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环氢脱硫塔带液原因分析及对策

2021-08-26陈煌汪加海于战德

石油石化绿色低碳 2021年3期
关键词:塔内液位填料

陈煌,汪加海,于战德

(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广东广州 510725)

某石化公司120万t/a加氢裂化装置循环氢脱硫塔T3005采用N-甲基二乙醇胺(MDEA)与循环氢逆流接触脱除H2S,确保循环氢中H2S含量不大于0.10%。2020年1月20日,T3005出现第1次带液,经过调整进塔贫胺液量及开大T3005跨线,带液情况得到暂时好转。在稳定运行一段时间后,T3005再次出现带液情况且更加频繁,严重影响装置的安全平稳运行。

1 循环氢脱硫塔的设计工况及工艺流程

T3005结构如图1所示,该塔为两层SR散堆填料塔,塔径为2 400 mm,顶部有一层除沫网,每层填料的高度为6 000 mm,上下部各有一层规整填料,操作温度为62.0℃,操作压力为13.46 MPa,贫液量≤116.5 t/h。

图1 循环氢脱硫塔结构

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循环氢自冷高压分离器V3003顶来,经过T3005入口聚结器V3006脱除烃类后进入T3005底部,向上与贫溶剂泵P3003打入塔内的贫胺液逆流接触脱除H2S后进入循环氢压缩机C3001入口分液罐V3007,脱除液体组分后进C3001压缩升压。T3005塔底富胺液经过减压进入富胺液闪蒸罐V3024,最后去14万t/a制硫装置脱硫再生,再生的贫胺液送到各装置的脱硫塔使用,形成胺液循环系统。

图2 循环氢脱硫塔的工艺流程

2 循环氢脱硫塔带液的原因分析

T3005频繁带液进入V3007,可能会引起C3001联锁停机,导致装置紧急停工,严重威胁到装置的安全生产。2020年1月20日至2月12日,T3005至少出现6次严重带液,多次轻微带液,给安全稳定生产造成极大困扰。2月12日装置停工对T3005进行洗塔浸泡,19日17∶30正常开工,19∶30 T3005再次出现带液情况,且更加频繁,2月21日再次停工消缺。脱硫塔带液一般表现为胺液发泡,形成雾沫夹带,主要原因一是脱硫塔设备自身或其操作不当,二是贫胺液质量问题。设备自身原因又分为设计缺陷和内构件损坏或堵塞。T3005从2006年装置开工至今运行状况良好,能够满足循环氢脱硫的要求,因此不存在设计缺陷。以下将从工艺操作、化验结果和T3005检修情况等方面进行逐一分析,旨在找出T3005带液的真正原因。

2.1 T3005工艺操作的影响

平稳的工艺操作对T3005的运行至关重要。V3006的操作参数、热贫胺液与循环氢的温差、循环氢流量、T3005的液位、贫胺液流量都是影响胺液发泡的因素。控制好这些影响因素,避免出现大幅度波动是T3005平稳运行的前提。

2.1.1 V3006操作参数的影响

循环氢如果携带大量烃类进入T3005,将有可能引起胺液发泡,导致T3005带液。V3006作为T3005的入口聚结器,其脱除烃类的效果直接影响T3005的运行。V3006分为上下两个腔体,循环氢从下部的腔体进入,经过滤芯除去烃类物质后,从上部的腔体出来进入T3005。V3006的操作参数有三个,即上部腔体液位,下部腔体界位和进出口压差。从T3005运行正常到出现频繁带液的时间段里,V3006液位一直为0。V3006界位基本维持在12.0%以下,处于较低水平,与T3005出现带液的频率未呈现出规律性连带变化。从1月1日至2月12日装置停工,V3006压差一直维持在19.0 kPa,处于正常范围内。由以上分析可知,从V3003过来的循环氢携带烃类物质较少,V3006处于正常运行状态,能脱除循环氢携带的少量烃类,V3006的操作不是导致T3005带液的原因。

2.1.2 热贫胺液与循环氢温差的影响

提高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公路建设管理工作必须在创新驱动下积极开展创新活动,从管理思路、管理方法、技术标准等多个环节开展创新活动,积极引入新技术、新方法,从管理制度开始调整,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多种方法共同使用,以提高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水平。

T3005属于气液吸收塔,温度低时,一是MDEA碱性强,有利于化学吸收反应,二是使贫液中的酸性气平衡分压降低,有利于气体吸收;但如果温度过低,循环氢中的烃类可能会冷凝,导致胺液发泡而影响吸收效果,甚至出现带液。因此贫液的温度必须高于循环氢温度,温差控制在5.0~6.0℃。循环氢的温度在46.0℃左右,在工艺指标(≤52.0℃)范围内;热贫胺液的温度除停工无热源加热低至40.0℃外,装置运行期间维持在51.0℃左右,两者温差控制在指标范围内。从表1亦可看出,脱硫前后循环氢中的烃类组成基本一致,说明凝结在T3005中的烃类非常少。因此,热贫胺液与循环氢的温差不是导致T3005带液的原因。

