82.

引言

审美素养是一种综合文化现象,它是对美的接受和感知能力的有效体现,将其渗透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挖掘文学作品,实现语文阅读教学意义的进一步深化。高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成的关键阶段,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養其审美素养,强化对其审美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深入挖掘和剖析文章,提升其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还能够有效契合素质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的语文阅读学习过程中强化对于美的感知能力,最终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措施予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意义

(一)适应新课改的进程和要求,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中国基础教育正在迈向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符合新课改的特点,合乎时代的需要,使得全面发展要求所推行的美育教育原则得到有效落实。所谓审美教育,并不是独立的个体,也并非在课堂教学中单独进行的教育环节,而是要将其贯彻落实到教育全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教授学生阅读技巧、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将审美教育融入阅读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挖掘阅读知识,使得学生对阅读内容形成透彻的感悟,继而深化阅读教学意义,从而让学生能够做到学习知识和积累审美经验两者兼顾,使其能够将知识素养和审美素养有效结合,进而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提升。

(二)培养学生对外界的审美情感,促进全面发展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即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然、社会和艺术,让学生在观察和思考中,逐渐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得学生在今后生活学习中能够具备体验美、欣赏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才能发现生活中美的事物,才会充分调动自身的情感意识,而语文阅读正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重要载体,通过教师向学生灌输文学阅读中美的意境、美的词汇和美的辞藻,能够使得学生文学素养和道德情感意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故此可见,培养学生对外界的审美情感是语文阅读审美教育重要的教学目的,其能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美的感悟。法国诗人儒贝尔说过“审美观是人的文学悟性”,审美素养,也可以称为艺术鉴赏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是人思想意识形态的升华。而高中生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都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个时候培养高中生的审美素养就尤为重要。新课改提出,高中语文强调审美教育功能,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逐渐地引导学生感受美、发现美,从而陶冶情操,为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高中语文教育中要格外重视高中生的审美观。

二、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常见误区

(一)急于求成

“欲速则不达”,审美教育作为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其特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这使得学生不能快速地吸收和理解审美内涵。若教师还是沿用灌输式教育模式,将审美教育强硬地灌输到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语文审美意识,还会适得其反,会极大程度上抑制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需要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层层渗透。但是从目前来看,大多数高中语文教师并没有清楚地掌握审美教育的真谛,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没有细化审美教育的实施流程和实施计划,在课堂教学中存在拔苗助长的不良现象,这也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最终弱化了语文阅读审美教育的意义。

(二)统一规划

审美素养是一个抽象化名词,是文化的综合表现形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道理也同样适用于审美素养的理解上,学生基于年龄、认知以及思想的差异,对于审美素养的理解自然也就各有千秋,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也正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体现,故此,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为了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绝不能求同存异,按部就班地为学生做统一规划,而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这种个性发展的趋势和特点,避免规定单一的答案或者对学生的审美标准做绝对要求。

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可行途径

(一)鼓励课堂讨论,深化审美感受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教材、学生以及教师三者互相对话、互相交流的教学模式,也是教学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形式。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学模式依然呈现于教师单方面的灌输为主,课堂缺少必要的互动和交流,难以突出语文阅读审美教学的实效性。通常情况下认为,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要传递给学生基本的鉴赏能力,也要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要让学生敢于开口,经常思考。过程中,并不是让学生仅仅去思考老师的答案,而是结合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去进行评价和讨论。通过这样一种方式,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教师更真实、更及时地把握学生的实际状态,然后再在学生真实状态的基础上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其间,如果教师只是单一地向学生传递阅读知识,那么不但达不到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目的,还会限制学生的思维,起到反方向作用。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将课堂讨论充分地融入语文阅读审美教育中。即当教师给出一个命题后,可以组织学生对其进行讨论,营造出一个活跃的氛围,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可以进行辩论,最后再由教师通过适当的言语予以解答。

(二)给予学生朗读机会与方法指导培养其应用能力

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就是教师要对于文学作品,不断地给学生渗透美的定义,可以鼓励学生多阅读美文、好文,摘抄一些优美的文字,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之后,教师要充分给学生朗读和表现机会,切实做到学为中心为学而教。不同的作品会有不同的形象,学生通过朗读,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带给学生情感的促动,这样使学生升华了感情,并且激发了对于语文学习的认知。例如诗人王勃的《滕王阁序》,里面有很多优美的词句,让高中生多朗读这些经典的千年名句,去感受到阅读的美感,比如里面的经典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教师在给学生做朗读的时候,就要声情并茂,要在朗读之中让学生感受到,“一个美丽的秋天,诗人站在滕王阁上,望着浩瀚的江边,看着美丽的孤雁在夕阳西下的晚霞中飞舞”。通过教师营造这种美妙的意境,使学生能够在朗读时体会其中的美感,最终使得学生在耳濡目染的学习中提高审美素养。

(三)拓展语文学习时空,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与学生日常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正是学生生活的外延。因此,教师在开展审美教育过程中,不必拘泥于课堂教学,可以进行延伸和拓展,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开展语文课外阅读活动,进而能够推动高中语文中的审美教育灵活性、创造性地开展。一方面,教师要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可以推荐学生富含人生感悟和审美教育意义的作品。例如,引导学生去阅读《人生》《我与地坛》等等作品,使学生能够从文章作品中进一步体会审美、领悟审美,实现审美教育渗透的进一步强化。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座谈会和交流会,引导学生能够立足于审美教育为基础,开展交流和探讨,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审美意识,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目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将审美意识有效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能够有效适应现代化社会现实需求,迎合高中生的实际身心特点,并能够和新课程标准的德育教育相契合,实现语文教学意义的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内容,从多方面出发来引导教学,进而有效强化学生的审美意识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为学生今后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徐万瑶.基于审美素养下优化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J].中国农村教育,2019(30).

[2] 余文森.論核心素养导向的三大教学观[J]. 当代教育与文化,2019(2).

附  注

本文系教育部福建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读思达教学法在农村中学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简月芬,女,1973年生,福建南靖人,本科,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高中语文阅读。

猜你喜欢

审美素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论动画片的审美因素及对幼儿审美素养提升的价值
探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
中小学剪纸教学“三步曲”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