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剂量和低剂量维生素D3 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
2021-08-25司徒娉婷刘东关浩锋王方方左雪梅谭艳明
司徒娉婷 刘东 关浩锋 王方方 左雪梅 谭艳明
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宫内Ca、P 储备不足,出生时均伴随不同程度的低骨密度,使其骨代谢发生异常,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1,2]。但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生长发育得到了极大保障,提高了其存活率。临床治疗中发现除了合理的肠内喂养、肠外营养支持可帮助早产儿补充Ca、P 外,还可通过口服补充维生素D3促进早产儿骨的吸收和代谢[3,4],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但口服维生素D3的剂量还尚未明确,故本文研究了高剂量和低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8 月于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4 例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且所有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胎龄<37 周;②出生体重<1500 g;③生后2 h 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④住院时间均>42 d。排除标准:①足月产且出生体重>1500 g 者;②存在先天性畸形者;③母体存在代谢性骨病者。
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62 例。低剂量组男29 例,女33 例;平均胎龄(30.81±2.04)周;平均出生体重(1.32±0.34)kg;平均口服维生素D3时间(16.28±2.25)d;新生儿窒息3 例,喂养不耐受10 例。高剂量组男34 例,女28 例;平均胎龄(30.78±1.93)周;平均出生体重(1.34±0.46)kg;平均口服维生素D3时间(15.72±2.23)d;新生儿窒息2 例,喂养不耐受12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选用相同配方奶逐步喂养至足量,奶量未足期间予以适量静脉肠外营养支持,同时按需补充脂肪、蛋白质、糖、矿物质等。出生后8 d起,在喂养耐受的情况下两组患儿均口服维生素D 滴剂[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5021450,规格:400 IU×24 粒],其中高剂量组予800 IU/d 口服,低剂量组予400 IU/d 口服,直至出生后42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不同日龄时血清Ca、P、ALP 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①分别采集两组患儿1 日龄时入院2 h 内静脉血和7、21、42 日龄时清晨喂奶前静脉血,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U5800)对两组患儿的血清Ca、P 及ALP 水平进行测定。②并发症包括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宫外生长迟缓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不同日龄时血清Ca 水平比较 两组7、21 及42 日龄时血清Ca 水平均高于本组1 日龄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7 日龄时血清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21、42 日龄时血清Ca 水平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Ca 水平比较(,mmol/L)
表1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Ca 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本组1 日龄时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
2.2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P 水平比较 两组21、42 日龄时血清P 水平均高于本组7 日龄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7 日龄时血清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21、42 日龄时血清P 水平均高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P 水平比较(,mmol/L)
表2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P 水平比较(,mmol/L)
注:与本组7 日龄时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
2.3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ALP 水平比较 两组7、21及42 日龄时血清ALP 水平均高于本组1 日龄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7 日龄时血清AL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21、42 日龄时血清ALP 水平均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ALP 水平比较(,U/L)
表3 两组不同日龄时血清ALP 水平比较(,U/L)
注:与本组1 日龄时比较,aP<0.05;与低剂量组比较,bP<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低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7.42%,高剂量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胎龄<37 周,出生体重<1000 g 和<1500 g 的新生儿[5]。其由于各个系统发育不完全,极易引发一系列临床问题,严重威胁新生儿生命健康,较为常见的便是骨代谢异常。临床可通过早期喂养帮助患儿提升机体内 Ca、P 水平,改善其骨代谢水平[6]。此外还可通过口服维生素D3帮助其促进骨骼稳定,但口服剂量多少对骨代谢的影响还有待研究。
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是维生素D 在人体内的真正活性形式,主要由人体自身合成所得,也可从动物性食物中提炼得来[7]。其可通过对患儿机体成骨细胞内多靶基因表达的调节,促进体内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并促进Ca、P 的代谢[8]。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可通过口服的方式补充体内维生素D3含量,但需把控其口服剂量,大剂量可能会引起中毒,建议新生儿口服剂量为400~800 IU/d[9],但口服400 IU/d 与口服800 IU/d 可能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
Ca、P、ALP 为机体内常见的骨代谢指标,Ca、P为机体骨组织中的主要矿物质,早产儿由于胎龄较小,其宫内Ca、P 的储备相对减少[10]。ALP 为糖蛋白酶的一种,其主要来源于机体内的骨组织,在新生儿出生2~3 周时,体内ALP 水平会升高,当Ca、P 等矿物质补充不足时便会进一步升高。本研究显示,两组血清Ca、ALP 水平均一直升高,且低剂量组21、42 日龄时血清Ca 水平低于高剂量组,血清ALP 水平高于高剂量组;两组血清P 水平均先降低再升高,且低剂量组21、42 日龄时血清P 水平低于高剂量组。说明,与口服补充低剂量维生素D3相比,口服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异常改善更为有效。分析原因是由于维生素D3对骨代谢指标的调节主要是通过与胞核25 羟维生素D3受体结合完成的,高剂量时25 羟维生素D3含量越高,其不仅可以活化和抑制机体内相关转录因子,从而促进骨基质形成和成骨细胞增殖,还能诱导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κ-B受体致活剂的表达,从而促进破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的吸收,进而提升早产儿机体内的Ca、P 水平,有效控制了ALP 水平的升高。
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宫内Ca、P 储备不足或早期Ca、P摄入不足,易发生早产儿代谢性骨病。同时由于机体内Ca、P 代谢紊乱以致骨中矿物质沉积不足,进而影响其宫外发育,或可由骨折对肺发育造成影响。研究显示,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维生素D3的剂量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口服补充高剂量维生素D3对早产超低和极低出生体重儿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