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艰难”求稿记

2021-08-25团子

花火·慧阅读 2021年7期
关键词:张老师儿童文学杂志

团子

这是一场持续数年的约稿。

早在几年以前,我就辗转向人打听张品成老师的联系方式,想请他为我担任编辑的杂志赐稿。因为老早就读过《赤色小子》这本红色题材、故事精彩的短篇小说集。我喜欢书里的故事,我觉得这正是我想寻找的、不一样的红色故事。

正如你们了解的,编辑是作家作品的第一位读者,编辑也是很多作家的朋友。想要成为一名好的编辑,就必须学会去跟作家交朋友。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有时候我觉得编辑像是“寻宝人”,而好的作品就是编辑所要搜寻的“宝贝”。

好的作家,就像一座宝藏,能够持续不断地创造出好的作品来。张品成老师,就是这样一位能够不断写出好故事来的“宝藏”儿童文学作家。更为难得的是,作为一位致力于讲好红色故事的人,他在数十年的创作历程中,牢牢地盯住红色题材发力,成了这个领域影响力一流的儿童文学作家。

生于湖南浏阳,少年时求学于江西南昌,作为一位从小就深受红色革命精神影响的作家,张品成40年来矢志将革命历史年代的大人物、小人物的英雄故事,动人的历史瞬间讲给今天的孩子听,也不遗余力地进行书写。他曾经四次重走长征路,掌握了详尽的一手资料,并为自己所了解到的大大小小的故事感动着。

他曾自述:“我在崖洞里过过夜,遭遇过当地人称之为豺狗的猛兽。当一大群野猪走过竹林时那种令人瑟缩的惊恐让我终生难忘。我有过一天粒米未进的窘境,好不容易捡到些被野猪拱出的山薯充饥……那些经历现在想来都有些后怕。就这样,几年下来,我几乎走遍了当年苏维埃鼎盛时期所辖的赣南闽西所有的县区。”一段短短的描述,却体现了张品成老师为了讲好红色故事所做的努力。

对张品成老师的了解越深,越发激起了我想要向他请教、请他赐稿的心思。我在多个场合向认识的编辑、作家老师打听他的聯系方式,收到的回复往往是这样:“他在海南工作啊,很少回湖南。”“他现在不写儿童小说,当导演去了。”……

所谓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极偶然的机会,在一个儿童文学作家的交流群里,我得到了张品成老师的联系方式,也幸运地与他建立了联系。一番自我介绍之后,我怯怯地请他支持一下家乡的杂志,给家乡的读者讲一讲红色故事。张老师很爽快地给了我两部即将出版的儿童小说,让我自己从中挑选。

两部作品拜读下来,我更清晰地从中看到了他对作品的用心。正如他在《十月·儿童文学》的“创作谈”里聊到的:“富于挑战性的事,我永远觉得新鲜,也很乐意去做。”唯一可惜的是,这是两部长篇作品,字数较多,却又节构紧凑,无法拆分,不太适合在杂志上发表。我只好再一次去找他求助,请他一定要给《花火》写个短篇。张老师当时告诉我,目前写好的作品和创作的计划,都早就已经被友刊预订了。

原以为事情也就这样罢了,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张老师却突然发了一篇短篇小说过来,说是临时赶写的,让我在惊喜之余又格外感动。快速读完,故事精彩得让人有些意犹未尽。这个故事取材于真实的历史,却又视角独特,以物切入,展现了中国革命史上独特的一段。至于故事说的是什么,暂时保密。反正不久之后,你就能在杂志上读到它啦。

猜你喜欢

张老师儿童文学杂志
刊首语
杂志收纳碗
什么样的儿童文学作品才算优秀
儿童文学更需要成人关注
瞩望儿童文学高峰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欢迎到邮局订阅2010年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