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8-25谢玲玲
谢玲玲
胃肠息肉是胃肠道黏膜带蒂或广基部位突起上的隆起性病变,通过组织学可将病变类型分为良性、交界性和恶性,根据病灶位置可分为胃息肉与肠息肉[1]。消化内镜在临床消化系统疾病中应用十分广泛,所以临床上胃肠息肉的检出率也越来越高。研究发现,消化道症状患者中息肉发现率高达60%[2]。胃肠息肉早期症状无特异性,与普通胃病症状相似,极易被忽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及隐痛,且伴有恶心、呕吐等情况,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胃部出现溃疡,出现呕血现象,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3]。本文对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12 月本院收治的胃肠息肉患者8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16 例;年龄18~68 岁,平均年龄(36.13±11.16)岁;其中16 例单发息肉,24 例多发息肉。研究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0~68 岁,平均年龄(35.93±10.99)岁;其中15 例单发息肉,25 例多发息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自愿参与研究,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院伦理委员会也予以批准。纳入标准:①均经检查诊断与消化道息肉的标准相符合;②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批准,患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标准[4]:①患精神障碍、语言障碍等疾病,无法正常交流和沟通;②患严重脏器疾病或感染性疾病;③患恶性肿瘤疾病、免疫系统或血液系统疾病。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接受相关术前检查,如凝血功能、心电图及血常规等。术前常规禁食禁水10 h,同时在术前给予患者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舒泰神(北京)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34]口服,清洁并准备肠道。
对照组使用普通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通过消化内镜辅助,置入胃肠镜,将金属圈套通过胃肠镜深入病灶,确保圈套点适宜,同时将息肉提起悬于腔内。将纯电凝电流指数设置为3.5,初始功率设置为30 W,通电后实施电凝与电切息肉。依据不同患者的实际创面大小尺寸使用止血夹进行止血。研究组使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首先采用丙泊酚(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5)1 mg/kg 及芬太尼(国药集团工业有限公司廊坊分公司,国药准字H20123422)0.5~1 μg/kg 静脉滴注,实施镇静,待患者安静入睡、睫毛反射消失之后再实施胃镜检查和高频电刀切除息肉治疗,术中切除息肉方式与对照组完全一致。两组均将切除的息肉标本常规送病理学检查。术后禁食24 h,在7 d 内注意避免进行剧烈性运动;3 d后依据患者的康复情况确定禁食无渣流质饮食,然后逐渐从流质饮食转成普通饮食,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或对症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炎性因子,术前及术后3 个月检测患者IL-6、TNF-α 水平。②并发症发生率,并发症包括穿孔、胃肠胀气、出血和疼痛。③复发率,统计术后3、6 个月内的复发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研究组穿孔、胃肠胀气、出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2 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 研究组术后3、6 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复发率对比[n(%)]
2.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术前,两组IL-6、TNF-α 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IL-6、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3 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注:与对照组术后3 个月对比,aP<0.05
3 讨论
胃肠息肉患者发病后无明显的临床表现,只有少数患者会出现腹部不适及大便习惯改变等现象,很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会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甚至会发生癌变。治疗胃肠息肉的关键是能尽早清除病灶,临床常采用高频电刀进行治疗,该方式主要通过电凝和电切完成对病灶的切除,多用于带蒂的息肉或者较大的无蒂息肉,对广基无蒂型的息肉治疗难度较大,清除效果不理想,且容易复发[5,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6 个月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此以外,采用高频电刀治疗时会直接接触病灶组织,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经常会有热探头粘在一起的情况发生,需要对探头多次进行退管清理操作,此操作较为复杂,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很难控制电凝程度,很容易出现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安全性需要提升[7-9]。无痛消化内镜治疗主要指的是在给予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及电切术之前首先使用麻醉药物实施短效全麻,使患者能在镇痛镇静状态下完成相关内镜检查及电切治疗,能够显著缓解疼痛感,同时还能够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情绪,更利于医生的手术操作。芬太尼属于阿片类的镇痛药物,其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且起效迅速,但是作用时间较短;而丙泊酚属于静脉麻醉类的一种药物,其特点主要为作用时间短、起效快,联合使用两种麻醉药物能够使得患者在术中的疼痛感显著降低,缓解胃肠蠕动、开阔内镜视野,从而使得胃肠息肉的电切手术治疗效果显著提升[10,11]。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穿孔、胃肠胀气、出血和疼痛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个月,研究组IL-6、TNF-α 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研究组患者使用无痛消化内镜和高频电刀联合治疗不仅能减少并发症风险,使临床安全性得到提高,还能减少对患者机体的损伤,所以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较低。
综上所述,采用无痛消化内镜下高频电刀治疗胃肠息肉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可在临床应用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