表1 脱硫前后循环氢的组成

2.1.3 循环氢流量的影响

循环氢流量是影响循环氢脱硫塔稳定操作的一个重要参数。当胺液循环量稳定时,循环氢流量增大造成胺液负荷过大,胺液循环量与循环氢量不匹配,易导致脱硫后循环氢的H2S超标,甚至胺液发泡,T3005带液。另外如果循环氢流量过大,气速超过设计值,就可能会造成T3005冲塔。在T3005出现带液之前,循环氢流量基本维持在32.5万m3/h左右,在工艺指标(≤35万m3/h)范围内;T3005出现带液后,装置降量运行,循环氢流量降至28万m3/h左右,但T3005依然出现带液现象。在T3005出现带液之前,1月3日和1月17日脱硫后循环氢的H2S体积分数均小于0.02%(指标≤0.10%)。由此证明循环氢的流量未超出T3005的处理负荷,也不会导致冲塔。

2.1.4 T3005液位的影响

脱硫塔的液位过高或大幅度波动易导致脱硫塔出现冲塔,甚至淹塔。平稳控制脱硫塔液面是防止出现带液现象的前提。T3005液位如图3所示,1月20日之前,T3005液位平稳在50.0%左右;1月20日之后,T3005液位因T3005频繁带液降至48.0%。由图3可知,当T3005出现带液时,T3005的液位瞬时上升又回落,V3007液位同步出现升高和回落。例如1月20日,T3005第一次出现带液,T3005液位由50.0%瞬间上升至72.0%,循环氢夹带胺液进入V3007,V3007液位由0瞬时升到48.0%。因此,T3005液位不是引起T3005带液的原因,而是T3005带液造成T3005液面大幅度波动。

图3 T3005液位与V3007液位对比

2.1.5 T3005贫胺液流量的影响

胺液循环量与浓度对脱硫效果有直接影响,在胺液浓度稳定的情况下,增加胺液循环量,将有利于脱硫,但不能太大,避免造成浪费;胺液浓度较高时,可适当降低循环量,浓度低时,可以提高循环量。总之,胺液循环量要与循环氢量相匹配。当胺液循环量不足,脱后循环氢中H2S含量会超标,引发胺液发泡,出现带液情况;胺液循环量过大时,容易造成淹塔。T3005出现带液之前,贫液流量为52.0 t/h,后因循环氢流量的降低,贫液流量逐渐降低到48.0 t/h,1月3日和17日脱硫后循环氢的H2S含量都小于0.02%;在T3005出现带液后,为减轻带液情况,贫液流量降幅比较大,一度降至16.0 t/h。1月31日,在T3005带液次数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开大T3005跨线,贫液量由32.0 t/h升至50.0 t/h进行洗塔,但带液情况不见好转。2月19日T3005洗塔浸泡后开工,19∶30再次出现带液,贫液由35.0 t/h升至62.0 t/h进行洗塔,但同样未见好转。因此,T3005贫胺液流量处于正常范围内,不是引起T3005带液的原因。

2.2 贫胺液的影响

MDEA溶剂化学性质稳定,对H2S有较高的选择吸收性能,与H2S、CO2的反应热小,对设备的腐蚀性低,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脱硫中。但MDEA溶剂也存在容易发泡的缺点,易导致脱硫塔雾沫夹带,脱硫指标不合格,甚至出现带液情况。影响胺液发泡的因素多且复杂[1-7],见表2。

表2 影响胺液发泡的因素[1-7]

加氢裂化装置的贫胺液由制硫装置的V7303罐提供,V7303贫液的分析数据如表3所示,加氢裂化装置贫液的分析数据如表4所示。由表3和4可知,两套装置贫液的浓度都比较稳定,为31.00%左右,因此可以排除因胺液浓度下降导致胺液发泡,T3005出现带液。脱硫前循环氢中H2S浓度为0.75%左右,从未超过2.00%。由脱硫后循环氢的分析数据表5可知,在T3005出现带液前,1月3日、17日脱硫后循环氢的H2S浓度均为0.02%,贫液中的H2S浓度都是0.01g/L,富液中的H2S浓度在37.00~55.00g/L之间;在T3005出现带液后,减少了胺液循环量,净化效果下降,脱硫后循环氢的H2S浓度共有16次超标。因此进气中H2S浓度并未超出MDEA的吸收能力。

表3 2020年1—3月V7303贫胺液分析数据

表4 2020年1—3月加氢裂化装置贫胺液分析数据

表5 脱硫后循环氢分析数据

由表3和表4可知,V7303贫液与加氢裂化装置贫液中的铁含量波动都比较大,V7303贫液中铁含量最小为19.00 mg/L,最高达到196.27 mg/L,加氢裂化装置贫液中铁含量最小20.18 mg/L,最高达到142.35 mg/L。无机盐中FeS对胺液的影响最大,FeS含量的增加将极大增加胺液的发泡几率。因此,胺液中铁含量的增加有可能导致胺液发泡,引发T3005带液。V7303贫液与加氢裂化装置贫液中的热稳态盐为2.80%左右,油含量最低7.2 mg/L,最高24.0 mg/L,两者都处于较低水平,不足于导致胺液发泡。

