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砭石中药热熨敷技术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8-26侯海玲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1年7期
关键词:胃肠功能腹部中药

池 宇,朱 琳,侯海玲,王 鑫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肾病内分泌科,北京,100102)

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老年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约占糖尿病患者人数的70%,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水样便、腹胀、便秘、便溏等现象[1]。这类患者病程长,且病情逐渐进展,多合并有自主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2]。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影响营养物质和降糖药物吸收,增加血糖的控制难度,加剧其他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3]。科室选取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砭石中药热熨敷技术对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便秘、腹泻、腹胀症状干预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科室收治的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均符合糖尿病并发症胃肠功能紊乱症状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4]:患者空腹血糖值保持≥7.0 mmol/L;且经常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反酸、便秘、腹泻、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且症状或间断或持续时间超过30 d;患者除糖尿病外无其他导致胃部不适的病症;消化不良症状在排便后仍持续不见好转。中医诊断标准[5]:患者经常出现脘痞胀满、呃逆、嗳气反酸、便秘、泄泻、胃脘不适、舌质淡或暗紫、苔黄腻或白腻、脉弦紧或沉细的现象。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和中医症候标准;无年龄限制,意识清楚;对长期服用促胃动力药、止泻药、润肠通便等药物者,需停用药物2周后方可纳入观察组。排除标准:感染、新鲜伤口及瘢痕者;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者;腹部肿瘤患者;腹部血管瘤患者;有精神障碍者;孕期、妇女月经期。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43.31±11.89)岁,病程(6.81±5.13)个月;观察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 12例,年龄(41.26±12.70)岁,病程(7.64±4.71)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健康宣教、血糖监测、常规治疗和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砭石中药热熨敷技术进行症状干预,干预疗程为2周,共干预操作14次。①砭石:选取以泗滨浮石为砭石原料且带有控温功能的电热砭灸仪。②中药热熨:以“温阳健脾膏”作为中药热熨介质。以肉桂、茯苓、当归、炒白术、炒薏米、山药研磨成粉与医用凡士林3熬制成中药膏剂。功效:温阳化湿,健脾和胃。③操作方法:嘱患者排空二便后取仰卧位,关闭门窗做好保暖措施后,将温阳健脾膏剂涂抹于加热至40~60℃的电热砭灸仪上,待膏剂均匀化开后,以神阙穴为中心,手持砭灸仪紧贴腹部皮肤,用手腕关节力量以公转自转的操作手法带动砭灸仪进行顺时针缓慢按摩,每次15~20 min。熨摩结束后使用保鲜膜包裹腹部操作部位,利用余热促进药物透皮吸收。30分钟后用纸巾或毛巾清理擦拭干净。熨摩至穴位时手法由轻到重,以患者耐受为宜,每穴每次按摩2min。④熨摩顺序:取神阙穴为起点,顺时针熨摩上腹部(上脘穴-中脘穴-建里穴-水分穴-下脘穴)、左腹部(左天枢穴-左大横穴)、下腹部(关元穴-石门穴-气海穴-阴交穴)、右腹部(右天枢穴-右大横穴),循环往返。

1.3 观察指标

依据消渴病(2型糖尿病)症状分级量化标准,按症状无、轻、中、重分为四个等级。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评分标准:腹胀、便秘、腹泻无症状得0分;2~3 d大便1次伴腹胀或每天2~3次,性状干硬成球状或稀溏不成型得1分;4~7 d大便1次伴腹胀或每天3~4次,性状干硬成球状或稀溏不成型得2分;超过1周大便1次伴腹胀或每天4~5次,性状干硬成球状或稀溏不成型得3分。方法:观察患者操作后1天、3天、5天的症状评分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比较见表2。干预前,2组患者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 d、3 d、5 d ,2组患者症状评分均较干预前下降,且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比较(±s) 分

表2 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症状评分比较(±s) 分

n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干预前6.48±1.79 6.28±1.80 0.43>0.05干预后1 d 2.77±1.61 4.92±2.01 4.57<0.01干预后3d 2.90±1.43 4.45±1.53 4.05<0.01干预后5d 3.20±0.44 5.98±0.67 18.99<0.01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属于中医“痞症与消渴”的范畴,多发生于糖尿病的中后期。中医典籍《圣济总录》记载:“消渴饮水过度,内渍脾土,土不制水,故胃胀腹满”[6]。由于糖尿病病程长,加之长时间用药治疗,使得患者中气受损,脾气虚弱[7]。脾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湿停阻遏阳气,阳气郁久化热,蕴生湿热实邪,湿热久积,则又加重了脾气阴虚,脾气阴虚则不能散精于周身,造成胃肠功能障碍[8]。《景阳全书》中则指出消渴致胃肠病变症状的根本在于脾虚。治疗应予益气健脾,化湿和胃为主[9]。本研究中应用电热砭灸仪配合使用具有温阳化湿,健脾和胃功效的中药膏剂熨摩患者腹部,同时刺激腧穴使得患者气血通顺,脾气升降得行,有效改善胃肠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出入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既是脏腑疾病的外反应点,又是传病之所,同时腧穴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其实质在于协调阴阳平衡,使偏颇机体由阴阳不和趋于“阴平阳秘”,继而实现“精神乃治”[10-11]。本研究所取的腹部腧穴,均取穴方便,易于操作。同时,在熨摩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勤沟通交流,使患者感受更多的关心,有助于身心放松,同时能够及时反馈温感及操作手法的适宜度,有利于保证温度控制和手法调整[12]。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症状评分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水平的情况下,常规护理指导缓解患者胃肠功能紊乱症状干预存在不足,砭石中药热熨敷技术应用能够达到患者症状管理目标。此技术操作简便易行,无创无痛,患者体感舒适,依从性好,可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同时规范优化中药膏摩护理操作流程。

综上所述,砭石中药热熨敷技术能够有效缓解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此方法安全可靠,值得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中被广泛推广使用。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开放评审

专栏主编点评:该篇论文作者立意积极,围绕“一证一品”建设要求,开展了砭石中药热熨敷技术效缓解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临床症状的研究,对于减轻患者病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值得在糖尿病胃肠功能紊乱患者的治疗中被广泛推广使用。全文结构合理,建议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完善干预方案细节,使研究具有可重复性。

猜你喜欢

胃肠功能腹部中药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中药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您知道吗,沉香也是一味中药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中医,不仅仅有中药
“中药零食”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