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吃药前您该知道的事

2021-08-25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21年8期
关键词:漏服服药输液

患者生病大多需要药物治疗,但是如何正确使用药品是一个需要在吃药前弄清楚的事情,向大家介绍关于吃药前必须掌握的重要事项,学会了这些知识避免陷入用药误区。

一、正确理解处方中的用语

处方中都会指出患者用药的方法与用药的时间,但是其中准确的含义却有不少病人并不了解。

1.用药的方法

①口服:是指将完整药片或胶囊用约100ml温开水送服;②饭前服用:是指进餐前半小时左右服用;③饭后服用:是指进餐后半小时左右服用;④空腹服用:是指餐前半小时左右或餐后2小时以后服用。

2.用药的时间

①一日一次:是指每日于固定时间服用。对于某些特殊药物,如部分降压药、抗抑郁药最好每日清晨服用。而部分降脂药、钙剂、减少胃酸分泌的药物和治疗哮喘的药物,最好在晚上服用。②一日二次:是指每12小时服药一次,如8点和晚8点各服一次。③一日三次:对于需要保持平稳血药浓度的药物来说,服药的时间最好是每8小时服药一次。为了方便服药,可晨起、下午和睡前各服用一次。对于控制血糖或促进胃动力的药物,可随进餐时间服用药物,根据不同的药物确定是餐前服用,还是餐后服用。④一日四次:是指尽量做到每6小时服药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

二、哪些药物不能破坏原有剂型

普通胶囊起到保护药物、避免药物的不良气味、易于吞咽的作用。如患者确实吞咽困难,也可将药物倒出后服用。如因剂量过大,需减半服用而采用此方法,建议选用其他规格或剂型,因为这样不能保证药物的剂量准确。但是如果服用的胶囊为肠溶胶囊,则不能剥除胶囊后服用。因为这样就破坏了肠溶作用,使药物在胃中就溶解了,可能会破坏药物的疗效,也会增加药物的副作用。

缓释和控释片剂一般应整片吞服,而不应掰开服用。此类片剂往往采用外面包裹一层高分子材料,使得药物服下后在胃内缓慢释放,而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病人服药的次数。破坏了外层的包衣,就使得药物在短时间内全部释放,一方面剂量过大,导致药物作用过强而产生危险;另一方面药物作用时间过短,不能维持全天的药效。但有些缓释片剂是例外,可以掰开服用。病人可以通过阅读说明书来判断所用药物是否可以掰开,也可通过观察药片中间是否存在划痕来简单判断。如果存在划痕,该药物往往可以掰开,但注意应沿着划痕掰。如果药片被掰碎,建议弃去,不要再服用。

三、依照疗程服药

很多人喜欢自我判断病情,随意加减用量。有人病情稍有好转即无继续坚持服药的耐心;有人误认为服药量越大效果越好,便随意加大剂量;有人因害怕药物的毒副反应,随意减轻剂量;还有人应当停药了可是不停药、换药随意或自行增加药物种类,等等。

事实上,药物起效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不可操之过急。有些病人在用药1~2次后认为疗效不明显,即自主换药或停药。这是不正确的。常用药物中,除了少数品种,如止痛药、镇静催眠药等,服用1剂即可显效外,多数药物需要2~3天,甚至更长时间才能起效。频繁换药一方面延误治疗,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安全隐患。特别是抗菌药物,只有体内药物浓度达到一定量时,才能杀灭病原菌,而这往往需要用药一定时间。如果只服用1~2次即频繁换用其他药物,就会使病原菌一直处在较低药物浓度之下,不仅病情不能得到控制,而且容易产生耐药性。而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更是强调长期服药甚至终身治疗,没有咨询医生,不能轻易换药或停药,否则可能使病情加重,危害健康。

相反,有些药物不宜长期服用。例如,感冒发热应用的抗感冒药和退热药,都是针对感冒和发热症状的,应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延长用药时间,更不能长期用药。用药期间病情发生变化,应及时就医。抗菌药物在感染症状消失后也不宜再用,更不能用长期使用来预防感染。

