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基础美术教育中的新问题
2021-08-26牛淼
牛淼
摘 要: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普及,图像获取越来越方便,这使得美术生对画速写、写生等绘画训练的兴致大大减少。文章作者针对这一现象,根据一线美术教学的心得,以“速写教学”为切入点,提出了数字化时代基础教育中涌现的问题。
关键词:基础美术教育;数字科技;速写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09-0093-02
相较于非常单一的“技能磨炼型”基础美术教育,今天的美术学习者应该接受综合性强的视觉美育。换言之,相比培养一位“画一手好素描”而完全不关心社会生活的优秀美术生,学校更希望培养出一位具有很高审美素养、比较关心社会生活、可以胜任更多工作的人。这样,基础美术教育才更加适应未来高度发展的中国社会,并提高大众的审美水平。
21世纪是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影、电视等视觉传媒十分发达,大众接受的信息量远超之前的任何时代。所有这些变化也都指向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今天的基础美术教育如何与时俱进?”本文以“速写教学”为切入点,试论数字时代基础美育出现的新问题。
当今基础美术教学以素描、速写教学为主。相较于前辈的习画热情,成长于数字化时代的学生对画速写的热情大大地减少了,他们对图像的感知是不同于前辈的。这主要是因为知识信息大爆炸时代,海量碎片化的信息使人们的身心疲惫不堪。画速写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一种绘画行为,成长在数字化技术普及之前的人们可以专心致志并比较享受地完成速写。但是在如今的基础美术教育中,一部分学生提交的作业草图是手绘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提交的作业草图是计算机绘制的。这一现象在设计课程的作业中出现得较多,学生给出的理由是调颜色比较方便,便于修改以及保存。教师需要从基础绘画以及数字化设计综合的角度告诫学生,学习任何学科都要抓住本质。在基础美术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先从真正的绘画传统中学习。只有循序渐进地开展学习,建立坚实的基础,才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另外,绘画的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影响因素。铅笔的细腻,炭条的粗犷,水彩的透明之美,油画的厚重与丰富,等等,这些真实的材料给学生触觉、视觉带来的感受是不可替代的。计算机软件模拟的水彩效果、油画效果,或者各种自定义“笔刷”效果其实是一种“数字美学”,这属于另一种审美范畴。基础美术教育中,教师最好先不要引导学生进入这个数字美学领域。等学生到了高二或者高三,思辨能力强的学生自然会探讨这些问题。教师要为学生讲清楚绘画的渊源,并布置基础的绘画练习,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并向他们阐明画速写在当今纷繁复杂的视觉世界中的位置。对于一些已经将画速写的热情完全转移至数字绘画以及摄影的学生,教师需要单独指导他们。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不能引导高一学生完全用“镜头”观察、表现生活。如果缺失了手绘这种刻骨铭心的绘画记忆与经验,即便未来学生走向摄影专业,也会有一种审美缺失。速写、写生等绘画训练是通向各个视觉相关专业的基础,是非常重要的知识,是高中阶段学生必须先掌握的知识。
在当今碎片化的信息时代,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做“个案研究”的习惯,从而建立自己的知识系统。比如,在课堂中,教师随意提到一个绘画流派或者某位艺术家,学生会用电脑或者手机马上搜索,但是,通过这种类似“秒懂百科”渠道获得的认知是非常浅薄的。搜索结果往往是一些碎片化的介绍,或者是网页转载的某篇介绍文章。学生在这种信息过剩的环境中成长,他们非常适应这种信息接收模式。这种搜索过程并不是真正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认真地建立知识体系。学生要从高一开始养成做“个案研究”的习惯,这里的“个案研究”指“艺术家与设计师的个案研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圖书馆翻阅纸质的画册、艺术与设计类期刊以及书籍中的相关文章,并要求学生记笔记,记下自己所查到的要研究的艺术家的所有信息。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还要要求每位学生认真地写出自己对这位艺术家作品的理解。之所以强调通过书籍去查找,是因为书籍经过了作者和编辑谨慎思考与推敲。而互联网上的文章很多是盗用,复制粘贴的文章或观点铺天盖地。教师应从高中开始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思维,而不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碎片化知识的搬运者”。在今天,教师非常有必要让学生尽早意识到具备严谨学习思维的重要性。对于学习绘画或者设计的学生,培养其对身边世界的兴趣以及深层认知和思考能力十分重要。 如果不尽早培养学生读书、写作等方面的能力,他们就会成为浅层学习者或者浅层知识搬运者。那样的教育是令人遗憾的,是教师的失职。
