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小平:无声世界的筑梦人

2021-08-25

思维与智慧 2021年24期
关键词:康复中心黔东南州康复训练

●陈 玮

路遇聋哑人,决心做听障康复训练工作

2001年某天,赵小平想帮助几位问路的聋哑人却不懂手语,想到他们用手语的不便和紧急状况可能生命堪忧,学会说话后的方便与生活品质的提高,就想帮助他们。

于是赵小平利用休息时间,四处查找相关知识,得知90%的听力障碍儿童有残余听力,可戴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使听力到最适范围,语言康复老师对患儿进行康复训练,可使患儿会听、说、唱、沟通,能和健康孩子一样进入普通学校学习。而且0-3岁是他们康复黄金期。赵小平因此下决心从事听力障碍儿童教育工作,让他们开口说话,走进有声世界。

11年拼搏,帮助山区600多听力障碍儿童开口说话

2002年,赵小平辞去收入较高的工作,投身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训练工作。他边教患儿边刻苦学习,通过考试,成为听障语言康复教师并有所成效,高兴之余也坚定了事业决心。

2009年,赵小平和朋友杨欢到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考察,见深山里村民思想落后,大多数患儿错过最佳康复训练期,终身痛苦,萌生开办听力障碍儿童培训机构的想法。年底,赵小平在凯里市创建黔东南州天使听力障碍儿童语言康复中心。

赵小平去州残联,拿到听力障碍儿童名单,前往山村招收患儿。但他连续3天艰难上山,没人相信。赵小平到黔东南州残联,副理事长十分感动,通知各县残联,将听障儿童的家长召集在一起,赵小平去给患儿检测听力受损情况,给家长讲解相关知识,向家长承诺免费为患儿康复训练1个月,家长根据效果选择是否继续。

2010年,康复中心正式开课,为了教学,赵小平扮成火车头,让孩子们扮车厢跟着他开火车,将“呜”的口型、读音和意思教给孩子,孩子们扮“车厢”玩,笑着张开嘴,随他发出“呜”。他用吹蜡烛的方法引导患儿发“跑”声,反复解说,让他们摸他的声带,看口型学习,一个字重复几十几百遍,直到患儿学会。课后,他和老师们做保育员,照顾他们日常生活。到了晚上,他们又成了住校孩子的“临时爸妈”,照顾他们洗漱上床,陪做睡前练习,巩固所学。深夜,起床叫年龄小的患儿如厕,很辛苦。

1个月后,首批患儿可以叫“爸爸”“妈妈”,能发一些简单的音了,12位家长激动不已,放心留下孩子训练。

赵小平让孩子们扮演小动物学习动物名称和叫声。每次发声成功,奖励小礼物,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看着不断增多的患儿,赵小平决定筹资扩大康复中心。

2014年,赵小平被评为“全国助残先进个人”,入选“感动黔东南十大人物”;2015年,他被评为“贵州省先进工作者”。如今他已帮助黔东南超600名听障患儿重获新“声”,使他们进入普通学校学习,顺利融入社会。

身患癌症,用生命叩响无声世界

2011年,筹建工作进入关键期,赵小平每天四处奔忙却被确诊为直肠癌。他备受打击,却没中断对助残事业的热爱。手术出院后,他为解决某些贫困儿童不能接受训练的困难,投入到争取“七彩梦行动计划”项目支柱工作中。而后项目资金落实,每年免费资助黔东南州20名听障儿童,他才再次做手术。

赵小平出院,接到参加全国业务培训的通知。中心只有他符合学习条件,他强忍病痛,克服无法想象的困难到重庆参加培训。培训结束后,赵小平将所学全传授给中心的老师,提升了中心整体业务水平。而他自己则体重下降了。

2012年9月,赵小平癌症转移,必须第三次手术,这没击倒他,“我要与时间赛跑,让更多孩子走出无声世界”。出院后,他顽强乐观地与病魔抗争,并与杨欢喜结良缘。赵小平说愿意将这工作作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业,一直做下去,帮助更多孩子。

(从容摘自《新青年》2021年第5期/图 沐阳)

猜你喜欢

康复中心黔东南州康复训练
捕鱼节上捉鱼忙
脑瘫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支援模式的构建和研究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补妆
南昌市康复中心管理问题分析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
关于促进黔东南州微型企业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