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护理对卵巢癌患者术后凝血指标和深静脉血栓预防的护理研究

2021-08-25吴秀苹

中外医疗 2021年18期
关键词:预见性卵巢癌血栓

吴秀苹

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一区,广东中山 528400

卵巢癌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体癌,且该病的致死率和复发率非常高,对广大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生存质量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目前,手术是治疗卵巢癌的常用方法,手术治疗卵巢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患者术后血液长时间处于高凝状态,且需要长时间卧床,故容易造成血液瘀滞,影响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1-3]。因此,对于卵巢癌手术患者,临床上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预见性护理是临床护理学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模式,此种护理模式着重强调护理工作需要具备“预见性”,护理人员要对护理工作的风险进行预判,在全面分析患者情况的基础上,预先制定护理方案,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而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预防卵巢癌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改善患者的凝血指标。现随机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于该院手术的100例卵巢癌患者,旨在深入研究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的研究对象是随机选取100例于该院手术的卵巢癌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50例,各项相关资料如下。

观察组:年龄38~74岁,平均(54.16±2.38)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0例,高中21例,大专(本科)及以上9例。

对照组:年龄36~75岁,平均(54.22±2.4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1例,高中19例,大专(本科)及以上10例。

通过比较两组卵巢癌手术患者的基本资料,发现两组的年龄和文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备可比性。

开展研究前,所有患者均表示对该次研究的目的和过程是知情的,并且对研究过程表示同意,自愿参与研究。该研究的分组方法符合医学研究的伦理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为患者提供舒适、温湿度适宜的住院环境,同时对患者进行饮食和生活指导。

观察组开展预见性护理:术前开展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尊重每位患者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宣教形式包括播放视频、发放健康知识宣传手册等,向患者介绍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危害以及预防方法。手术全程实施无菌操作,术中尽可能少使用止痛药物。术后将病床的床尾抬高20~30°,证患者去枕平卧位,将头偏向一侧,下肢垫软垫。麻醉消失后护理人员为患者定时翻身,每隔2 h翻身1次,同时对双侧下肢进行局部按摩,协助患者做下肢被动训练,双侧踝关节做内外翻和背伸运动,做20下/min。术后24 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并指导患者做主动康复训练,包括踝关节内翻、踝关节外翻、股四头肌收缩、股二头肌收缩等,每个动作重复20下,4次/d(早、中、下、晚各1次)。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向患者说明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会对病情恢复起到促进作用,鼓励患者保持乐观情绪,以最佳的精神状态面对疾病及术后康复。

1.3 观察指标

①术后1周对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情况予以统计,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统计结果后计算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并进行组间比较。

②于术后1周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包括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

1.4 评价标准

①使用满意度调查问卷[4]评估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总评分是0~10分,根据所得分数评估满意度的等级,0~3分表示满意,4~6分表示基本满意,7~10分表示不满意,并对各满意度等级中的具体人数进行记录,计算、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基本满意和满意均算入其中)。

②采用SF-36量表[5]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选择其中最具代表性且最符合该研究对象特征的4个维度进行评价,每个维度的总得分均是100分,所得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进行统计,发现观察组中有4.0%的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而对照组的形成率达到了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术后1周检测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观察组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1周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凝血功能指标 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 P值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凝血酶原时间(s)凝血酶时间(s)纤维蛋白原(g/L)D-二聚体(μg/L)血小板计数(×109)24.13±1.25 14.15±1.02 21.27±2.03 2.81±0.16 325.58±10.45 203.33±8.41 19.64±1.22 12.16±1.37 19.66±2.21 3.65±0.22 578.64±11.29 254.51±10.13 18.176 8.238 3.794 21.835 116.316 27.487<0.001<0.001<0.001<0.001<0.001<0.001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比较护理满意度,发现观察组的总体满意度更高,可达到(96.0%),较对照组的(8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评分较对照组相比均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分]

组别 躯体职能 心理职能 情感角色 社会支持观察组(n=50)对照组(n=50)t值P值80.26±2.21 74.51±2.29 12.776<0.001 85.51±2.02 78.49±2.65 14.897<0.001 87.74±2.28 80.11±2.45 16.121<0.001 84.31±2.62 76.66±2.37 15.311<0.001

3 讨论

卵巢癌患者受到手术创伤、术后卧床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导致凝血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发深静脉血栓,影响手术效果和预后,同时也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为积极预防卵巢癌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临床上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最大程度上预防和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促进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6-8]。

该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实施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运用预见性护理的卵巢癌手术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更低,发生率仅为4.0%,并且患者经护理后的凝血功能指标更优化,实施预见性护理患者术后1周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更高,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更低(P<0.05),这说明预见性护理的实施既可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也对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善也有积极意义。刘瑜[9]等人报道中得到结果,经预见性护理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实施常规护理的17.50%。并且,实施预见性护理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患者的主观认可度方面来看,广大患者对于预见性护理的满意度更高,且患者接受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这再次体现了预见性护理的优势,可见此种护理模式备受广大患者的青睐和推崇,对于提升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预见性护理是一种超前护理理念,是现代护理学发展过程中的新方法。预见性护理保障的是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进而强化基础性护理、发展专科护士、升华整体护理[10-12]。通过在术前和术后对卵巢癌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将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控制到最小,最大程度上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可以让患者保持积极的乐观态度,提高了患者的康复依从性,对身体康复也有积极意义[13-15]。

综上所述,预见性护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卵巢癌手术患者的临床护理上可获得理想效果,不仅可以降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风险,还可以改善凝血功能,且此种护理模式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与认可,对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因此,预见性护理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猜你喜欢

预见性卵巢癌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卵巢癌:被遗忘的女性“沉默杀手”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Wnt3 a和TCF4在人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microRNA与卵巢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消积散结丸联合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脾切术后门静脉血栓1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