速写非常直接,它是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很多学生只画课堂速写或者考学型速写,而很少去画有感而发的生活速写。这与当今应试教育有关系,笔者建议教师从高一开始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画一些生活速写作品。一些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并且也会尝试用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进行生活速写的练习,这类学生会取得较大的进步。尝试多种类型的绘画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教学是无法完全涵盖这些自我探索、大胆尝试的内容的。而这些是画速写特别关键的过程,是学生自我寻找,自我认知的开启。速写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感而发的生活速写尤为珍贵。这是高中美术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天性。教师对青春期这一阶段的学生是有重要的引导责任的,因为这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绝对不能忽视。美学教育在这一阶段非常重要。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学生认识美好的存在,如生活中的美好、自然中的美丽。这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美术教育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以美育代宗教”的倡导者蔡元培先生就十分重视美术教育。
在绘画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高一至高三的学生比较喜欢对着手机照片描绘(如图所示),因此他们更加熟悉图像,镜头感也更强。上课期间,经常出现学生照着手机画,而模特尴尬地坐在画室中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近年来比较普遍,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每次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需提醒学生重视写生,认真地观察对象,对模特进行真诚地刻画。 教师要注重给学生看 卢西安·弗洛伊德等一些画家的作品,并展示绘画作品与照片的差别,告诫学生:照片是经过镜头加工,甚至简化的平面图像,不足取,切勿机械地描摹照片。教师要反复提醒学生写生的重要性,但是每一届都出现这样的现象时,不禁令人反思,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状态?是因为学生懒惰了吗?归根究底,并不全是,就像今天人们去旅游,大家会轻松地按下手机拍摄,这是高新技术带来的大众生活习惯的改变,高新技术也改变了人们用眼睛看世界的习惯。这一改变是深刻发生的,而且是不可逆的。 因此,在今天的基础美术教育中,必须有“画照片”的一些环节,以及绘画与摄影关系理论方面的讲述,必须有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图像,并设置利用照片来绘画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可以让学生主动地把照片当成一种素材加以利用,而非被动地照抄。
时代发展很快,世界上视觉生产、图像获取、虚拟现实等数字技术已经十分先进,先进的数字技术会对人们的生活等产生影响这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图像获取便捷到一定程度之后,写生、速写等就会被冷落。学生对速写的兴趣在降低,今天的美术教育者不能回避图像技术,不能狭隘地要求学生完全不对着照片绘画。有一些老一辈的教师要求学生完全脱离照片反复练习写生、速写。对于这种教学方式,笔者是理解的。但是,现在毕竟不是以前那种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的美术教育,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辨识能力,提升学生的绘画技能。只有这样,基础美术教育才是符合当今时代的变化的。换言之,今天的学生是在数字化环境下成长的一代人,怎么会单就画画这件事回到过去呢?完全脱离数字化技术对他们而言,那也是一种脱离生活的表现。“画照片”只是一种现象,本身并没有什么,最关键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看清自己在做什么,真正想要学什么,而避免盲目地利用照片画速写。
教师在开展摄影与绘画关系的专题讲座之余,需要求学生写生,同时进行默写和摄影转换成画面的练习。在高三的速写练习课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进行速写之外,还可以做以下训练。第一,根据文学作品所描绘的事物发挥想象进行绘画练习。第二,根据经典照片或自己拍摄的照片进行绘画创作。前者是锻炼学生将想象变现和识记的能力,其中也含有对学生理解能力的训练。后者是要求学生体会镜头画面与传统绘画的视觉差别。今天的学生在构图方面深受影视和动漫作品的影响,镜头感强。但是,学生临摹美术史上那些经典的绘画作品,能够感受到更加稳定、均衡的构图特质。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摄影构图与美术大师构图在结构和表现形式方面的异同进行简单的比较研究,同时对画面的色调、影调等进行认真的比较与学习。这两种练习是对“写生绘画”的重要补充,学生从中可以更加理解绘画中的学问。
从宏观角度来看,基础美术教育应着力于提高大多数学生的素养,以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发展可能,而不是将其变成一个狭隘的人。而要想让中国大众在审美层面获得提升,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实现的,需要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付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英)大卫·霍克尼.隐秘的知识——重新发现西方绘画大师的失传技艺[M].万木春,张 俊,兰友利,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2012.
[2](法)居伊·德波.景观社会[M].张新木,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
[3]蔡元培.中国人的修养[M].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中央美术学院自主科研项目(19QNQD144)资助。
作者简介:牛 淼(1983— ),男,北京人,硕士,专业教师,研究方向:数字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