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自学力,建构小学信息技术卓越课堂

2021-08-26赵娴

求知导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自学能力小学信息技术

赵娴

摘 要:在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之下,新课改要求小学教师着重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信息技术卓越课堂的有效构建有助于学生自学力的培养。基于此,文章简要介绍了卓越课堂的内容和要求,分析了自学力的內涵,并探讨了基于小学生自学力培养的信息技术卓越课堂的构建策略,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自学能力;小学信息技术;卓越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7-0033-02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了当今小学教育的重点方向,素质教育逐渐取代了传统应试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之下,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内容。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卓越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的应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力。

一、卓越课堂概述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之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科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对学生展开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而卓越课堂的开展和构建就是新时期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方法。卓越课堂包括自主学习、明确目标、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以及巩固运用几个部分。构建卓越课堂的本质是构建高效、高质量课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技能,还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实际生活当中运用到所学的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自身综合素养,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自学力的内涵

自学力就是自学能力,指的是一个人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是在此过程中获得知识的能力。自学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是在个人智力和心理双重因素下形成的。新时期,自学力也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能力,对一个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自学能力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性。

小学时期是学生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自学力最好的时机。自学力对于学生而言,不仅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重要能力,也是提升个人价值和能力的必备工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全面发展而言是十分重要的[1]。

三、基于自学力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卓越课堂构建策略

(一)培养自主学习意识

要想达到培养学生自学力的目的,就需要先培养学生自学的意识。自学意识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习惯的基础。学生只有先具备自学的意识,有自学的想法,才能够进行自主学习。对此,教师需要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然后再引导学生开展自学,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走进PowerPoint”

一课时,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主要环节,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对下一节课的内容进行预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指导,在家用电脑操作练习。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的预习情况,学生的回答自然是五花八门。但是,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初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告知学生,如学会启动和退出的方法,认识窗口以及相关功能,了解PowerPoint的具体功能和作用,帮助学生修正自学目标,建立自学意识以及目标规划意识。

除此之外,在实际引导学生建立自学目标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基础知识存在一定差异,在生活中与信息技术实际的接触情况也大不相同。为确保每一位学生自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以及兴趣点,确定合适的自学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先将不同难度、方向的自学目标写在黑板上,供学生参考,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将其分为几个小组,让每组学生选择下一节课的自学目标,并鼓励学生在组内讨论,完善自学结果。在下一次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的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自学成果,并评论自己是否实现了最初的目标[2]。

(二)提升学习的积极性

新时期的小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心理上都具备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而且在当前网络背景下,小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也比较熟练,只不过对信息技术不怎么了解,因此,传统强制性、灌输性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甚至可能会引起小学生的逆反心理。素质教育背景之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一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十分积极。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开发和利用新的教学方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对“插入影片和声音”这一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选择一个童话故事,编辑好一份有图片、文字、声音和影片的演示文稿,并在上课之前以讲故事的方式为学生展示演示文稿。这种声情并茂的方式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然后,教师可以问学生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份演示文稿。这样的课堂导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教师再让学生找这篇文稿与上节课文稿的不同之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授课。另外,在学生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地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在学生演示文稿制作完成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到讲台上分享自己的成果。

(三)合理指导学习方法

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学习方法也是能力的一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能够提升自学的质量和效率,确保自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是评判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因此,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指导学生采用科学、合理的自学方法,这样,学生学习时就可以事半功倍。例如,在学习“幻灯片链接”这一课时,教师可以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己发掘知识内容。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如何实现幻灯片的跳转?通过哪些按钮可以进行跳转?其次,教师需要进行连接插入和跳转操作的演示。再次,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根据教材和教师的演示操作,回答教师的问题,并通过实际上机操作演示,验证自己的结论。最后,分组汇报讨论结果。

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充分展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查找资料,将高效处理信息的方法告诉学生,学生可以通过在教材上进行标注、记笔记,请教教师、同学等各种方式,最终达到解决问题、完成自学目标的目的[3]。

(四)科学评价自学成果

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对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评价不应该停留在正常上课和成绩发布时,还需要融入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小学生处于学习和良好习惯培养的初级阶段,而且自学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极大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小学生十分喜欢家长和教师的鼓励,也热衷于接受表扬。针对小学生的这种特点,教师应该在构建卓越课堂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对小学生进行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成就感,通过鼓励、奖励以及合理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自学的自信心。例如,在信息技术课上,教师可以为学生预留一些时间,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如在“画多边形”一课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在最近几节课学习的画圆、画矩形、画多边形以及填色等技能,进行绘画创作,并将这些画作展示在大家面前,并由创作的学生讲述画作的内容,在讲解完之后,教师需要从中发掘学生的优点或独特之处,并对其进行鼓励,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下一步的自学。

(五)拓展任务养成习惯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课堂内容的延伸以及任务拓展是十分有必要的,科学合理地拓展任务,不仅能够使学生长时间保持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是培养学生自学力和自学习惯的有效途径。通过布置拓展任务,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其他学科或者是生活中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在学习“保护珍稀动物”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给每一个小组布置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到图书馆,或者是动物园等去寻找有关动物的资料,每个小组的学生可以将自己找到的资料以简报、照片、文字甚至是视频的形式展示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识别,从众多资料中篩选出本节课所需要的知识内容,最后制作成演示文稿。然后,教师让每组学生分别介绍。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4]。

结语

在构建小学信息技术卓越课堂,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地评价和指导学生,使学生逐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新课改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其中自学力的培养是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晓杰.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探析——以卓越课堂融合翻转课堂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1).

[2]雷 榕.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EB/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9(11):166.

[3]刘晓洁.基于信息技术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9(26):186-187.

[4]刘雪飞,陈 琳,王丽娜,等.走向智慧时代的信息技术课程核心素养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8(10):55-61.

作者简介:赵 娴(1982— ),女,江苏苏州人,一级教师,硕士,研究方向:信息技术教育。

猜你喜欢

自学能力小学信息技术
中等职业学校英语分层教学模式研究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根据小学信息技术学科特点进行有效评课
初中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浅谈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