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人为何爱青色

2021-08-25余智鹏

思维与智慧 2021年24期
关键词:石青丹青青色

●余智鹏

古人爱青色,颇多诗词和词语中含“青”。在《说文解字》中和“青”有关的中心颜色词一共有10例,分别为“青、苍、蓝、碧、翠、缥、绀、紫、绿、緅”,其中最为常见且与青色联系更为紧密的是苍、蓝、碧、翠、绿。古代文学作品当中,有关“青”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大多还以“青青”的叠词出现。然而,不难发现古人对于“青”的指代并不明确,既可以是蓝,又可以是黑,还可以是黄绿色。其实这并非古人不识色彩,而是为了修辞和押韵,是将文学的浪漫色彩发挥到极致的表现。

其实“苍、蓝、碧、翠、绿”这些色彩在古代的指代相对明确。

苍,《广雅·释器》称苍为“青也”。苍,实然为草色,接近于薄青黑色。苍,既是《诗经·蒹葭》中的青青芦苇,也是苏轼笔下的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还是敕勒川,阴山下,似穹庐一般的天空。

蓝,在古代通常指蓝草干燥后的颜色,通过加工可成靛青,后蓝又引申为深青色。“春来江水绿如蓝”赋予人们对江南春色的美好想象。

碧,《广雅·释器》称碧为“青也”,但段玉裁《说文注》将其解释为“从玉、石者,似玉之石也”则更为准确,通常是指青白色或者青绿色的玉石,所以碧又被誉为石之青美者。

翠,古代指翠鸟,而翡翠又有“雄赤曰翡,雌青曰翠”一说,翠后又引申为深碧、绿一类的颜色。

绿,《说文解字》将其解释为“帛青黄色”,之后泛指青黄色。绿色作为春季中最常见的色彩,也成了咏春诗中的常客。

在有颜色描写的古代文学作品中,作者会通过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让诗文的情感表现得更为丰富,但这也使得有些修饰性辞藻和现实存在一定差距。想要了解古代诗文中色彩词汇的具体指代色,还需通过现存实物去验证,例如出土的工艺品、服饰,流传的古代画作等。

中国画古时又称“丹青”,所谓“丹青”主要是指朱砂和石青二色。古时作画,由于色彩种类和绘画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来泛指图画。青、绿二色在汉代之后被广泛运用于绘画领域,而在中国的传统绘画中,将青色发展到极致的门类则是“青绿山水”,使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在青绿山水画中,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所用石青和石绿二色可谓山水的灵气所在。

青,在工艺品中,当属青花瓷最为出名。青花瓷上色的青料品类十分讲究,大致有回青、浙青、陂唐青、石子青、珠明料、苏麻离青等。由于青料的选择不同,最后呈现的青色存在一定差异。现通过考古发现,青花瓷自唐就有,经千年不衰,如今更是成了中国瓷文化中最具代表的品类之一,足可见青色在中国受喜爱的程度之深。

传统服饰当中青色的运用同样十分常见。清代青色系服饰的色彩种类大致有蓝色、月白、品月、宝蓝、石青、绿色、碧色、缥色、青莲、雪青、元青、苍青。

青,在先秦时期被儒家归类为五正色之一,五正色即青、赤、黄、白、黑,在此基础上将青赋予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之中“仁”的象征含义。“仁”作为儒家思想中重要的品性之一,被中国人保留至今,而青色也随着“仁”在思想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

青色在被归类于五正色之时,悄然已经和方位时空相结合。据《周礼·考工记》记载:“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而在《说文解字》和刘熙的《释名》之中“青”又分别被解释为“青,东方色也”和“生也,象物生时色也”。

古人为何要将色彩与方位时空相互联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可能是和中国古代为农耕文明有关。农耕文明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极深,农作物作为人生活的基本需要受到自然条件控制,不论是久旱还是多雨,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灾难,这也使得古人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

青色为何受到古人的青睐?在于青色符合古人的审美观。青色所传达出来的冷静、柔和、安详、深沉、朴素的色彩感受,既符合儒、释、道思想对传统审美的现实需要,又符合当代审美所看重的精神需求。古人对青色的喜爱,挥洒在笔墨之间,凝固在瓷器之上,织造在经纬之中,表达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期望,彰显出东方审美中含蓄、冷静、典雅的精神特质。

(朱权利摘自《人民周刊》2021年第5期/图 沐阳)

猜你喜欢

石青丹青青色
青色的海
云淡风轻悟人生——写在王慧骐《青色马文存》首发之际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雀舌
雀舌
雀舌
李石青
丹青阁賦
青色草原上的关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