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比较
2021-08-25曹贻元
曹贻元
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属于一类极为常见的手术方式,通常由于患者患有骨肿瘤、骨关节炎、骨折等疾病,导致其关节部位发生功能性障碍,或产生持续性疼痛等问题的发生,当采用常规保守治疗方式无法对其临床症状产生有效改变时,便需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1]。此治疗方式主要通过利用关节替换的方式对患者疼痛症状加以环节,并在最大程度上将其髋关节功能加以恢复。目前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其治疗结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其中选取何种麻醉方式便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2]。现阶段临床上常采用的麻醉方式共分为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两种,产生的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将通过对62 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 年1 月~2020 年6 月入本院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62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比组和研究组,各31 例。参比组男16 例,女15 例;年龄最大74 岁,最小57 岁,平均年龄(64.58±3.14)岁;体重最高76 kg,最低48 kg,平均体重(57.69±6.11)kg。研究组男17 例,女14 例;年龄最大75 岁,最小56 岁,平均年龄(63.87±3.72)岁;体重最高75 kg,最低49 kg,平均体重(56.48±6.18)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经过检查符合实施髋关节置换术的标准,且不存在腰椎病变的情况;②没有相关手术禁忌证以及麻醉禁忌证的情况;③具有较为清晰的自主意识,且能够与人进行正常沟通;④对本次研究内容均已知晓,且在知情同意书中签字确认。排除标准:①经过检查发现存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情况;②血流动力学存在严重异常的情况,或存在电解质紊乱的情况;③曾接受过髋关节手术治疗的情况;④同时患有严重的心肾功能异常者。
1.2 方法 参比组施以全麻的方式,具体内容如下。①在患者进入到手术室之后,对其进行外周静脉的开放。②麻醉诱导阶段:分别按照0.1 mg/kg 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0.3~0.5 μg/kg 舒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54171)、1.5~2.5 mg/kg 丙泊酚(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300)、0.2 mg/kg 顺阿曲库铵(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9)的标准进行配置,并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施以气管插管后,将其与麻醉机相连接,并对其采取机械通气的方式。③麻醉维持阶段:按照0.1~0.2 μg/(kg·min)的标准进行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的持续静脉泵注。并根据手术过程中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麻醉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研究组施以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具体内容如下。①为患者进行麻醉前体位的调整,通常取侧卧位的方式。②在患者L3~L4椎间隙中进行穿刺,完成穿刺工作后,利用腰穿针穿破蛛网膜,观察穿刺结果,若出现脑脊液,则开始实施接下来的麻醉工作。③取浓度为0.5%的盐酸布比卡因(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931)1.2~1.5 ml 进行注射。④完成后,调整患者体位,转变为平卧位,并取盐酸利多卡因(安徽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4020932)进行注射,用药剂量控制在4 ml 左右即可。在患者接受手术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需对患者生命体征情况进行密切关注,若出现心率<60 次/min 时,需要对其运用适量的阿托品进行治疗,通常为0.5 mg。若出现血压显著降低,且低于20%的情况,则需利用黄麻碱进行治疗,通常为10 mg。并调整输液速度。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在手术前后血压以及心率指标变化。②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麻醉指标情况,主要包括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麻醉完善时间。③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含恶心呕吐、深静脉栓塞、肺部感染、认知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指标变化对比 手术前,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分别为(103.64±9.33)mm Hg、(67.36±4.25)mm Hg、(65.28±5.33)次/min,均低于参比组的(124.33±11.02)mm Hg、(79.62±6.11)mm Hg、(94.36±4.3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指标变化对比()
表1 两组手术前后血压及心率指标变化对比()
注:与参比组手术后对比,aP<0.05
2.2 两组麻醉指标对比 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分别为(23.92±8.55)、(11.36±4.31)s,均短于参比组的(45.61±7.69)、(23.02±3.21)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17、12.0803,P<0.05)。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出现深静脉栓塞1 例(3.23%),肺部感染1 例(3.23%);参比组出现恶心呕吐3 例(9.68%),深静脉栓塞4 例(12.90)%,肺部感染2 例(6.45)%,认知功能障碍2 例(6.4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低于参比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38,P<0.05)。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在针对髋关节病变或髋关节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常首选的方式为保守非手术治疗。但是若患者在患病早期未接受良好的治疗措施,或治疗依从性较差,则会导致其疾病产生进一步的恶化,此时需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对于处于晚期髋关节疾病的患者来讲,运用髋关节置换术可以产生更加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3]。该方式主要通过运用生物材料,将关节假体制作而成,并将其代替患者机体中的病变关节部位,从而对其疼痛症状加以改善,使患者髋关节运用功能能够逐渐恢复,另外针对髋关节畸形等问题同样可以产生有效的作用。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由于对其机体造成的创伤较小,因此术后可较快恢复,并且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命质量。但是目前我国临床上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普遍以老年患者群体为主,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老年患者的各项机体功能也在发生的改变,逐渐向衰退的方向发展,机体对于麻醉的耐受能力以及对手术治疗的耐受能力也各有差异,普遍较为薄弱[4]。特别是根据相关临床研究发现,老年患者大多都会同时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情况,如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特别是随着代谢能力的逐渐下降,老年患者对于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更强,相比年轻人来讲更容易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状况,因此在对患者实施麻醉的过程中采取何种麻醉方式较为重要,不但要考虑到手术治疗效果,还需要考虑到手术过程的安全性。
目前在临床上常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全麻以及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首先,采用全麻的方式时,由于在手术过程中无法有效确定最佳的应用剂量,并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前需要接受较长的诱导时间,极易发生阻滞不全,最终导致麻醉不够成功,且对老年患者的麻醉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运用该方式进行麻醉容易造成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不稳定的状态,由于无法确定最佳剂量,还容易导致剂量偏大的情况,因此会造成患者术后苏醒时间过长,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不利于其整体健康的恢复。其次,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可以在短时间内起效,并且具有较为理想的阻滞效果[5]。在对患者施以麻醉之后,同样能够保证其皮肤肌肉能够长期保持在松弛的状态之下,在此状态下相关手术人员能够在对其深部组织进行清理时产生更加良好的保障,对于伤口愈合同样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此外,通过运用该方式,可以对患者产生良好的镇痛作用,通常情况下在对其进行药物注射3 min之后,便能够形成麻醉平面,10~15 min 之后便能够固定麻醉平面,因此可以使患者肌肉完全松弛的效果更加明显。另外,通过运用该麻醉方式,能够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进行良好的控制,使其能够使用保持在稳定的状态,所以在保护心脑血管系统功能方面能够产生更加积极的保护作用。此外,运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还能够在手术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使其状态,生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进行麻醉药物用量的调整和补充,在最大程度上实现手术的可控性,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研究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均短于参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低于参比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全麻的方式相比,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在髋关节置换术开展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更为积极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