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路

2021-08-25

华声文萃 2021年6期
关键词:燎原红四军林彪

写作背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初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而写的,全文约八千字。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回答了对“红旗能打多久”的疑问。这封信的原名为《时局估量和红军行动问题》,在1941年12月后被多次出版。1947年秋,中共中央筹备出版《毛泽东选集》,1948 年2月28日,林彪致信中共中央宣传部,要求再出版这篇文章时不要公开他的名字,“以免对中央内情不了解的人发生种种无谓的猜测”,毛泽东同意了这个要求。这封长信在后来出版时被更名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涉及林彪的地方做了删改。

自毛泽东领导工农红军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之后,党和红军内部不少人仍然对革命前途表示出悲观情绪。到了1929年年底,这种情绪依然在党和军队内弥漫。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亦称司令员)的林彪在一部分人当中散发了一份对红军前途究竟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信。1930年元旦,林彪在给毛泽东的私人新年贺信中提出了与中央《二月来信》中同样的观点和军事思想。1930年1月 5日,毛泽东写信给予了答复。在信中,毛泽东指出:“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毛泽东批评了党内有一部分同志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行动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批判了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并指出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识清楚。

毛泽东指出,在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下面的这些要点:(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政权、武装、党派等)也是弱的。(二)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三)对反革命力量的估量,绝不可只看它的现象、要去看它的实质。1928 年年底到1929年年初,敌人对井冈山根据地进行三次“会剿”,好像很有力量,其实英、美、日在中国的斗争已十分露骨,军阀混战业已形成,实质上这是反革命潮流开始下降,革命潮流开始复兴。(四)现实的客观情况是,各种矛盾都向前发展了,全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

1929年1月,一场大雪过后,井冈山格外寒冷。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并与朱德会师,革命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国民党反动派先后向井冈山发起三次“会剿”。面对严峻形势,毛泽东等决定,彭德怀的红五军留守井冈山,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3600多人,离开井冈山,出击赣南。

然而,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为了避免硬拼和争取主动,红四军主力在赣南流动作战,打圈子。流动作战是艰难的。一天,毛泽东、朱德率领部队在寻乌圳下村宿营。拂晓,国民党军一部来偷袭。习惯夜间工作的毛泽东和朱德等还没有来得及起床,就陷入敌军的包围之中。一时,四面枪声大作,红军勇猛突围,跟敌人进行了一场肉搏战。毛泽东与贺子珍由警卫员掩护,蹚水过河,突围上山。朱德则手提冲锋枪与警卫员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朱德的新婚妻子伍若兰突围时腿部中弹,不幸被捕,后来在赣州英勇就义。

就是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中,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依然没有放弃在运动中调动敌人,使其兵力分散,以便红军能够在有利时机集中兵力歼其一部,恢复主动地位。

1929年4月,红四军前委在瑞金接到中共中央2月发出的致红四军前委的信(即中央《二月来信》)。信中依据共产国际的指示,对国内革命形势作出了悲观的估计,主张“将红军的武装力量分成小部队的组织散入湘赣边境各乡村中进行和深入土地革命”,同时,要求朱德、毛泽东两个人必须离开红四军。

毛泽东代表前委回信中央,指出关于中央在来信中提出的“分兵”和朱、毛离队问题,红四军前委多数同志都持反对态度。毛泽东在信中说:“中央要我们将队伍分得很小,散在农村中,朱、毛离开队伍,隐匿大的目标,目的在于保存红军力量和发动群众,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

中央收到此信后,在周恩来的努力下,没有坚持原议,朱、毛因此没有离开红四军。

然而,中央《二月来信》在红军中产生了很不好的影响。1930年元旦,时任红四军第一纵队纵队长林彪致信毛泽东,信中主张大敌当前,红四军应分散去打游击,各自找出路。信中过高估计了敌人的军事力量,弥漫着一股悲观情绪。

早在1929年底“古田会议”后,毛泽东就开始重视党内和军内弥漫的悲观情绪。当他看到林彪的“新年贺信”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他希望通过回复林彪来信的方式,阐明他对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的看法,清除党内军内的消极情绪。

1930年1月5日,毛泽东利用难得的战斗间隙,在古田赖坊一家店鋪的阁楼上,秉烛夜书,写下一封长信,即后来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毛泽东用中国的一句老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来形容当时的革命形势,指出革命的力量虽然小,但它的发展是很快的。他断言: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情况,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的不远了。

在信的末尾,毛泽东以革命家磅礴的激情和火热的语言写道:“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的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来到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著名的长篇通信批评了党内存在的右倾悲观思想和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错误观念,在对中国革命的认识上产生了新的飞跃:第一,明确提出要以乡村为中心。第二,明确把武装斗争、建立政权和土地革命作为一条道路提出来,三者互为依存,紧密相连,缺一不可。第三,明确把小块红色政权的存在和发展与夺取全国革命的胜利联系起来。

这封信标志着毛泽东关于“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综合《领导干部必读的党史国史经典》、人民网)

猜你喜欢

燎原红四军林彪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中共安徽省第一面党旗
林彪最后一次题词
章燎原 松鼠老爹
“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从“小混混”逆袭成“坚果大王”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林彪之病
成语巧连线
“分兵”与“集中”:中央与前委关于红四军早期斗争方式的思考
林彪的衣食住行与性格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