四、漏服药物如何处理

高血压、糖尿病的治疗需长期系统用药,即使血压、血糖趋向正常也不能随意停服、漏服。如不按规定间隔时间用药,血压、血糖可能重新升高,甚至造成中风的严重后果。患者自身要高度重视,坚持按医嘱用药。对忘事的老人,家人有必要准备有提示功能的药盒,或者派专人监督或者调好闹钟。如果真发生了漏服药问题该如何处理?其实药也有分类,有些药物时间性不强,忘记了就随时补吃,下次服药时间顺延就好,关系不大。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药物,应根据所用药物,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所用药物为长效制剂,漏服1次,不会对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有明显影响,因此一般不必加服,下次按时间服用即可。如果所用药物为短效制剂,则要看发现漏服的时间有多长。如果漏服时间较短,不超过2次服药间隔的一半,则可以补服1剂。若漏服时间超过2次服药间隔的一半,则不需补服,到下一服药时间正常服用即可。同时应注意,除非药品说明书中明确说明,一般情况不能将2次药物剂量合成一次服用。

五、合理输液

很多人误以为输液治疗效果好,殊不知输液可能给人体带来危害。最常见的危害是输液反应、不良反应,轻者头痛、低烧、药疹、心慌,重者高烧、寒颤、烦躁、抽搐、肾功能损害、休克甚至死亡,滥打“吊瓶”还可造成人体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另外,任何质量好的注射剂都达不到理想的“零微粒”标准,因此输液中允许一定量的微粒存在,但是这些微粒输入体内将会堆积在肺、肝、肾、心、肌肉、皮肤等组织中。微粒堆积还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和炎症、过敏等。因此不可滥用静脉输液治疗。滥用静脉输液一则多花钱,二则可使你的身体受到伤害。

临床上什么情况下需要输液呢?一是消化功能异常,无法口服、吸收障碍或患者腹泻严重脱水需要迅速补液时。如呕吐、腹泻、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禁食。二是意识不清不能口服时。三是病情危重,发展迅速,需治疗药物迅速起效。急性疾病,如休克时需输液。四是有些药物只能通过静脉给药时。有些药物口服不能吸收或者肌肉注射刺激性大,只能通过静脉给药,如某些治疗肿瘤的化疗药等。

六、如何贮存药品

一般情况下,不主张家庭贮存大量药品。一般以贮存小量用于感冒、外伤等非处方药及患者每天使用的治疗药物。购买的药品没有服用完,应妥善保存。

药品存放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品贮存的条件。家庭小药箱要放在相对固定且儿童不易拿到的地方,并将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存放。一般药品可于室温下储存,只要在避光、干燥、低温、阴凉、密闭状态下保存即可。如指明“阴凉处”是指不超过20℃;“阴暗处”是指遮光并温度不超过20℃;冷处是指2~10℃。一般情况下,对多数药品要求储藏温度在2℃以上时,温度愈低,对保管愈有利。外用的酊水油膏应密闭保存,避免液体挥发,药品失效。需冰箱冷藏的药品,如常用的各种规格的胰岛素注射液,一定要注意储存温度,绝对不能冷冻。冷冻可导致蛋白质变性,使药品失效。

药物作用不同、外包装易混淆的药品必要时可在包装上标注清楚,以免误用药品。一些老年患者习惯储存慢性病用药,并把相同的药外包装去掉,认为服用时方便,这样做是不妥的。正确的做法是每次取药后,应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做到近有效期的先服用,并经常查看药品是否超过有效期或变质失效,定期淘汰过期药品。

对于已过期的药品,不论外观是否发生明显改变,都不建议再使用。我国目前尚无成熟的过期药品回收渠道,但在处理过期药品时,仍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过期药品在处理前,应尽量破坏其外观,以免被不法分子回收继续贩卖。如有条件,应将口服药品溶解或粉碎,液体药品可与其他垃圾混合,注射药品应破坏其原有容器后,倒入垃圾袋并扎紧,放入不可回收垃圾桶,以避免儿童或动物误食。

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不能将过期药品投入到江河湖泊中。因为污水处理过程不能有效降解所有药品,长此以往会对环境带来危害。

猜你喜欢

漏服服药输液
被这病赖上得终身服药,变胖还没劲儿?千万别忽视
服药禁忌
漏服降压药怎么办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忘了吃药如何补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服药先分阴阳
药物漏服需要补服吗?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