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的封面小号手是谁
2021-08-25
《西行漫记》闻名遐迩
《西行漫记》一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力作,它首次将中国工农红军介绍到国外,并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凡读过《西行漫记》的人,无不被封面上那位迎着朝阳的红军小号手所吸引,然而,小号手是谁却一直鲜为人知。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天安門广场隆重举行,在外国友人队列中,有一位特殊的嘉宾,他就是《西行漫记》作者斯诺的后人谢利尔·比少夫。他在参加阅兵的第二天,与红军的后人相聚北京,才揭开了红军小号手之谜。
见面会上,红军小号手的后人谢小林向比少夫赠送了一本老版的《西行漫记》。封面上,一面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的红旗迎风飘扬,旗杆下,一位红军小号手头戴八角帽,身体前倾,腰挎手枪,手持军号,举止间透着英武……两人看着封面照片,共同回忆起了自己的先辈。
1936年秋,斯诺为了向外界介绍红军的真实生活,在红军西征军总部驻地宁夏豫旺堡采访时,希望拍摄一位小号手的照片,以展示红军抗日先锋队的英雄形象。但经过半天的寻找,他发现红军的小号手全都面黄肌瘦,衣衫破旧。正在犯愁之际,斯诺看到了体格健壮、腰挎手枪的谢立全(1917—1973,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那天,19岁的谢立全身着当时并不多见的新军装,这是他刚刚参加完一场胜仗得到的奖赏。斯诺赶忙拉着谢立全到豫旺堡的围墙附近,拍下了这张名为“抗战之声”的珍贵照片。
1936年年底,经过4个月的实地采访,斯诺带着十几本笔记本和30卷胶卷从陕甘宁边区回到北平,在燕园完成写作。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在伦敦出版,不久又相继被译成法、德、俄等多种文字出版,一时间闻名遐迩。
历史谜团得以揭开
1938年2月,该书中译本在上海问世,鉴于形势,易名为《西行漫记》。新中国成立后,在新版的《西行漫记》中,“抗战之声”被用作封面和书中的首幅照片,那位英姿勃发的小号手成为一段历史和一个时代的象征,为世人所瞩目。但号手究竟是谁,斯诺并没有给出具体答案。
1972年2月15日,斯诺病逝,为了纪念这位外国友人,当年第5期的《人民画报》刊登了斯诺1936年拍摄的部分照片,其中就包括被称为“抗战之声”的《西行漫记》封面照。正在北京出席海军常委扩大会议的谢立全看到后,立即写信告诉妻子苏凝,那个小号手就是他,并简单讲述了拍摄过程。但是,他并没有对外声张。
1972年年底,谢立全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以后,请人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将这张照片洗了几份,留给儿女作纪念。谢立全逝世后,为了却其心愿,也为了永久纪念,家人将这张照片嵌于骨灰盒上,一直存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将军逝世后,按说可以晓喻世人这段珍贵的史实了,但深知丈夫人品的苏凝始终尊重丈夫的意愿,将这段历史小心翼翼地藏在心底。
机缘巧合,中国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之际,应斯诺后人的请求,有关部门经过多方协调和沟通,才有了红军后代和斯诺家人的这次会面,一段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谜团终于得以揭开。
(摘自《文史博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