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8-25魏建彬叶丽华钟远东吴俊李志文

中外医疗 2021年18期
关键词:经腹肠系膜直肠

魏建彬,叶丽华,钟远东,吴俊,李志文

连州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广东连州 513400

直肠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的癌[1]。目前,直肠癌的发病确切原因还不是十分明确,但饮食习惯、遗传因素、致癌物质、直肠腺瘤癌变、直肠慢性炎症等都可能引发直肠癌。直肠癌早期治愈率较高,早确诊、早治疗是确保临床疗效的关键,有利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但直肠癌早期症状并不明确,确诊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2-3]。目前,化疗和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常用手段[4]。该研究方便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7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中应用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病理检查证实为直肠癌者;②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参与该次研究;④完整参与该次研究者。排除标准:①肿瘤有出血、穿孔、梗阻者;②合并其他恶性肿瘤或经直肠多发肿瘤者;③直肠肿瘤侵犯邻近脏器或有远处转移者;④有该次手术治疗禁忌证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中,女性11例,男性24例;年龄22~79岁,平均年龄(58.04±8.32)岁;中分化腺癌30例,高分化腺癌5例;Dukes分期A期5例,B期12例,C期18例。对照组中,女性9例,男性26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57.94±8.17)岁;中分化腺癌31例,高分化腺癌例4;Dukes分期A期6例,B期13例,C期16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手术过程具体如下:对患者行全身麻醉,取截石位,建立人工气腹;做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同时,采用四孔法做主操作孔与副操作孔;切开乙状结肠系膜右侧根部,锐性分离无血管间隙至肠系膜下血管根部,对淋巴脂肪组织进行清扫,切断肠系膜下血管,继续向下游离;将乙状结肠系膜切开,沿疏松无血管间隙进行锐性分离,分离至直肠系膜终点,至两边分离区域汇合,患者调整其双下肢为高截石位,充分扩肛、消毒,探查患者病灶位置及具体情况,肿瘤下方全层荷包缝合肠管一圈收紧,再次冲洗消毒,利用肛窥固定;在直视下采用电刀及超声刀将肠黏膜、联合纵肌、环形肌等切开,包括直肠肠壁全层,向上分离,沿间隙逐步往腹侧游离,直至将直肠肿瘤游离彻底后,从肛门移除切断,至同腹腔相通;残端再次冲洗消毒后,将乙状结肠与直肠断端用吻合器进行端端合,检查吻合满意,并确认无出血;找出距回盲部30 cm的回肠拖出右下腹壁,行双腔造瘘,骶前留置引流管;清点手术用品无误后,退镜关腹完成手术。

对照组患者给予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具体如下:体位与麻醉与观察组相同;检查患者体内有无其他肿瘤生长、肿大淋巴结数量、脏器有无转移;切开乙状结肠系膜根部,对淋巴结进行清扫处理;夹闭切断肠系膜下血管;在骶前间隙暴露后在直肠侧壁与后壁游离,分离直肠前壁使双侧韧带及血管显露并进行离断处理;在距离肿瘤上方处切断乙状结肠,切除标本;整块切除后行结肠-肛管端端吻合;放置引流管,对切口进行缝合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疗效包括①显效:检查结果显示病灶基本完全消失;②有效:病灶缩小体积>30%;③无效:病灶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35×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相关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更低,淋巴结清除个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术后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手术耗时(min)术中出血量(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淋巴结清除个数(个)观察组(n=35)对照组(n=35)t值P值116.41±17.65 121.42±17.92 1.178 0.243 77.96±13.78 129.83±20.94 12.242<0.001 2.32±0.93 4.65±1.22 8.986<0.001 12.46±2.43 11.16±2.01 2.439 0.017

2.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传统直肠癌手术目的在于钝性分离肠系膜,清除病灶,但该种方法易撕裂直肠固有筋膜,损伤患者盆腔神经等,具有较大的弊端,疗效也并不理想[5-6]。而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则避免了以上问题,其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留患者机体机能,减少疾病及治疗对其生活造成的影响[7-8],保障患者生活幸福感。

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32±0.93)h、术中出血量(77.96±13.78)mL、淋巴结清除个数(12.46±2.43)个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14%)高于对照组(65.71%),并发症发生率(2.86%)低于对照组(22.86%)(P<0.05)。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反映了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其值越低,则患者术后康复速度越快;另外,肠胃功能恢复会影响患者营养摄入,患者肠胃恢复效果越好,则有利于其有效摄入必要的营养,有利于增强患者免疫力,从而有利于实现更好的预后[9]。术中出血量是临床常用评价手术价值的指标之一,疾病会损伤患者机体,而手术虽可以治疗疾病,但手术本身也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如过高的术中出血量会降低患者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在手术治疗过程中,尽量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减轻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负面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术中出血量越低的手术应用价值往往更高。病理分期与淋巴结清除个数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10-11],完整、规范清除淋巴结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淋巴结清除个数可以很好地反映手术效果差异,淋巴结清除更完整的手术,治疗效果往往也更好。该次研究结果说明,和传统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相比,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可以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提高其淋巴结清除个数,其对患者机体损伤程度更小,术后肠胃功能恢复速度也更快。这与刘思达等[7]人研究结果,腹腔镜辅助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传统手术低 (7.30%vs 19.00%)(P<0.05),说明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具有良好的疗效与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和传统直肠癌手术相比,经腹经肛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患者机体损伤更小,其可以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和效果,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猜你喜欢

经腹肠系膜直肠
18F-FDG PET/CT在结直肠偶发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灶诊断中的价值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经腹超声联合经会阴超声对孕晚期前置胎盘的诊断价值
经腹联合经阴道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
经腹羊膜腔灌注术治疗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临床效果观察
经腹手术治疗直肠癌临床观察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