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勋章诞生的台前幕后

2021-08-25张玉宪宋冰梦

华声文萃 2021年6期
关键词:奖章勋章意见

张玉宪 宋冰梦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中南海怀仁堂,毛泽东走向身穿“五五式”海蓝色元帅礼服的朱德,将三枚沉甸甸的勋章颁给他。这三枚勋章就是新中国成立后我军首次授勋时赫赫有名的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三大勋章的概念最初由谁提出?三大勋章的诞生又经历了怎样一波三折的过程?

三大勋章,横空出世

三大勋章雏形的诞生可以追溯至1952年,时任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主任的肖向荣写给总干部部的一篇《关于颁发国家勋章、奖章问题的建议》。在这份文件中,肖向荣首次提出了“三大勋章”的概念。

这份泛黄的手写稿件共14页,几乎每一页都有多处改动与添加的痕迹,看得出作者在撰写过程中进行了反复的推敲。《建议》开门见山地阐述了颁发总结历史性的勋章、奖章的意义与必要性,同时,创造性地提出了将勋章、奖章划分为三个时期,并分别提出了定名的建议。“三种勋章和奖章的定名,可称为:八一勋章和八一奖章(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独立自由民主勋章和独立自由民主奖章(抗日战争时期)以及国旗勋章和国旗奖章(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建议》还就勋章、奖章的等级划分和具体授予条件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

几经推敲,数易其稿

这份《关于颁发国家勋章、奖章问题的建议》在呈送总干部部后很快得到了高度关注。经过反复研究,1953年3月19日,军委总干部部草拟了《关于国家颁发勋章、奖章的意见》。

《意见》首先肯定了肖向荣在《建议》中的基本精神及优点,同时指出了《建议》中需要修改的地方,最后,在对《建议》进行大量完善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首次评勋、授勋的具体方案。

细细研读《关于国家颁发勋章、奖章的意见》这份档案,不难发现,当年主持评勋评奖工作的部门与人员,对首次授勋的严肃性和政治意义十分重视,在制定授勋的整体方案,尤其是评勋标准时尤为慎重,可谓是句句推敲、字字斟酌、反复研究与调整,以保证标准的合理、公平和便于执行。

同时,在颁发勋章、奖章的范围上,最大限度兼顾各方利益和感受,不使任何一位共和国的有功之臣被遗忘。充分考虑一些特殊身份、特殊功绩的人员的感受,如“在我党领导下抗日有功的白区工作人员”等,即使无法做到使每一类人都受到表彰,也一定要保证评勋、评奖的公正、公平。

1953年9月8日,彭德怀在《关于紧缩编制、改革制度问题给毛主席的报告》中,正式提出实行勋章、奖章制度的建议:“颁发勋章、奖章条例,以代替过去很不完善的立功条例。”建议很快获得了毛泽东的批准,总干部部随即正式开始了草拟勋章、奖章条例的工作,到1953年底提交高级干部会议讨论时,已先后易稿15次。

群策群力,唯公唯察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1952年至1955年的馆藏档案中,关于颁发勋章、奖章所拟制的各种草案、修改稿、意见稿便达几十份,这一数字在1953年至1954年间达到高峰。

以档案《对于颁发勋章、奖章有关问题的意见》为例,这份档案成文于1954年7月22日,责任者为军委总干部部军衔奖励处。在这份档案中,许多单位的干部部门就评勋、授勋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总政治部和华北军区干部部认为“在历史上立有重大功绩,曾荣获荣誉稱号及1949年以来立了二等功以上功绩的,在此次颁发历史性奖励和今后奖励时,应加以照顾”。华北军区干部部提出:“对参加抗美援朝的志愿军,祖国是否还对他们单独予以奖励?”军训部条令局提出:“苏军中有对单位授予勋章的奖励……而发扬集体英雄主义是奖励工作的方向,所以必须考虑对集体单位的奖励。”种种问题,不一而足,可谓见仁见智,集思广益。军衔奖励处将各类意见有针对性地汇总集中,耐心地给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法和理由。

对于首次评勋、授勋的具体方案的制定,从总部到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干部部门全部参与其中,无论提出的意见最终是否被采纳,总干部部都给出了有理有据、令人信服的答复。整个评勋的过程,绝非某一特定部门的独断独行,而是全军上下群策群力的结果。

1955年2月12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规定勋章、奖章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决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奖章条例》。自此,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授勋的两项纲领性文件,终于尘埃落定。

(摘自《国防参考》)

猜你喜欢

奖章勋章意见
送你一枚小小勋章
金色的勋章
评“小创”,送好礼
评“小创”,送好礼
“六一”时光机
图解《意见》明晰要求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星序奖章
一起战斗
戴勋章逛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