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1-08-26

课外语文·下 2021年7期
关键词:苔花随园袁枚

清·袁枚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赏析】这首诗独辟蹊径,不仅全神贯注地写苔,而且把淡泊宁静、自强质拙的人格融入这小小生命。“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起笔以少总多,辞约旨达,明自点出苔的生存空间、环境特征及其蛰居一隅奋志孤进的品地。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这固然是实情。但在“万物”之外,却还有这样一些生命,它们无缘享有太阳的厚爱也同样顽强地生存与发展。苔,就包容在这低贱而可尊敬的生命圈中。它地处阴湿,备受冷落,可依然卓立不群,有其独特个性、色彩、青春和存在价值。这跃动的小小生命,不因白日不到而些许萎缩,相反,愈是环境恶劣,遭际险衅,就愈益励节亢高,显现出一派旺盛生机。起笔两句正是对这弱小坚毅生命的极力推重。

“苔花似米小,也学牡丹开。”这两句承上,借助大幅度联想,对苔的“青春”作形象发挥和补充,结实,峭拔,有控制力。诗人认为,苔花虽微小如米,无馥郁的芳香,无绚烂的色调,但作为跃动的生命,它与得天独厚的花王一样,从容自若,沉稳持重,竞放于大自然中。尽管牡丹花色,艳冠群芬,苔的价值,鲜为人知,但由于苔的不自怜,不自弃,依其天性认真履行大地赋予的使命,执着地证明自己的存在,从而,在自重、尽心尽意的天平上,苔与牡丹,绝无贵贱优劣之分。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清代詩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一号存斋,因居南京小仓山随园,世称随园先生,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仓山叟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雍正五年(1727)补秀才,乾隆三年(1738)中举,次年中进士,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乾隆七年(1742)外放江南任县令,曾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县知县。乾隆十三年(1748)辞官,卜居于江宁小仓山之随园,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官陕西一年外,不再出仕。交游甚广,以诗文名于世。著述甚丰,有《小仓山房诗文集》八十余卷,诗话、尺牍、说部共三十余种。

猜你喜欢

苔花随园袁枚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的班导情怀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随园夜话”班主任沙龙10周年学术论坛活动掠影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才子袁枚
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