续表

2.3 T3005塔内构件的影响

T3005的带液情况在经过工艺调整以及洗塔浸泡后都未得到改善,装置计划停工对T3005进行拆检。从检修情况看,T3005塔内构件完好,除沫网、分配盘、受液盘都未出现损坏或移位。T3005塔内构件清洗前,除沫网布满黄褐色颗粒物,影响其破沫作用;分配盘的凹槽中积满黑色污泥,影响贫液在塔内的均匀分布,导致脱后循环氢的H2S浓度超标;规整填料和散堆填料的间隙中布满污泥,几乎找不到任何孔隙,严重影响贫液与循环氢的逆向接触。污泥堵塞气道,贫液下不去,气体上不来,当仅有的气道被贫液淹没,就会产生带液。

第一次停工洗塔浸泡后,塔内污泥变得更加粘稠,堵住大部分气道,T3005带液更加频繁,即使贫液量降至16.0 t/h,也会出现带液情况。T3005共有2个床层,第一床层的填料比第二床层的填料脏,这说明污泥的来源与贫胺液密切相关。为查明污泥的组分,对其采样分析,结果如表6所示。由表6可知,铁含量最高,为46 277 mg/kg,硅次之,为21 278 mg/kg。从胺液的分析数据可知,胺液中铁离子的含量相对较高,这证明污泥很有可能来自胺液。由以上分析可知,塔内填料堵塞是引发T3005带液的直接原因,胺液变脏则可能是诱因,需进一步分析确定。

表6 T3005污泥组成分析

3 采取的措施

在生产中为保证T3005长周期平稳运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防止出现带液情况。

1)更换V3006滤芯,减少烃类进入T3005

为了防止烃类进入T3005引起胺液发泡,对V3006进行拆检,发现其滤芯无破损,但内表面已经结垢。为此更换了V3006全部滤芯,以保证V3006对循环氢中烃类的脱除效果。

2)清洗T3005塔内构件及填料,更换部分规整填料

通过拆清T3005塔内构件及填料,恢复气液接触的空间,并更换部分孔隙更大的规整填料,防止垢物在填料上沉积,延长T3005的运行周期。

3)实行胺液系统闭环管理和全流程管理

做好涉胺设备、管线的防腐工作,减少铁离子进入胺液系统,可有效防止胺液发泡和垢物的形成。胺液分析项目中虽都进行了铁含量分析,但都没设定控制指标,需设定可行的控制指标,减少胺液中铁离子的含量。

4)完善胺液系统的过滤管理

固体颗粒物及机械杂质会提高泡沫的机械性能,增加发泡几率。胺液分析中无此项分析,需参照GB 11901—1989增加固体物分析,做好胺液的过滤管理,减少胺液中固体物含量。

5)增加胺液中氧含量分析

胺液中的氧气会使MDEA降解生成热稳定盐,还会使部分金属盐氧化产生沉淀,最终堵塞填料,因此需监测胺液中的氧含量。

4 实施效果

T3005塔内构件清洗后,构件上的污泥都被清洗干净,恢复原本状态。V3006更换滤芯后,进出口压差由19.0 kPa降至8.8 kPa;V3006排凝管疏通后,液位和以前一样均为0,界位则由12.0%降至0,脱除的凝液都被及时排走。正常开工以后,T3005的胺液循环量维持在37.0 t/h左右,液位稳定在50.0%,未出现波动。从表5可知,2月21日脱后循环氢的H2S浓度<0.02%,氢纯度为88.46%;3月20日H2S浓度为0.04%,氢纯度为92.50%,相比T3005带液时的分析数据,H2S浓度降低了,氢纯度大幅度上升,避免了排废氢导致氢气损失,从而提高氢气利用率。V3007液位稳定在0.5%左右,T3005不再出现带液情况;循环氢流量维持在28万m3/h左右,未出现大的波动,说明脱后循环氢的氢纯度提升了。脱后循环氢纯度上升,有利于C3001的稳定运行,减少中压蒸汽的用量,降低装置能耗。

5 结论

从操作参数、采样分析数据和检修情况对T3005出现带液的原因展开分析,发现T3005出现带液的直接原因是塔内填料堵塞,根本原因则可能是胺液变脏。通过采取一系列防止胺液发泡的措施后,T3005运行正常,未再出现带液情况,脱后循环氢的纯度也大幅度上升,有利于C3001和反应系统的平稳运行。胺液质量的好坏与脱硫装置的正常运行密切相关,今后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优化胺液系统的运行。

猜你喜欢

塔内液位填料
调节阀阀杆密封泄漏分析及处理
周向进气脱硫塔流动与阻力特性模拟研究
污水处理中新型无机除磷填料的研究进展
国外储罐防溢油液位的设置
SBR处理生活污水工艺中填料性能研究
意大利著名记者雕像被抗议者泼红漆
一对姐妹被雷电击中奇迹生还
宝马530车冷却液液位过低报警
浅谈热控专业中液位开关安装及问题处理
智能液位控制器在排水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